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江湖煙雨行》第五章 江北行
「不錯!」莫大斬金截鐵的說。

「嘶」葉秋荻與蘇幕遮倒吸一口冷氣,心說莫大將這等秘幸都說出來了,應該不是假的。

「更可惡的是,陶然居士並沒有將下半闕譜子毀去,而是想留給後人,以期後人藉此光復越國。」莫大忿怒的說。

原來在見識到《招魂歌》的厲害後,太古門曾去陶然居士處求過《招魂歌》。

當他們趕到陶然居士處時,陶然居士已經蹊蹺死在了府中,隻留下了《江山煙雨圖》和圍繞圖展開的莫衷一是的傳說。

蘇幕遮點點頭,陶然居士為越國王室後裔,故國情懷深重,留《招魂歌》與後人復國並非不可能。

「太古門代代相傳,《招魂歌》下半闕所在之處就隱藏在這《江山煙雨圖》中。」莫大先生拱手道,「葉姑娘,老朽正是為這下半闕譜子而來的。」

「你想取回《招魂歌》下半闕?」葉秋荻放下酒碗問,這會兒趁蘇幕遮不注意,她已經續了三四碗了。

「不。正如陶然居士所言,此曲勾人心魄,擾人心神,稍有不慎,落入惡人之手,必會遺患無窮。」莫大先生一身浩然正氣,「此曲由太古門所創,也應由太古門毀去,老朽這番將損害前任門主聲譽的秘幸一一道出,請求一觀《江山煙雨圖》,正有尋到將其徹底毀去之意,以保住音希聲僅有的些許名聲。」

葉秋荻眉頭緊鎖,有些拿不定主意,正思考間,蘇幕遮握住了她的手。

她與蘇幕遮對視一眼,聽蘇幕遮道:「原來如此。」他頓了一頓,「招魂歌出手即屠城,的確應該毀掉,只是……」

「只是什麼?」莫大心急的說。

「先生當真是要毀掉,而不是讓其重現江湖?」蘇幕遮問。

「呵呵。」莫大先生冷笑,「王爺,老朽乃閑雲野鶴之輩,要招魂歌有何用,稱霸江湖麽?呵呵,對葉谷主與王爺這等有內功絕學傍身的江湖人而言,招魂歌又有何用?」

「也是。」蘇幕遮點點頭,被莫大說服了,又笑著問:「先生若當真借煙雨圖尋到了招魂歌下半闕,不知有無報酬?」

「報酬?」莫大一怔,不屑道:「莫非王爺還是認為《江山煙雨圖》中暗藏藏寶圖?」

蘇幕遮不否認,只是笑。

「行俠仗義乃吾輩行走江湖之準繩,想不到王爺竟如此喜愛那阿堵之物。」莫大恨鐵不成鋼的道。

「先生言之差異。」蘇幕遮辯駁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行俠仗義。現戰亂初平,百廢待興,正是需要錢的時候,若能找到傳說中越國王室寶藏,當真是利國利民的大事。如此吾也算是俠之大者了,比俠之小者高出不少呢。」

蘇幕遮這番話說的大義凜然,甚至在話尾不忘對行俠仗義的莫大揶揄一番。

莫大先生嘴拙,明知蘇幕遮在強詞奪理,卻找不到什麼話反駁,而且觀看煙雨圖要緊,索性一擺衣袖,道:「好!若真有越國藏寶,全歸你。」

「爽快!」蘇幕遮出手與莫大先生擊掌為誓,同時握緊葉秋荻的玉手,給了她一個放心的眼神。

天黑時,莫大先生帶著草繪的煙雨圖與白衣書童一起離開了樓船。

望著他們遠去的身影,葉秋荻問道:「你不會當真信了莫大那套冠冕堂皇的說辭了吧?」

「怎麼可能?」蘇幕遮嗤笑一聲,由身後抱住葉秋荻的身子,「太古門雖為儒家門徒所創,但在江湖中亦正亦邪,輕易信不得。」

葉秋荻回過頭來,嗔怪道:「那你還將煙雨圖給他?」

「招魂歌下半闕也好,越國藏寶也好?」蘇幕遮摩挲著心上人的腰身,「我們沒有精力,也沒有線索尋找,現在正好有人代勞,何樂而不為?」

陶然居士在越被楚滅後,一直在姑蘇五湖一帶隱居,想來煙雨圖的秘密也藏在此處,蘇幕遮不怕莫大逃出手掌心。

「莫大若找到了《招魂歌》譜,當真給他?」葉秋荻問。

「怎麼可能。招魂歌在江湖或難稱霸,若在兩軍對戰時奏響呢?這等大殺器絕不該存於世,等他一尋到,我們就出手毀掉。」蘇幕遮說。

「如此算計莫大先生,太有心計了吧。」

「心急,沒有吧?」蘇幕遮貼著她的耳朵,「我可知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

臨近年關時離開建康,北渡長江後,慕容無忌並沒有著急回返燕國龍城。

在服用百草丸後,他的頑疾有所緩解,但依舊耐不得天寒,因此慕容不歸讓其暫居徐州養病。

一直到初春,冰雪消融後,慕容無忌才在王上派來的燕雲軍護送下北返。

各路義軍推翻前朝後,依佔據的地盤各自稱王,當時的江北漢族王權較多,然彼此之間相互征伐,大傷元氣,最後被燕國撿了便宜。

楚國四年春,趁楚國蘇寧率軍揮師蜀地,燕國滅掉了江北最後一個漢人王權前涼。

在名義上,江北從此歸為燕國所有。

但受北魏拓跋氏牽製,又擔憂招來後秦、蜀國、楚國等漢人勢力群起攻之,燕國與北魏皆不敢將長江以北,黃河以南納入版圖。

漢人王權重創,北魏、燕國又心有忌憚而疏於管轄,羯、羌、氐等隨二者進入中原的胡人遊牧部落趁機壯大起來。

這些胡人部落將江北作為跑馬之地,漢人自然不依,成立了乞活軍與之對抗。

江北從此戰輪不斷,民不聊生。

一路北歸,慕容無忌在馬上放眼望去,到處是斷壁殘垣,荒田野草,廖無人煙。

路旁常有枯骨,或為餓殍,或遭兵禍,或遇強人,烏鴉在旁嘶鳴,慘不忍睹。

偶有炊煙起,當以為有人家時,見到的卻是火燒後的殘煙。

慕容無忌陰沉著臉,將氣氛也凝滯了,讓燕雲軍大氣不敢喘,馬蹄也輕抬,緩緩而行。

走到近旁時,才會驚起草叢中的鳥雀,為慘烈的天地帶來一絲聲響。

就在這寂寥曠野中,路前方的山坡上忽響起一陣急促的「噠噠」馬蹄聲。

須臾,一虎背熊腰的大漢便騎在一匹棗紅健馬上,在山坡上露出了頭。

大漢身材甚是魁偉,約有三十來歲年紀,身穿破爛的獸皮衣,尤為惹人注目的是,大漢身後背著一個紅黑色的長匣子。

大漢在見到燕雲軍後,目光一凝,爾後拍了拍馬首,退到了路旁。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