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王府寵妾》第117章
==第一百一十七章==

這一夜發生的事太多,看似各處宮裏靜默無聲,實則很多人徹夜未眠。

乾清宮一夕之間少了許多奴才,慎刑司裡的燈火徹夜不熄,不時有慘叫聲傳出,宛如鬼蜮。

翌日,天剛麻麻亮,安王、代王、永王、晉王等人,還有皇太孫,便早早來到乾清宮求見。

沉浸在朦朧晨霧裏的乾清宮,像似一頭正在熟睡中的凶獸。

其實沒人願意這種時候來,可昨夜發生了那樣的事,雖當時幾人都順水推舟的被勸住了,但即知道昨夜鬧了刺客,必然要在第一時間來表示關切。

什麼是第一時間?自是能有多早,就來多早。

安王到的最早,這種場合他從來不落於人後。晉王及其他人到時,見安王衣裳上落了一層厚厚的露水,顯然是站了很久了。

弘景帝還沒起,也沒人敢出來招呼這些殿下們,只能站在殿前,就這麼站著。不多會兒時間,該來的人都來了。

顯然都是瞅著別處的動靜做事,這樣即不突兀,也不會顯得落了人後。

「沒想到二哥來這麼早。」永王站定後道。

安王回頭看了幾個弟弟一眼:「昨夜乾清宮鬧刺客,本王徹夜難眠,反正也睡不著,早點來了守著父皇。」

安王歷來至孝,至於這至孝中有幾分真情真意,那就不知道了。哪怕是做戲,其他幾人也對這個二哥的毅力感到佩服。

太子做到的,安王在做,太子沒做到的,他也在做。不知道的人還當他才是嫡長子,才是太子,上孝敬父親,下愛護弟弟,面面俱到,滴水不漏。

「二哥真是孝心。」

魯王懶洋洋地一拱手,聲音裏帶點譏諷的意味。安王聽見就混當沒聽見,反正從面上看不出什麼。

「皇侄也來了。你父親和母妃的事別放在心上,真是難為你這孩子了。」魯王扭頭對站在後面的趙祚說,一點兒都不掩飾自己的虛情假意與幸災樂禍。

趙祚面上淡然一笑,袖下的手卻是緊攥,聲音清淡:「任何事都沒有皇祖父的龍體重要,也不知是哪兒來的刺客如此不長眼,竟敢來皇宮行刺。真當這大內是能讓他來去自如的地方,這種人被抓住就該誅他九族,千刀萬剮才成。也讓他長個記性,別有事沒事的生事,與己無益。」

這還是素來恭謹文雅的皇太孫,第一次說出這種意有所指的話,顯然是被擠兌急了,又或是初逢大變,一時心中難掩激憤。

魯王呵呵笑著,「看來皇侄心中頗有怨懟啊,六叔知道你惱,可這氣別沖六叔使啊,又不是……」

「行了老六,少說兩句!」素來沉默寡言的代王斥道。

魯王冷哼了一聲,到底是沒再說什麼。

經過這麼一場,殿中還是沒動靜,連燈都沒亮一盞。

從茶房那邊急匆匆走來兩個太監,低頭哈腰先對晉王幾個行了禮,才道:「諸位殿下,這陛下還沒醒呢,昨兒陛下睡得晚,奴才這、也不敢進去通傳……」

安王渾不在意地一揮手,「我們候著沒什麼,你們自忙去。」

然後這兩個太監也就真『自忙去』了,留下安王等人站在晨霧中,靜靜等候。

一直到了東方泛起了魚肚白,天漸漸有了光亮,各處宮女太監似乎都起了,來來去去地忙碌著,裏面依舊沒有動靜。

大家似乎都挺詫異,卻是沒一個人出聲。而天,突然一下子大亮起來,閃出一道金橘色的光,這光的面積越來越大,竟是太陽快升起了。

看來今兒早朝要晚了,甚至可能會休朝。

果然沒過多久,李德全匆匆從裏面走出來。

他面上帶著灰色,似乎一夜沒睡,眼角眉梢都耷拉著。見到安王幾個似乎詫異了一下,才道:「幾位殿下,陛下龍體欠安,今兒可能要休朝一日。陛下這會兒剛醒,咱家還得去傳個話。」

「李內侍自去。」

李德全出去了一趟,又回來了,可裏面依舊不見傳喚他們。不光不見傳喚,以往若是來了,弘景帝在裏頭忙著見大臣,自會有太監將他們迎去茶房裏候著,可如今連個冷板凳都沒得坐。

這一出出無不是在顯示,弘景帝刻意晾著他的這群兒子們,抑或是在彰顯自己至高無上君父的威嚴。

從裏面出來了個小太監,低眉順眼到了趙祚面前:「殿下,陛下宣您進去說話。」

趙祚一愣之後,環視了自己這些皇叔們一眼,便整整衣襟抬步隨小太監進去了。

魯王不忿的咕噥道:「這小兔崽子……」

這聲音雖是細小,但清晰鑽入了眾人耳裡。

如此看來,弘景帝依舊看重皇太孫?

還是——

晉王看了那半闔的殿門一眼,復又收回視線,眼觀鼻鼻觀心地繼續站著。

……

東次間的大炕上,鋪陳著明黃色的靠背、迎手和坐褥。

弘景帝盤膝坐在上頭,手邊的炕幾上放著茶盞、痰盒等物。挨著牆角的位置站著兩個低眉順眼的太監,李德全站著弘景帝身側,正服侍他進葯。

趙祚進來後,就跪在弘景帝的腳邊,「皇祖父……」

弘景帝服下最後一口葯,李德全忙接過葯碗,又把茶盞奉了過去。他輕啜了兩口茶,才徐徐吐出一口氣:「哭個什麼。」

是的,皇太孫哭了。

似是飽含了無限的委屈、悲憤與痛苦,皇太孫從小聰慧,十分得弘景帝的喜愛。他教養趙祚的時間,比太子更多。他熟悉這個孫子的每一個表情,每一句話裡的含義,甚至每一個眼神。

可經過昨日那幾場事,弘景帝卻是不確定了。他目光凝沉地端詳著皇太孫的臉,上面毫無破綻。

趙祚絲毫不覺的低頭哭著,卻是不言自己到底在哭什麼。

弘景帝無奈嘆了一口氣:「都快大婚的人了,怎生還跟個小娃娃也似。」

聽到這話,趙祚似有些不好意思,忙用袖子拭了拭眼角。

「孫兒失態了。」

弘景帝點點頭,正想說什麼,旁邊李德全小聲說了一句:「陛下,幾位殿下天還沒亮就來了,還在外面候著。」

弘景帝這才宛如大夢初醒,道:「去叫他們進來。」

趙祚半垂的臉上閃過一抹陰霾。

很快,安王幾個就進來了。

先是行禮,行禮之後就紛紛問道昨夜刺客之事,聽說那刺客已經被抓住,幾人都鬆了口氣。

「讓你們記掛了。」

「父皇能安穩無恙,當是萬民之福,也是兒臣等人的福氣。」

若說平時這話中有幾分真心實意,尚且不得而知,今日這話卻是打心底的而來,至於為何如此,在場大抵沒有人不明白。

「不是兒臣妄言,那刺客就該剝皮抽筋挖骨,真是膽大包了天,竟然敢來皇宮行刺!父皇,您把那人交給兒臣來懲治,兒臣定讓他後悔來這世上走一遭!」魯王不改本性,說得血淋淋的。

換做以往,弘景帝要麼訓斥,要麼置之不理,可今日卻是面上帶笑,頗有幾分無奈地搖了搖頭:「行了,什麼事都讓你這麼一說,都是讓人不忍耳聞。」

「兒臣也是擔憂父皇。」魯王似是沒看出來這其中的差別,嘴裏不忿咕噥。

李德全笑眯眯地插了一句:「魯王殿下至孝。」

弘景帝緘默不語,端起茶來啜了一口。

魯王笑嘻嘻的,「李內侍真是慧眼如炬,這誇本王受下了。」

弘景帝被氣笑了,擱下茶盞,十分不耐地揮揮手:「行了行了,別在這裏跟李德全耍嘴皮子。」又對晉王幾個道:「想必昨晚你們也沒歇好,今早又急慌慌而來,都回去歇著。」

魯王還想說什麼,李德全已經上前一步,將他往外面送:「魯王殿下,陛下這是心疼您和幾位殿下呢。」

安王等人也只能跟著都出去了。

等人都走後,趙祚依舊還跪在那裏。

弘景帝低頭看著他,眼中帶著慈愛:「你也回去歇著吧,想必昨晚一夜沒睡著,真是難為你這孩子了。」

趙祚想說什麼,這時剛把魯王等人送出門的李德全,上前來扶他:「殿下快起吧,陛下這是心疼您呢。」

替弘景帝把人都心疼走了的李德全,站在門邊吐出口氣,才又回到弘景帝身邊。

「那如嬪……」

「回陛下的話,如嬪娘娘昨夜鬧急病,今兒一早就走了。」

弘景帝點點頭。

*

瑤娘早就準備好了,坐在窗下盼星星盼月亮,終於把晉王盼了回來。可還來不及多說一句,晉王就告訴她要出宮。

她頓時忘了自己想問的事,出宮好,出宮好啊,她以後再也不想來這皇宮裏了。

瑤娘這邊當下就能走,王妃和徐側妃柳側妃那裏也沒什麼可收拾的。

這三人昨晚一夜未眠,連衣裳都沒脫,昨日清晨就穿在身上的冠服,還是整整齊齊地穿在身上。

晉王帶著幾人一路穿過禦花園,到了玄武門,晉王府的車已經等在那處。一路坐車回到府裡,晉王交代了瑤娘幾句,便匆匆去了書房。

書房中,劉大先生等人早就候著了。

晉王在書案後坐下,讓福成將昨日之事說了一遍,他則是靜心思索捋順腦子裏的思路。

雖是披著晨露等了一個多時辰,進去了一句話沒說,就被人攆了出來。可去的這一趟卻並不是沒用,至少讓晉王看出了不少意思。

「你們怎麼看?」

顯然劉大先生邊聽就邊在思考,當即答道:「讓屬下來看,最後這一招無疑是畫蛇添足,不像似永王的手筆。」

李茂天插言:「也許他是被咱們坑了一把,氣中生惱走錯了棋?」

「啷個我看是不像活,倒是像有人渾水摸魚,不會是魯王那個瓜娃子發癡,所以走了一步昏招。」

「屬下傾向是皇太孫。」

劉大先生的話,頓時讓所有人都看了過來。

「東宮接二連三出事,先是太子,再是太子妃,大廈將傾之勢已明,這種時候再對聖上下毒,無疑是自毀長城。畢竟太子現在還沒被廢,聖上真是駕崩了,即位的就是太子。於其他人來說,等於多年努力全做無用功,沒人會傻的這麼乾。可這件事對於東宮而言,卻是截然相反的局面。

「聖上一直看中太孫,太子被壓,早已是頗多怨懟。太子和太子妃私德有差,對太孫確實很有影響,但別忘了外在的影響,同樣干擾著人內在的心思。而聖上生為一國之君之餘,他還是一個祖父。太孫是他從小看長大的,人人都說聖上偏愛太孫,與其說是偏愛,不如說太孫是聖上親手培養出的繼承人,合乎他的所有期望。

「聖上對太子及太子妃有多少失望,就對太孫有多心疼,這無疑是在一個近乎完美的東西上潑了一層臟汙。可凡事講究適當,過猶則不及,若說之前還可歸咎於太子夫婦私德有差,但再加上下毒一事,無疑是在表明有人刻意針對東宮一脈,有人想刻意毀了太孫。這個時候,聖上會如何想?」

劉大先生留下了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所有人都知道答案,弘景帝對太孫的舐犢之情必然會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同時對東宮一脈同情,對做下這一切事情的人厭惡。有了弘景帝的青睞,皇太孫還會怕失勢?這些皇子皇孫們爭得從來都是聖心。

「你的意思是說下毒的人是皇太孫?」

劉大先生搖扇一笑:「下毒只是手段,聖上不可能會中毒,事情敗露是必然的。」

黑先生和李茂天都陷入沉思之中。

須臾,對劉大先生俱是拱手一拜,贊道:「先生睿智。」

這就是劉大先生為何能穩坐晉王智囊中第一把交椅,而其他人都要退一射之地的原因所在。

劉大先生心思巧妙,算是舉世無雙。

三人看向晉王,晉王還是一貫的波瀾不驚。

「你們太小看聖上,他也小看了。」

這個他,自然指的是皇太孫。

劉大先生微微有些遲疑:「殿下的意思是——」

「父皇定然會疑上他。」

「這——」

晉王往椅子裏靠了靠,又道:「不管如何,如今的局面對本王算是有利,如果本王沒料錯,接下來聖上會廢太子,留諸王滯京。」

還有一句話,晉王並沒有說,從始至終這場鬧劇本意就不是鬥倒東宮,東宮是其一,更重要的卻是諸王想滯留京城,卻師出無名。

所以有了太子與如嬪私通,有了太子妃與侍衛有私。而最後這一招看似畫蛇添足之舉,其實就算皇太孫不去主動下手,也會另有人補刀。

只有讓弘景帝疑上了親手培養出來的孫子,對東宮一脈質疑、失望,甚至是恐懼,其餘諸王才會有機會。

轟隆一聲,外面的天忽地一下暗了下來,明明方才還是艷陽高照,轉瞬間宛如黑夜即將來臨。

卻是響起了春雷,似乎在預兆著什麼。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