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一品名臣》37.借刀
這頭李檀攜著錦盒離開品香樓,一股清亮的爽風撲面而來,驅散他身上的酒氣。

李檀望了望品香樓的招牌,忽然覺得時間真是個好東西。當年叫他痛徹心扉的人,如今面對上,一片坦然。好似面對謝容,也並非甚麼困難的事。

嶽先生說這就是放下了。若重來一次,他也不會後悔,不過有些東西,還是隻適合回憶。

正這般思著想著,鼻間縈上一股香甜的氣息,循過去正見糕子鋪下熱騰騰的米糕蒸出了籠,想見這是嶽淵饞愛的小吃,即刻轉彎兒去買了一斤回去。

嶽淵學完劍法回府後,聽下人說李檀被謝容邀去喝酒,心中又彆扭又不悅,固執地在府門口等著他。

嶽淵本以為要等到很晚,卻不想黃昏未到,就見他回了府。

李檀遠遠看見嶽淵,驚奇地喊道:「阿淵?」

嶽淵也不應答,趕忙跑過去,順手去接李檀手中的東西。李檀將米糕遞給他,自己拿著錦盒,問道:「剛回來嗎?在門口待著做甚麼?」

「恩。剛回。」嶽淵不經意地問道,「去巡營了?」

「不是,景王爺請喝酒。不過我近來戒酒,他見我無趣,就將我趕走了。哈哈!」李檀揉了揉嶽淵的腦袋,大咧咧地笑著,「酒不是個好東西,你也不要喝。偶爾品一品。」

嶽淵莫名松下口氣,又聽李檀說:「我買了米糕,你叫廚房切了去,晚上我們跟娘和大嫂她們一起用膳。」

「好。」

嶽淵應下,乖乖地跑到廚房去了。

李檀攜著錦盒走到書房,左右打量一眼,緩緩打開,裏頭倒沒有甚麼東西,隻一些紙張,看樣子像些密信。

一張一張展開,平攤開來,每一張上都隻些許幾個字。按照上書時間排好,仔細看下來,看得李檀背脊陣陣發涼,渾身僵硬。

三月初三,九皇子謝辰大病初癒,誤食冰湯,惡寒入體,病情加劇。皇上憂心九皇子病情,一連半月宿在玉瓊苑。孟昭容求得一玉如意,再得一血珊瑚。

三月初七,上靈寺的玄明和尚入宮,為七皇子謝清誦經祈福。後入上靈寺查探,僧人言寺中無僧人法號玄明。

三月初八,皇上下令移法華碑入玉瓊苑。月二十七,法華碑由陳侍郎運回宮中。

三月二十九,臨暮春升遷之際,負責甄選點冊的兵部吏司楊珍入宮述職,得見其妹楊宣靈楊才人。

四月初一,太子近侍施遠升遷落選。

四月初三,九皇子落水,太子捨身相救,但因九皇子久病難愈,未時身亡。孟昭容突患瘋症,淑妃下令將其軟禁在玉瓊苑。

四月十五,宮宴,孟昭容欲刺殺太子,施遠護駕,失手殺死孟昭容。

謝容眼線所集下的信件不止這些,可他單挑出這些個來給李檀看,其中意義導向,李檀一想便明了的。

后宮謀權,李檀不是不知。內宮外朝,哪裏有一處清白的地方?

李檀留了眼線在后宮當中,其中陰私,多少也知道些,卻怎麼也沒想到這一切會跟姐姐有關。

密信上書「九皇子誤食冰湯」,誤食一說,實屬荒謬。

移法華碑之時,李檀就差人去太醫院打探過九皇子久病不愈的原因,如若法華碑真不可得,他也好有其他對策。卻不想從太醫院傳來的消息卻是又可笑又可悲——

九皇子纏病數月,並非太醫院無能,而是他的母妃不想讓他好。

原就是那孟昭容見九皇子得宣德帝歡心,不惜拿稚子的病情來獨佔帝王寵愛。

李念將計就計,請來玄明和尚入宮作法,捏造「金翅」怪說。孟昭容雖然存心爭寵,卻也沒想真害了自己孩兒的命,一時心急大亂,想也不想就在禦前求了法華碑。

太子勸宣德帝以雲梁百姓為重,放棄移動法華碑的念頭,再另尋他法。

豈料孟昭容口出妄言,明指太子意圖殘害手足。宣德帝本就對皇子內鬥、兄弟相殘極為忌諱,在堂堂禦前被孟昭容批了這麼一句,太子焉能不恨?

況且父皇如何疼愛九皇子,他這個做長的皆看在眼裏。宣德帝素日裏對他要求極為嚴苛,噓寒問暖頗少,疾言厲色居多。太子並非聖人,說不嫉妒,都是假的。

加上太子的心腹施遠沒能在今年循例升遷,好巧不巧,偏偏是在移走法華碑之後的節骨眼上出了差錯。施遠能如何想?他是雲梁中人,而法華碑關乎雲梁風水,如今叫人強移了去,他的仕途受損也是註定的。

任誰知道這些舊日恩怨後,那宮中「九皇子失足落水,太子捨身相救」一說就顯得十分可笑了,如此孟昭容在宮宴上行刺太子,也有了解釋。

說九皇子失足落水,誰能說不是呢?誰能找到不是失足的證據呢?孟昭容得了失心瘋,瘋瘋癲癲,誰也不會信她說的話,縱然她在九皇子死後想明白是誰謀得此局,也早已無力回天。

可這一切的一切,看似都與李念無關,可又與李念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孟昭容因九皇子而得聖寵,恃寵而驕,甚至連李念都不放在眼中,曾多次對她出言不遜。李念寬容大度,不與她計較,平日還對九皇子百般好,關懷倍切,勝過孟昭容這個親母。

可正因如此,孟昭容才以為李念怯懦好欺,一再放肆,仗著皇上寵愛,就以為自己在后宮當中能夠無法無天。這無意間招惹多少仇恨,怕是連她自己都不得知。

再後來,李念令玄明和尚捏造鬼神怪言,驅使孟昭容恃寵求得法華碑。

李念自小就跟楊宣靈楊才人有過交情,兩人在宮中互相扶持、感情甚篤,也是眾所周知的事。楊才人的哥哥楊珍任兵部吏司,負責年春考核升遷事宜。李念開口讓楊珍壓住施遠的官職,並非甚麼難事。

施遠是太子近臣,自然而然就會把自己不能升階一事怪在孟昭容驕寵弄權上,私下在太子面前讒言詆毀孟昭容也是常理之中的事。

如此一來太子和孟昭容母子的關係正是雪上加霜,勢同水火。

李念不在乎這些微不足道的謀劃下的結果如何,只要能讓孟昭容樹下更多的敵人,於她來說都是最好的結果。

當空纏悶雷,頃刻間,瓢潑大雨猛地墜落塵世間。幾日盛著的暑熱消散在冰涼的雨滴當中,砸在窗欞上,信紙上水洇洇,化開墨跡。

長久地,李檀輕哼了一聲,半笑著喃喃道:「借刀殺人。是意桓輕看姐姐了。」

※※※

秋風捲來霜意的時候,鹿鳴書院開了新課,嶽淵也要按照之前與書院先生的約定到書院去。

鹿鳴書院分為兩館,下乃啟蒙廬,喚不言;上乃少年廬,喚成蹊。

嶽淵雖然入學晚,但好在嶽懷敬本身學識過人,在嶽淵小時就悉心教導。嶽淵啟蒙早,加上平時勤奮好學,成蹊館的幾位大學士對他口評頗高。

關飲江以書童的身份伴嶽淵一同入學。館內開設武學,關飲江雖不算正式學生,也能旁觀學習,半月下來也是小有收穫。

武學的掌教名叫姚崇義,李文騫老將軍門風規謹,能養出嶽淵這樣出色的子弟,姚崇義自不會驚訝。可他見關飲江此人拳腳功夫雖然雜亂無章,但練習得十分嫻熟,身形強壯矯健,不亞於嶽淵。

姚崇義也是寒門出身,熬到今天的官職很不容易,看見關飲江,就彷彿看到自己少年時的樣子,自然對關飲江這樣的子弟存了一份提攜之心。

姚崇義私下裏對關飲江多番指導,有意收他為門生。姚崇義本身功夫不俗,能得他指點,關飲江感激不盡,更有意表現自己。

一來二去,這武學課上,關飲江和嶽淵就成了頂出色的人物。

大梧桐葉泛著蒼蒼塵黃,秋風一卷,成蹊館就迎來一場落葉雨。

姚崇義從館內喝了茶出來,見關飲江還在校場扎馬步,揚聲喊道:「行了!今天到此為止。哎——嶽淵跟陶望禮呢?」

陶望禮是太史令陶辨機的獨子,陶辨機在外遊歷收集傳聞逸事,隻留這麼個兒子在京都。

上次因趙敏行、趙敏言兩兄弟的事,嶽淵也在李檀那裏聽說陶辨機為人嚴謹周正,專於史學,乃是朝中清流。他對陶辨機甚為敬佩,入學之際,聽聞他的兒子陶望禮也在成蹊館裡上學,自然生出親近之情。

嶽淵才識淵博,性情和善。交涉一番,陶望禮見兩人志趣相投,很快就和他熟稔起來。

熟識後,嶽淵才發現陶望禮一點都不像他父親那般沉穩刻板,活一上躥下跳的野猴子,鬼機靈得厲害。而嶽淵也不是什麼安分的人物,兩人混在一起,常幹些狼狽為奸的混帳事。

比如現在,姚崇義叫他們三人在校場扎馬步,陶望禮攛掇嶽淵逃學去逛廟會,隻留下關飲江一人,叫他想辦法來騙過姚崇義。

原本嶽淵不想去,他怕逃學的事叫李檀知道,回去免不了一頓脾氣;可陶望禮說今日廟會上展一支鶴文銅爐,嶽淵想起近來幾日李檀總是睡不好,正好去買些安神香回來,故而二話不說就跟陶望禮跑了。

關飲江僵紅著一張臉,支支吾吾地不知該如何作答。姚崇義一看就知道這嶽淵和陶望禮已經跑了,氣得冷哼一聲,全是恨鐵不成鋼的憤懣。

嶽淵和陶望禮長於文學,幾位大學士也是千叮嚀萬囑咐姚崇義,打不得罵不得,也不要往狠裡練他們。姚崇義管不了這些個高門子弟,隻將一腔憤怒發泄到關飲江身上,厲聲說:「你莫要學他們偷懶,再練一個時辰!」

姚崇義年少時吃過大苦,將「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奉為宗旨,他見不慣躺在富貴鄉裏子弟,常常對學生十分嚴厲。

關飲江已被連續練了兩個時辰,這時腿肚子酸痛不已,直打哆嗦,背後也早已汗濕一片。但見姚崇義厲聲斥責,他也不敢有所怨言,強撐好下盤,再度蹲了下去。

天色將暮,晚風漸漸冷下來。從館裡上算學的學生方才下了課,每個都叫算術為難得不輕,垂頭喪氣的。

關飲江眼見著已經撐不住,腿狠狠地打著顫,他閉上眼睛,死命咬著牙。忽地,他的腿肚子被狠狠踢了一腳,關飲江本就站不穩,這一下就將他踢翻在地。

關飲江半身吃痛,手掌中滲出血絲來。他狠狠擰起眉,抬頭看向那人。

眼前是一個華衣公子,左右傍著四五個僕人,他生得一臉富貴相,滾圓的肚子似乎快要將那絞銀絲的腰帶撐裂開來,蹬雲頭錦靴,一腳就踩在關飲江的手掌上。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