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有條大魚》第二章:一萬美元
傑羅姆·比克斯比(Jerome·Bixby)可不是無名之輩,而是美國科幻界無可置疑的大拿,他從上世紀的四十年代末期就開始寫短篇故事,後來出版的基本小說反響都很不錯。而他在荷裡活的成績更加亮眼,不少劇本作品被搬上過大熒幕或小銀屏並取得了成功,自1966年開始的StarTrek系列電視劇,也就是後來聲名顯赫的初代《星際奇航》,劇本就是這位老爺子操刀打造。

一位大拿級編劇寫下的作品從來都不會便宜,不過老頭子已經死去多年,而這個《地球來客》的劇本因為反基督的問題一直砸在他兒子的手裏賣不出去,所以梁葆光接手的時候只花了五萬美元就買斷了全部版權,這絕對稱得上是白菜價了。

大公司的評估人員害怕拍攝這部電影會引發教徒們的不滿,受到輿論攻擊甚至影響到公司的發展,畢竟在美國教會勢力比驢象兩黨都大,他們看誰不順眼誰就要倒霉。梁葆光的顧忌就要小很多了,他只是以個人身份玩票拍的,不會出現「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的尷尬情況,而且這都已經2006年了,又不是中世紀那樣的黑暗時代。

「Hey我親愛的Paul,真是抱歉,在路上買了點吃的東西才過來,所以有點晚了。」幾個人拿到劇本後還沒來得及翻上幾頁,詹姆斯·金恩(James·Kyn)就帶著他的女朋友推門走了進來,這兩個人也是哈佛的在職教授。雖然號稱人文院神鵰俠侶,但金恩自己長得太過老相,而他女朋友奧克姍娜·內維瑟拉婭(OksanaNeveselaya)有一張娃娃臉,明明年紀相差不大卻總是被別人當成是老少配,沒少挨調侃。

「嘿,老遠就問道一股海鮮味,我還沒到晚餐就已經開始了嗎?」誇張的摩托轟鳴聲在門口的路上戛然而止,然後屋裏的所有人都聽到了蘭利·帕維(Langley·Pavey)標誌性的大嗓門在前院響起。

「當然沒有了,全都在等你呢,不過我們剛買的大龍蝦都還活得好好的,你怎麼能聞到海鮮味道?」奧克姍娜笑著拎起手上的袋子,展示給蘭利看裏面的龍蝦。

「可別小看一個老維京的鼻子,坐在一百碼外的船上我都能聞到海床上趴著的螃蟹。」蘭利得意地捏了一下自己的鬍子,其實他只是隨便叫了一聲,誰知道真的有海鮮,不過作為波士頓的特色沒事,大龍蝦出現在聚會上的頻率還是很高的。

「得了吧,任誰來看我都比你更像個維京人,光看名字就知道。」詹姆斯·金恩的姓氏是Kyn而不是King,這是個典型的維京拚法,而自稱維京人的蘭利·帕維的姓是Pavey而非Pavie,帶著濃濃的英倫風情。

門口的三個人笑鬧了一陣便走進了客廳,把衣服掛起來後擠到壁爐前取暖,冬天的波士頓絕對會讓來自溫暖地域的訪客們印象深刻,每當人們抬頭問上帝「你他麽還敢再冷一點嗎?」上帝的回答都是一樣的:「敢!」

梁葆光並沒有因為後面三個人的遲到而不滿,反而很開心地跟他們擁抱了一下打招呼,並主動接過奧克姍娜遞來的袋子,「今天做一道鹽焗大龍蝦,你們就先看看劇本吧,等吃過飯再討論。」

很多人都會亂吹美國人極端守時,只要遲到一秒鐘就會丟工作丟學分丟人丟臉丟腦袋雲雲,事實上那只是正式場合的一種做派罷了。美國人在參加會餐之類的私人活動時都會晚一些到,一般關係越疏遠就到得越遲,因為這是最起碼的禮節。主人家定下的登門時間是相對於至親來說的,疏遠一些的人如果一早就到了,只會平添彼此的尷尬還得麻煩主人家分心照顧,讓人家沒法專心做聚會前的準備工作。當然了,遲到太久是不行的,並且要是出席婚禮或者葬禮的話遲到也不太合適,萬一到得太晚,說不定人家已經往新人身上撒米或者往棺材板上撒土了。

「這劇本早就想要一見了,有你改過較之原作應該會有相當大的提升。」雖然每個人都是拿著PHD的教授,但都沒有看不起梁葆光的意思,術畢竟業有專攻嘛,而且梁葆光的知識水平大家早已有過了解。

因為組織行為學相較經濟更應該被劃到人類學裡去,所以在座的是兩位人類學教授,一位神學教授,一位生物學教授,一位教美術的藝術歷史PHD,一個化學教授,最後是梁葆光這個MBA與MAP雙修碩士,無一不是波士頓三大名校出來的,可謂整容強大。

梁葆光最早跟約翰教授認識當然是在組織行為學的課上,不過有一次他們在波士頓中國城的古董店裏巧遇了,當時梁葆光還稱他為MR.Reading呢,不過在那裏識破了店老闆一口咬定為真品的假「明代鼻煙壺」,又談了一下午文物與藝術之後兩人的關係就變成了朋友,他用超強的專業知識狠狠地震撼了一下這個自我感覺很好的教授。

後來約翰又叫梁葆光陪著去玩了幾次「撿漏」,熟悉起來還會叫上他一起去打球、釣魚、玩玩桌遊什麼的,漸漸的他也就融入了教授們的這個小圈子。這次的電影計劃只是源於一次喝醉後無聊的打賭,梁葆光料到了這個沒多少人熟悉的故事,並認為他可以將這個故事做得讓美國人接受,而神學教授芭芭拉則堅決表示不可能,後來他們七個人站成了兩個陣營分不出勝負,最終只能決定將之拍成成品看看反響。

一言不合就拍電影,顯然是非常兒戲的,不過既然決定做了,梁葆光就不會隨便糊過去了事,足足做了一個學期的準備工作。當初幾個教授表明讓他一個人搗騰一個人賺錢的時候他還挺感激的,覺得這幾個教授沒佔他便宜,乃是為人師表的典範,可真的開始準備後他才醒悟,拍電影真他麽的燒錢。

那些說一部電影一萬美元成本的,都是小學數學課光顧著摸前排妹子頭髮的學渣,連基礎的乘法都不會。電影號稱「24幀真理」,其實24幀只是保底,追求質量用30幀甚至48幀的導演大有人在,就以24幀算一部九十分鐘的「縮水電影」也是5400秒,36幀膠捲售價兩美元,不算剪輯損耗不算片頭片尾不算NG重排,至少也要花掉7200美元。

拍攝場地找個後山的角落,演員全都義演不收錢,攝像機路邊撞大運撿一個,照明用一捆手電筒湊合,錄音拿最新款的音樂手機,兩個雞腿的盒飯去救濟站領……臉皮再厚梁葆光也沒辦法用一萬美元就把電影拍出來,實在太扯了。

光是一個劇本的版權就花掉梁葆光五萬美元,還是人家脫不了手半賣半送塞過來的,後面租用攝像機的租金和瓦爾登湖旁拍攝用的小屋租金也都是他自費,掏完直接從小有資產變成了一窮二白,周末還得去小型場演奏賺點零花錢才能吃飯。若不是那一架拉鏡頭的斯坦尼康是蘭利贊助,電影中將會出現的救護車與醫護人員也由米歇爾找了朋友幫忙,他都準備把自己的650i賣掉換拍攝資金了。

就這樣梁葆光還一直為道具發愁呢,電影中要用到一副「梵高的真跡」,不說以假亂真至少要有點梵高的意思才行,隨便找一副鐵定要穿幫的,可他找人定做這麼一幅畫要價最少的開口也是三百美金,簡直搶劫。

「開頭不行啊,你寫的這個也太慢熱了吧?照你的預算,電影一共就九十分鐘時間,十分鐘用來鋪墊是不是太奢侈了啊?」蘭利並不是主角,所以他才會有此一說,電影越慢進入正題他的戲份就越少。雖然不是專業的演員,需要靠戲份博知名度賺人氣,但大家都是第一次拍電影,也很可能是最後一次拍電影,他當然希望多多露臉。

「反正除了對話就是對話,鋪墊長一點觀眾才會有實感吧。」因為電影根本不考校演技,比起劇情來重點完全集中在眾人的談話內容上,所以如何創造一個合適的情景非常重要,米歇爾·赫茲菲爾德雖然不是專業人士,卻也明白如何與可能的受眾溝通,作為一個教人類學的哈佛教授,這些都是最基本的東西。

「關於克魯馬努人的設定真棒,前後串聯起來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哪怕產生了Bug也好解決。」詹姆斯·金恩讚許地點點頭,就算他來做設定也不會做得更好了,梁葆光的眼光讓他刮目相看,「就照推動故事吧。」

劇本沒有太大的問題,吃完晚餐後眾人抽出時間順了一遍便直接定下了最終的版本,這樣的題材想要盡善盡美幾乎不可能,因為故事本身就是杜撰出來的,梁葆光拿出來的版本已經相當完備了,這樣眾人不得不高看他一眼。

「既然這樣,那麼明天我們就去瓦爾登湖拍攝吧,我在那邊租了一個小屋用於拍攝,景緻氛圍都不錯的。」梁葆光把二十面骰子收進了盒子,準備把這群打著修稿名義來玩桌遊的無良教授趕走,「我的車子裝不下太多東西,照明的燈具要你們幫忙載一下了,John你開的是皮卡,早點來我這裏一趟吧。」

「沒問題,等等……瓦爾登湖?」約翰·雷丁愣住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