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軍事天才帶著資治通鑒來到異世界》第457章 紀律訓練與提高基層軍官素質
此時一旁的威利搭話道:「第1期徵兵徵募來的這1萬新兵,不論是精神面貌還是身體素質都非常不錯呢。」

「嗯,是都不錯。」

中央打算進行13期徵兵,每一期徵募1萬士兵,爭取在291年夏天結束之前,征夠13萬名新兵,令米迦勒騎士團重回20萬之數。

第1期徵兵徵募來的1萬新兵,都被帶到了離阿瓦隆要塞的1號基地,併入到了黛爾的第4軍之中。

多虧了這1萬名新兵,黛爾的第4軍總算是滿編了,是名副其實的一個軍了,不再是之前那個只有1萬人的殘軍。

蘇誠今天下午的時候就抵達了1號基地,打算簡單地看一下1號基地的1萬新兵的訓練情況。

此次的對第4軍的1萬名新兵的視察,身為副團長的威利,以及身為第4軍軍長的黛爾也一併隨行。

在從潘德拉貢趕往北境的那一路上,在思考如何重建米迦勒騎士團好完成中央的任務時,蘇誠就已經產生了改良一下騎士團的訓練方法,令騎士團的戰力進一步提高的想法。

怎麼練慣用劍,怎麼練慣用槍,怎麼練慣用弓……這些戰鬥技能在上千年的拚殺中,布列顛尼雅軍早已總結出了一套成熟的、這個時代最合適的訓練方法了。

所以這些戰鬥技能的訓練方法,蘇誠並不打算進行改良。

蘇誠打算著重改良一下部隊的紀律訓練。

蘇誠決定要狠抓米迦勒騎士團的紀律。

不論是來到這個異世界之前,還是來到這個異世界之後,蘇誠最喜歡看的就是各種兵書和歷史書,這個異世界的市面上也流傳著幾種兵書,只不過這個異世界的市面上流傳的兵書的水準,都比不上地球的兵書。

在閱讀大量的兵書和歷史書後,蘇誠得出了一個結論:一支軍隊最重要的東西有4樣,分別是後勤、情報、紀律、士氣。

紀律決定了一支軍隊的戰力下限,士氣決定了一支軍隊的戰力上限。

只要保證了這4樣東西,即便領兵的將領是個庸將,也一樣能打勝仗。

蘇誠的目標,就是把米迦勒騎士團打造成一支即便是智障來指揮,也依舊能百戰百勝的精銳之師!

布列顛尼雅軍的紀律訓練並不能算是不好,但是還有很多改進的空間。

比如——布列顛尼雅軍對站姿、隊列和內務要求並沒有什麼嚴厲的要求。

一直以來,布列顛尼雅軍的站姿要求,僅僅只是要求站得直一點、隊列長得稍微整齊一點就好,而內務要求什麼的就更別提了,基本等於沒有。

1號基地裡現在不僅僅有那1萬名新加入來的新兵,還有一部分的老兵。

今天下午巡查新兵的訓練情況時,蘇誠還特地去看了看老兵們的帳篷。

老實說,慘不忍睹。

被子什麼的揉得都跟一條條酸菜似的,而且裏面還有一股奇怪的味道。

所以,為了增強米迦勒騎士團的紀律,蘇誠往部隊的日常生活中,加入了許多變態的內務要求。

部隊的紀律是否嚴明,往往就體現在日常的一些小事上面。

蘇誠要求從此以後,米迦勒騎士團全體將兵嚴禁在吃飯的時候說話、每個人的被子都要疊好,鎧甲、戰靴、戰劍、長槍等武器都要擦得雪亮,亮得可以照出人影,每個人的帳篷都要乾淨得就連皇帝陛下都引以為榮,並且樂意在這間帳篷裏面睡一覺。

這些內務要求看起來似乎很形式主義,對於部隊戰鬥力的提升似乎一點用處都沒有,但其實大有深意。

整理內務這種看起來反覆且機械的事情,目的便是為了培養將兵的紀律性與整體性,潛移默化地給將兵們灌輸絕對服從的觀念。從每個細節來反覆強化將兵的意識,讓將兵們知道什麼叫服從命令。

連命令你將槍頭擦亮這種看起來很無所謂的事情你都做不好,那等到戰端一開,你能執行好作戰任務嗎?

從另外的角度來看,這些嚴苛的內務要求,也能提升將兵們的榮譽感。

看著比自己家還要整齊、乾淨的帳篷,身上亮得都能照出人影的鎧甲與武器,將兵們多多少少都會產生些許的榮譽感,也能一定程度提升部隊的士氣。

同時,這些沒完沒了、嚴苛得不行的內務要求,也能一定程度上消減將兵們的多餘的精力,正所謂「兵不能閑」。

除了加入這些許多變態的內務要求之外,蘇誠還加入了很多其他的訓練部隊紀律性的項目、條款。

比如加入了站軍姿、站隊列的訓練,以及士兵們見到長官後一定要問好,藉此來加強部隊上下級的觀念。

站軍姿、站隊列的訓練,不僅對部隊的紀律培養大有裨益,同時也對戰力的提升大有好處。

冷兵器時代的戰爭,陣型是十分重要的,整齊的隊列自然是有助於陣型的組建,從而提高戰力。

而之所以要加強部隊上下級的觀念,便是為了加強將兵們服從上級的思想。

同時也有助於讓將兵們害怕自家的長官,勝過害怕敵人。

讓將兵們害怕長官勝過害怕敵人,不僅能讓將兵們打起仗來更兇悍,也能進一步加強部隊的紀律性。

蘇誠也不指望將米迦勒騎士團訓練成地球的那種現代軍隊,就憑這個時代的生產力,是絕對不可能訓練成現代軍隊的。

不過,雖然不可能訓練成現代軍隊那樣,但是努力往現代軍隊那邊靠近,讓米迦勒騎士團慢慢開始有些現代軍隊的影子,蘇誠認為還是有辦法做到的。

不過,加強部隊的紀律性——這只是蘇誠改良騎士團的訓練法的重點之一。

蘇誠的另一個改良重點,是增設部隊的文化培訓。

不論是地球的冷兵器時代,還是這個異世界,都格外鍾情於招募淳樸的鄉民進軍。

因為鄉民們基本都是大字不識的文盲,都比較木訥,所以特別好管理與指揮。

畢竟在冷兵器時代,士兵們都並不需要什麼文化,將領們也不需要什麼高素質的士兵。

蘇誠他自己本人也是很贊同這一個觀點的,在冷兵器的時代,的確是不需要什麼高文化的士兵,士兵們全部都是文盲都無所謂,反正他們只需要明白一個理念:軍令如山,只需要知道一項鐵則:有命令下達就誓死完成命令,只要明白這一理念、這一鐵則,那就可以了,這支部隊就能夠拉出去執行作戰了,而且戰鬥力還不會太低。

畢竟和有著高科技兵器的現代地球不同,在冷兵器時代,槍劍弓弩這種冷兵器,哪需要什麼高文化的士兵來使用。

但是,雖然士兵們是不需要什麼文化,但是將官們需要呀。

不論時代怎麼變遷,不論是冷兵器時代還是熱兵器時代,負責指揮、管理士兵展開作戰的將官們鐵定都需要一定的文化。

在參加倫德王國救援戰和「夏風」攻勢這2場大戰的時候,蘇誠就已經發現了軍隊的基層軍官們,也就是十隊長、百隊長、千隊長這幫人,平均文化素質低到了一種令人堪憂的地步。

騎士是布列顛尼雅帝國的高級武官,選拔極其嚴苛,即使是要成為騎士中最低等的新桂騎士,也需要擁有指揮5000人及以上的部隊的指揮能力。

具備有指揮5000人及以上的部隊的指揮能力的人,文化素質肯定不會太低。

在布列顛尼雅帝國的歷史上,就沒有出現過純文盲卻當上了騎士的人。

能成為騎士的人,往往都是家境本身就很好的人,比如是貴族出身,或者是商人出身、富農出身。

雖然歷史上也有過不少出身自貧寒家庭、大字不識一個的騎士,不過他們也只是【曾經是文盲】而已,他們在從軍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渠道慢慢自學成才,在他們成為騎士的時候,也早已不是什麼文盲了。

從始至終一直是文盲的騎士,帝國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

因此,身為帝國高級武官的騎士們的素質一向很高。在倫德王國救援戰和「夏風」攻勢這2場大戰中,蘇誠也見過不少的騎士了,到目前為止,蘇誠就沒有見過一個能力堪憂的騎士,每一名騎士都有著不俗的才幹和素質。

跟高素質的騎士們相比,身為帝國基層軍官的那些隊長們,他們的素質就有些慘不忍睹了。

許多的隊長都是徹頭徹尾的文盲,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的純文盲。

連字都看不懂,那就更別指望他們看懂作戰地圖了。

不僅看不懂字,許多的隊長連100以內的算術都不會。

在倫德王國救援戰和「夏風」攻勢這2場大戰中,蘇誠還見過一些十分極品的隊長,連怎麼看錶都不懂,塞個懷錶給他們,他們也看不明白現在是幾點鐘了。

而更要命的是,這幾名連表都看不懂的隊長,還是千隊長!管理、指揮1000人的千隊長!

自這一件事後,蘇誠便對軍隊的基層軍官們的素質有了一個非常直觀且悲觀的認知了。

身為軍隊的基層軍官,竟然看不懂時間、看不懂作戰地圖、看不懂手令,成何體統!

所以,蘇誠在抵達白蒂城後,在那場接風洗塵宴還沒結束,就急不可耐地請求漢弗萊幫他招募一大幫能力不需要太高,只需要能教一些很基礎的知識的教師,同時也請求漢弗萊幫他組織人手趕製一批給將兵們使用的簡易教科書。

蘇誠需要大量的教師來幫助他在部隊中開設文化課,教導將兵們各種基礎的文化知識,教會他們識字、算術、以及其他的基礎文化知識。

在白天的訓練結束後,不論是士兵還是隊長,統統需要一起來上「晚課」,接受文化培訓。

這些士兵,都是未來的隊長,甚至是未來的騎士,所以也都需要一起來接受文化培訓。

因為時間很緊張,漢弗萊一時之間也沒有辦法幫蘇誠找齊足夠米迦勒騎士團全體將兵開展文化培訓的教師,以及足夠數量的教科書,所以現在也只有1號基地的這1萬名新兵有了文化課,老兵們還沒有正式開展文化培訓。

不過,等到日後徵募到足夠的教師後,老兵們也都能逐步開展文化培訓了。

除了請求漢弗萊幫他徵募來教師之外,蘇誠還請求漢弗萊幫他徵募來足夠的吟遊詩人。

在每天晚上的文化課結束之後,蘇誠需要這幫吟遊詩人們給將兵們講故事。

之所以徵募來這幫吟遊詩人給將兵們開「故事課」,自然不是為了給將兵們放放鬆。

「故事課」的開設,是為了提高將兵們的歸屬感與自豪感,通過講布列顛尼雅帝國歷史上的各種偉人偉事,來讓將兵們對自己的祖國產生自豪,為自己身為布列顛尼雅人而感到自豪。

簡單來說,「故事課」的開設,都是為了給之後的愛國教育進行鋪墊。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