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江湖煙雨行》第三十九章 結廬而居
「討教了。」

司馬遼橫過長劍在胸前,手指輕彈,青光閃動,三尺青鋒已經出鞘,高躍而起迎了上去。箋花嬌喝一聲,長劍在虛空劃過一道,斜而向上,封住了司馬遼前進之路。

「哎呦。」

司馬遼接不下這一招,再不能裝腔作勢,狼狽的矮身避過,卻被箋花一腳踢在了後背上,整個人跌落在了有浮冰的湖水裏。

「嘖嘖。」

蘇幕遮扭身問漱玉:「這一招是你傳授於箋花的?一招製敵,厲害。」

漱玉坐在軟塌上,手裏捧著一卷古書,倒了一杯熱茶,聞言說道:「斜風細雨劍空中難以借力,空門又在後背,他只顧出風頭,躍起迎戰,落敗也是自然的。」

蘇幕遮回首見司馬遼已經從湖水中爬了上來,也不怕冷,脫了蓑衣,繼續迎上前去與箋花交戰。奇道:「一字劍仔細說來,也脫胎於青丘居士的劍法,怎麼不見司馬遼劍法有絲毫克制?」

一字劍為藥王谷先谷主在青丘居士的啟發下所創,青丘居士劍派的烙印極重。

漱玉手托腮倚在桌子上,皺眉道:「我也在奇怪,先谷主曾親眼見青丘居士被五嶽丈人擊敗,想來斜風細雨劍克制青丘居士劍法的說法應該是不假的,但我鑽研幾日,著實看不出有甚麼克制之處來。」

蘇幕遮絲毫不懷疑,若說當世對青丘居士一派劍法了解最為透徹的,非漱玉莫屬。

藥王谷先谷主即葉秋荻祖父與青丘居士是生死之交,曾攜手闖蕩方外之地;青丘居士與白帝城水如天追求武道極致的一戰,在兩敗俱傷後,也是先谷主以畢生絕學救治,青丘居士才得以苟延殘喘兩年,在將武道極致一戰心得書寫於《青丘劍典》上,才步入水如天的後塵。

青丘居士在藥王谷內留下的劍譜頗多,即便是關於《青丘劍典》、武道極致一戰的記載也有一些,漱玉將這些典籍怕是都留在腦海裡了。

「莫非,這小子的劍譜是假的?」蘇幕遮猜測道。

「自然是真的。」漱玉道:「先谷主留下的典籍中有描述,你上次不也一眼便認出來了?」

蘇幕遮點點頭,道:「也是。」

蘇幕遮對劍術興趣不大,也就不再糾結這些。

他摸了摸佩劍上的雲紋,這把源自西蜀的天子劍,在蘇幕遮獻給蘇牧成後,又被蘇牧成賞給了蘇幕遮。西蜀使者雖有反對,奈何兩國早已翻臉,若不是先上蘇寧被刺,這會兒南國早兵臨蜀地了,因此此事最後不了了之。

「師姐還呆在閣樓上足不出戶?」他問,大雪封路,師姐想早些回藥王谷也是不可能了。

「嗯。」漱玉說:「大師姐言說,這世上有你們這些三心二意的男子太過於汙濁,邁出門去總會忍不住收拾乾淨,怕壞了你名聲,還不如呆在府裡眼不見為凈。」

「咳咳。」

蘇幕遮見一旁的小青衣雙目上下審視的盯著自己,乾咳說道:「師姐肯定不是在說我。」

「瞄。」

獅子球眯著眼,蘇幕遮總覺它在鄙視自己。日常的沖它作了個惡臉,蘇幕遮嘆息:「師姐也是生錯年代了,若是遲上兩千年,定是一代先驅。」

聽樓下老僕呂直說衛書在待客廳候著了。蘇幕遮應了一聲,吩咐:「你多陪大師姐聊聊天,省的過於孤寂。」

「省得。」

蘇幕遮下了湖心暖閣,穿過廊橋,見司馬遼被箋花死死壓製住了,想來再不出幾個回合,中二劍客便要落敗了。果然,蘇幕遮剛拐角,便聽見司馬遼不服氣的聲音傳來:「不打了,不打了,太冷,影響……」

蘇幕遮到待客廳的時候,見衛書正捏著待客的茶點,不斷地往嘴裏塞。

蘇幕遮坐在上首,道:「莫非衛司空的俸祿太過微薄,養不起你?怎麼每次過來都如餓鬼一般。」

衛書和著一杯茶,將糕點吞下去,也不辯解,問:「王爺喚我來何事?」

蘇幕遮沒答,反而問道:「這幾日你忙甚去了,怎麼不見身影。」

「嗨。」衛書揮手,道:「嫂嫂前些日子姑蘇省親回來,在府內休憩幾日後,因府內太過喧鬧,有些不喜,想在城外結廬而居,好清靜一些。我這幾日便忙活這些了。」

「哦?」

蘇幕遮聞言,放下手中茶盞,仔細問道:「輔國將軍夫人回來了?蘇某仰慕已久,便是不問廟堂之事的師姐,對輔國將軍夫人也是敬佩不已,吾想要登門拜訪,倒要煩你引見引見。」

衛書擺擺手,道:「沒問題,待我問過嫂嫂後,得空邀您過去。」

蘇幕遮點頭,寒暄過後,問道:「西樓上的錢籌集的怎樣了?」

衛書聞言興緻勃勃道:「差不離了,可惜的是當日孫家人不在場,否則衛某定能為王爺籌集更多。」

南朝四大世家中,孫家以商人起家,曾大力資助蘇家糧草南征北戰,因此在南朝初建時便被先上委以重任。

蘇幕遮輕笑道:「孫司徒可不是目光短淺之輩,早差人將財帛雙倍奉上以供千佛堂重建了。」

衛書未做聲,心下卻是暗道:「孫木賜果然如父親說的那般處事圓滑,怪不得簡在帝心。」

「既然差不離了,你把財資交與呂叔,我另有它用。」蘇幕遮吩咐一聲,見衛書乾脆應了,才問道:「你覺王府後面的園林如何?」

朔北王府所在之地曾是皇親國戚居住之所,府後園林也是皇家園林,山清水秀,自然是不錯的。衛書不知蘇幕遮聞之何意,疑惑答道:「很好。」

「我想把它賣掉。」蘇幕遮說。

衛書一驚,嚇得站了起來,忙擺手:「賣地!皇家之地豈可輕易買賣?」

蘇幕遮不以為意,笑道:「為何賣不得?本王還覺此地王府一座,太過冷清了。我意已決,你看這建康城內有幾家能吃得下?」

衛書不迂腐,見蘇幕遮堅決便不再勸。

此世雖有尊卑之分,卻如蘇幕遮前世經歷過的春秋,魏晉一般,在諸子百家影響下,講究信義,重視名譽,而非唐宋明清之時,官吏百姓奴性十足,皇家所用之物,姓名皆是禁忌,觸碰不得。蘇幕遮賣地,倒也並不是賣不出去,無人敢買。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