快點來登入喔~!!
《民國之文豪崛起》679【偉大的矮子民族】
「嗙!」

教室裡突然有個亞洲學生站起來,憤怒地拍桌子大喊:「我抗議!周先生,你這是對大日本帝國的無端詆毀,是對大和民族的嚴重侮辱!你必須道歉!」

「我也抗議!」

「我也抗議!」

「……」

陸陸續續又站起來四五個亞洲學生,很明顯,他們都是來自日本的留學生。

自明治維新之後,日本赴歐美留學者非常多,其中以德國柏林為最。日本著名電影人這樣回憶道:「如果去柏林之類的地方,那裏的日本留學生很多,學不了德語,也無法研究真正德國人的生活。」

而在英國這邊,日本留學生也為數不少,今天來聽講座的就有好幾個。

面對這些日本留學生氣勢洶洶的質疑,教室裡的中國留學生也坐不住了。包括馬玨在內,所有中國學生都站起來,他們本來準備奮起反駁,現在人太多反而不知該讓誰先說。

「馬玨同學,你來說吧。」其中一個學生道。

此言正合眾意,其他中國學生立即坐下,只剩馬玨還孤零零站著。

周赫煊這才看清楚是馬玨,稍微有點驚訝,不明白這位北大校花怎麼跑到倫敦來了。

馬玨俏臉微紅,很快深呼吸平定情緒。她也不據理反駁,而是直接訓斥道:「日本向來自詡禮儀之邦,大和民族也以敬愛師長、尊重秩序為準則。周先生是國際歷史學術權威,今天來講座就是各位的師長,你們憑什麼大呼小叫的?如果懷有疑問,大可以共同探討,為什麼要直呼道歉?還有,講學有講學的秩序,你們有不贊同的地方,可以在自由提問時表達。現在站起來咆哮,一不尊重師長,二不尊重同學,三不尊重秩序,四不尊重學術。你們還有臉說自己是日本人?啊!」

「說得好!」中國學生紛紛喝彩。

周赫煊沖著馬玨微笑點頭,馬玨臉色更紅,連忙坐下說:「請周先生繼續。」

中日兩國的互懟,讓歐洲學生們大呼過癮,那些媒體記者也興奮地等著看好戲。

周赫煊問那個最先站起來的日本留學生:「這位同學叫什麼?」

「田中健三郎。」那學生回答說。

周赫煊笑道:「你剛才說我詆毀和侮辱日本,那請問,我講的內容哪裏不符合事實?是『倭奴國』這個國名,還是日本喜歡借種的趣聞?」

「都是假的,」田中健三郎說,「日本最早出現的國家叫『大和國』,『大和民族』也因此而來。至於所謂的借種,只不過是中國人的汙衊。日本人身高的提升,是源自於幾十年來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加強營養的科學結果!」

周赫煊雲淡風輕的笑道:「首先,大和國並不是日本列島最早出現的國家,在大和國之前還有邪馬台國。另外,你知道大和國的別稱是什麼嗎?」

「是什麼?」田中健三郎來英國是主攻歐洲歷史的,顯然對自己國家的歷史不了解,或者說,他們的歷史教科書有意掩蓋不光彩的部分。

「大和國的別稱,叫倭國,或者叫大倭國,」周赫煊在黑板上寫出幾個漢字、日語和英文音標,「『倭』在日文裏面跟『大和』的發音都是『yamato』,『大和』就是『大倭』,『大和民族』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大矮人民族』!」

「哈哈哈!」

教室裡的中國學生差點笑噴。

歐洲學生同樣忍不住笑起來,因為周赫煊剛才是用英語表達的,而且是用「great」這個單詞,聽起來就像是「偉大的矮子民族」。

至於什麼「大和魂」,難道該翻譯成「偉大的矮子精神」?

田中健三郎氣得臉紅脖子粗,只能叫囂道:「汙衊,你這是汙衊,強詞奪理!」

「作為一個嚴謹的歷史學者,我所說的每一個字都是有據可查的,」周赫煊笑道,「早在100多年前,日本志賀島就有個農民,發現了一枚金印,上面刻著『漢委奴國王金印』,這個印章現存於日本的博物館內,總不會是我造假吧?中國還是很講禮節的,覺得『倭』字帶有侮辱性質,在給日本國王賜印時特意用『委』字。而『倭奴國』改名為『大和國』,同樣是因為當時的倭奴國王覺得很沒面子而已。如果你還對『倭』字有異議,那麼我們可以討論一下中國的《論衡》、《後漢書》等古籍。」

田中健三郎不知該如何反駁,憋悶得臉色發青。

「至於日本人借種,那也是有跡可循的,」周赫煊先念了一遍漢語原文,接著又翻譯成英語,說道,「中國宋代周輝的《清波雜誌》記載:倭國一舟漂泊在(宋)境上,一行凡三、二十人。(日本)婦女悉被發,遇中州(中國)人至,擇端麗者以薦寢,名『度種』。從這些文字就可以看出,日本在宋代就有『借種』的傳統。」

「那是汙衊,」另一個日本學生反駁道,「《清波雜誌》不是正統古籍,那只是民間野聞而已!」

周赫煊笑道:「那我們就說說近代吧,中國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先生,曾經寫過一首詩:娟娟香影夢靈修,此亦勝兵敵愾儔。驀地思量十年事,何曾謀種到歐洲?這首詩裡的『謀種』,就是《清波雜誌》裏的『度種』,也是我所說的『借種』。在日本明治時代,伊藤博文提倡優化種族論,認為黃種人孱弱不堪,不及白種人甚遠。他當首相以後,立即實施『謀種』政策,凡是歐美白人來到日本,就鼓勵日本女子與其野合,以改良日本種族。這個事情不需要翻閱文獻,你們回家問問自己的祖父祖母就知道。」

那些日本留學生都很憤怒,但周赫煊擺事實講道理,他們根本無從反駁,一個個氣得直發抖。

歐洲學生則感覺特別新鮮,他們對日本沒有太多了解,聽周赫煊這麼一說,都認為日本人的思維方式特別奇葩——居然還有國家領袖主動號召外國人給本國男人戴綠帽的?

周赫煊繼續說道:「『借種』這件事情,其實反映了日本的民族性。他們一直自卑,一直想要變強,為了變強而不擇手段。我們繼續從日本的『遣唐使』說起,如果說『借種』是生物學意義上的真正借種,那麼『遣唐使』就是科學文化與精神層面的『借種』……」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