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女帝直播攻略》750:女子又如何,吃你大米了?(二)
扶靈那一日,天氣還是一如既往的冷。

天地之間,混混茫茫一片,冷風吹拂著白幔、白幡,先帝棺槨奢靡非常,四周綴著金銀珠寶,綁著白色的綢緞,一眼瞧上去不像是死人躺的棺槨,更像是一件精心雕琢的藝術品。

薑芃姬身穿寬大整齊的朝服,冷漠看著這場葬禮有條不紊地進行。

國庫空虛,欠下一屁股的債,眾多官員都說要一切從簡,但處處都能看到奢靡的痕跡。

四周除了假兮兮的啜泣聲、冷風吹動旌旗的獵獵聲、眾人的腳步聲和馬兒的響鼻聲,再無其他聲音。薑芃姬跟著司儀指揮,混在朝臣之間,表情冷漠得像是一尊精緻的瓷娃娃。

當然,這只是表面上如此,實際上她在一心多用,圍觀直播間彈幕。

帝王葬禮,哪怕是非常時期的帝王葬禮,對直播間觀眾來說也具有非常意義。

聽觀眾的談話,似乎這場葬禮還被電視台特地轉播了。

薑芃姬眼觀鼻、鼻觀心,靠著直播間的彈幕打發時間,偶爾發言兩句。

將皇帝的棺槨送到廟宇,正要進行最後幾個環節,薑芃姬耳尖發現遠處有馬蹄奔跑的動靜。

她暗中將視線挪到外頭,隱約看到一名身穿甲胄的兵卒急忙下馬,手中拿著一封竹簡。

出事了?

薑芃姬正擰眉,傳信兵的動靜又被其他人發現,葬禮司儀是皇室宗正,他倏地沉了臉色。

周遭官員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薑芃姬則凝心靜氣,聽傳信兵和宗正重臣等人的對話。

「什麼——昌壽王今日在諶州外祭天登基?自行稱帝?」

眾多朝臣面色黑成了鍋底灰,昌壽王這是故意的吧?

偏偏挑選在先帝頭七,棺槨停靈這天祭天稱帝?

擺明了是要打人臉!

「……如今該如何應對?」

誰也沒想到,昌壽王膽子大成這樣,直接稱帝。

「還能如何?自然是想辦法穩住人心,再整合兵馬討伐逆、、、賊。」

「……可是,若是動兵,怕不是昌壽王和滄州孟氏的敵人……」

「勤王盟軍有四十餘萬大軍,如何不能將昌壽王這等賊人收拾了?」某個老臣渾然不在意。

「正是如此,我朝四十萬兵馬還無法誅殺一個賊人了?你未免將昌壽王想得過於強大了。」

他們才是正統,昌壽王名不正言不順,本就是人人得而誅之的賊子。

一發檄文,天下有識之士都能討伐他。

這個時代打仗,講究一個「師出有名」,昌壽王當初圍攻諶州,同樣是打著「清君側、誅邪佞」的名頭,不是想打誰就能打誰的。一卷檄文,天下人打昌壽王,皆是師出有名。

同樣的,打仗不是「師出有名」就能百戰百勝了。

很多老臣只看得到自己的利益,根本沒有考慮現實情況,多少有些理所當然了。

昌壽王不敢和盟軍硬碰硬,因為他們耗不起。

同樣的,盟軍內部一片散沙,他們也不想硬來。

雖然有些「傻白甜」,但眾臣都知道現在要捧著盟軍諸侯,不能和他們起矛盾。

等葬禮結束,昌壽王登基的消息才傳遞開來,不少人蹙眉以對。

有人痛罵昌壽王,有人沉默不言,同樣還有人在中間和稀泥。

薑芃姬看著眾生百態,嗤笑不已。

「這幾日上演的大戲可真多,你們猜猜,昌壽王下一步會如何?」

豐真嗤笑著道,「多半是要分化盟軍,令眾人生出嫌隙。按照昌壽王原本的計劃,他應該俘虜了皇帝,逼迫皇帝禪位,再挑選勤王盟軍的諸侯勢力逐一加封安撫,從內部將盟軍分化。如今,先帝駕崩,昌壽王的如意算盤黃了,他只能自行稱帝,再以皇帝的名義給盟軍諸侯加封。主公也知道,盟軍內部多有不和,不少人都是有奶便是娘的臭德行,興許真能拉攏走。」

楊思點頭附和,他道,「不過,昌壽王這個舉動對主公而言,有利無害。」

薑芃姬給自己爭取丸州牧的位置,還打算公開女子身份,朝廷答應或不答應,幾率五五開。

不過,有了昌壽王這件事情,朝廷不答應也只能答應,只能捏著鼻子封一介女流為丸州牧。

為何?

因為朝廷要是得罪了薑芃姬,他們不擔心昌壽王趁虛而入,將柳氏挖走?

一個孟氏倒戈,諶州皇城都要被洗劫一空了,再來一個柳氏,東慶朝廷經不起動蕩。

哪怕他們知道柳氏和昌壽王那邊的孟氏有齷齪,但世上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只要利益尚存,化乾戈為玉帛的例子還少麽?

薑芃姬笑道,「這道理我知道。」

下一任皇帝爭霸賽的結果出來了,獲勝者是太子妃的嫡長子,先帝的嫡長孫。

得知這個消息,滬郡郡守巫馬觴的臉色宛若棺槨上的黑漆,陰沉沉一片。

他這些天到處蹦躂,拉攏盟友,哪裏曉得這些人表面上應得好好的,背地裏通他一刀。

巫馬觴都以為下一任皇帝是他的,沒想到最後還是落到一個年僅十一歲的小毛孩身上。

不管他如何生氣,結果已經無法改變。

哪怕巫馬觴想要效仿昌壽王起兵造反,城外還有盟軍駐紮的軍隊,他沒有任何勝算。

頭七葬禮之後,緊接著便是幼帝的登基大禮。

年幼的皇帝虛歲十一,身子顯得瘦弱,雙眸帶著對生人的懼怕,瞧著怯生生的。

雖是登基大禮,但遠不及先帝葬禮奢華,甚至顯得很倉促簡陋。

皇帝身穿一襲不合身的袞服,頭戴冕旒,腳步局促,牽著皇太后的手走到了龍椅前……

薑芃姬瞄了一眼直播間彈幕,她覺得有個觀眾說的話很有道理。

【聶北凌】:唉,母壯子弱,瞧著像是皇太后的登基大典,小皇帝反而成了陪襯。

皇太后垂簾聽政,幼帝成了擺設。

登基之後,接下來的環節便是盟軍諸侯最期盼的封賞。

雖說他們的功勞不怎麼大,但他們也是盟軍一份子,別人吃肉,還不許他們喝湯了?

按照官方說法,此次功勞最大的人是許裴,調度指揮有方,頭等功勞,其次是象陽縣縣令柳羲和漳州東門郡都尉楊蹇,二者奮不顧身救駕,解救皇室於為難之中,記了次一等功勞。。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