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崛起1639》第一二九章 史可法來
(謝謝好友書友20190506105501345的打賞~~)

黃啟乾與汪環相視一眼,汪環問道:「吳老可是看好李司令?」

「誒~~」

吳士敏擺手笑道:「老夫可沒說這話,當今天下,皇上居正統,有張獻忠、李自成為心腹之患,又有李司令異軍突起,誰是龍,誰是蟲,未到最後一刻,難見分曉吶。

不過……李司令取下揚州應該不難,就看他下面怎麼做,畢竟揚州非高郵可比,高郵是個小城,可無為而治,而揚州乃天下大邑,諸事繁雜,他若能把揚州治理得好,就也能治理好天下。」

「那我等……到底是走還是留?」

黃啟乾遲疑道。

吳士敏捋著稀疏的鬍鬚,沉吟道:「老夫來時,見到街面上的店鋪關了好些,很多人拖家帶口往南京逃,你我若是想走,自然能走,就怕走了再也回不來,想你我先輩,自弘治年間就來揚州討生活,曆數代人,終至攢下這份家業,誰能捨得放手啊。」

「是啊!」

汪環點點頭道:「揚州鹽業,原由山陝商人操持,直到弘治年間,開中法變為了折色法,我們徽州人才開始進入,幾經沉浮,多少人家傾家蕩產啊,你我三家僥倖脫穎而出,若是走了,只是白白便宜了山陝人,那我們……要不要投了李司令,搏個從龍之功?」

黃啟乾的臉面,現出了掙扎之色,徽商比不上西商有錢,但善於鑽營,相對更有文化,更敢於去搏個機會,可是李信是反賊,失敗了就是抄家滅族,他不敢做決定,不禁看向了吳士敏。

吳士敏搖搖頭道:「暫時不忙,過一會兒,韓太守必然會來要錢,多少咱們給他一點,算給他個面子,支持他徵召鹽丁,倘若揚州真能守住,那一切照舊,沒什麼好說,若是揚州守不住,革命軍入主,以山陝商人財大氣粗,傲慢待人的秉性,或會讓李司令不快,那時咱們的機會就來了。」

「嗯~~吳老確是老成之見。」

二人連連點頭。

接下來,又談了些風月之事,果然,沒過多久,韓文鏡上門來要錢了!

……

一晃三日過去,革命軍始終沒來,卻傳來了寶應與興化相繼失守的消息,韓文鏡摸不著底,只是高價招募鹽丁,不敢出城半步。

這日,史可法來到了高郵,李信在州衙接見。

「李信,你什麼意思?」

一見面,史可法就怒髮衝冠,伸手喝斥。

李信回頭道:」漕撫火氣不小,來人,去沖一杯菊花茶,給漕撫褪褪火!」

「不用勞煩!」

史可法哼道:「朝庭已經給你了封賞,你為何還要攻打揚州?難道你從一開始就沒誠心歸順?本部院真是看錯了你,你與李自成,張獻忠實乃一丘之貉!」

李信哼道:「漕撫還好意思說我?當日明明說好了是以高郵知州求撫,可你卻拿來個破總兵糊弄我,是朝庭先對我不講信義,漕撫莫要顛倒黑白。」

「你……」

史可法神色一滯,勸道:「許軍門早已對你說明了原委,知州雖然官職不大,卻需要吏部任命,若是皇上一意孤行的話,滿朝言官必群起諫止,如今正值多事之秋,皇上縱有心亦是無力啊,再說當總兵有什麼不好,你為朝庭領軍作戰,難道朝庭還沒有封賞?

辟如左良玉,被封平賊將軍,有統轄總兵之權,以你之才,他日未必不能獲封將軍啊!」

「請漕撫莫把我與左良玉那等賊寇相提並論!」

李信冷著臉道。

史可法現出了訕訕之色,左軍的一應軍需糧餉,全部靠搶劫而來,所經之處,如蝗蟲過境,寸草不生,比之李自成張獻忠還有不如,這二人好歹知曉收買民心,時不時的會放賑,李信則又高上一籌,軍紀不遜於嶽武穆,戚繼光,拿左良玉和李信做比較確實不恰當。

李信又道:「以漕撫之能,難道看不出大明朝已日薄西山,時日無多?」

「閉嘴!」

史可法大怒!

李信冷笑道:「漕撫何苦自欺欺人?難道漕撫從未想過,或者說,對大明朝的現狀視而不見?」

史可法猛抬起頭,怒視李信!

李信毫不示弱的與之對視,漸漸地,史可法的目光有了些飄忽,是的,大明的前途,他不止考慮過一次,還常常心焦的睡難安寢。

從崇禎二年李自成起兵開始,到今年崇禎十四年,十三年過去,天下形勢不僅未有分毫好轉,還愈發的崩壞,種種跡象表明,這就是王朝末期了,只是他不願承認罷了,總想著崇禎是個勤政之主,古來罕見,朝中再多些肱股忠臣輔佐,未必不能扭轉局面。

「哎~~」

史可法嘆了口氣道:「皇上之勤政,堪比太祖爺,本部院今次陛見皇上,實是大吃一驚,皇上才三十齣頭,蒼老憔悴竟如四十許人,後向人打聽才知,皇上處理政務,常常到三四更天,甚至徹夜不眠,且皇上登極十來年,只有一後二妃,生活簡樸,前所未有,如此明主,難道不值得輔佐?

李公子,老夫勸你莫要糊塗,輔佐皇上,建功立業,亦可名存青史啊!」

李信淡淡道:「忠臣都被崇禎殺了,你看看現在的朝庭,哪還有忠臣?我可不想做了他的刀下遊魂!」

史可法給噎的不輕,可是李信也沒說錯,如楊鎬、劉策、袁崇煥、孫元化、楊一鵬等,哪個不是獨具一格,卻因觸怒崇禎而慘死,孫傳庭則被下了詔獄,李仙風如果沒在詔獄,也是在去詔獄的路上!

突然的,史可法心灰如死!

李信也嘆了口氣:「漕撫啊,我知你忠心可鑒日月,但滾滾大勢在前,人力如何相抗?天下沒有不朽的王朝,大明朝兩百七十年,也不算短命了,我說這話的意思,並不是現在就勸你過來輔佐我,而是說出你在心裏想,卻不敢宣諸於口的事實。」

史可法苦笑著搖了搖頭。

講真,他和李信算是老熟人了,對李信並不是那麼排斥,還反而多出了一種亦師亦友的感覺,只是讓他轉投李信,他做不到。

李信又問道:「不知漕撫可知道顧炎武與黃宗羲二人?」

「哦?」

史可法眉頭擰了擰,不確定道:「好象是復社成員,在江南頗有一定的聲望,李公子為何提起?」

李信微微一笑:「我曾對許軍門說,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漕撫若有興趣,可找這兩人的文章看看。」

史可法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便問道:「福王可是在你手上?」並用那銳利的目光瞪著李信!

李信呵呵一笑:「漕撫該不是因為那封家書就有這樣的想法吧?其實我只是想讓崇禎認為福王還在世上,或許能把李撫台釋放,畢竟崇禎遷怒於李撫台的最重要原因,便是福王被李闖剁成肉泥做成了福祿宴。」

「哼!」

史可法哼道:「皇上與福王乃是親叔侄,必然識得福王字跡,若是你隨便弄一封書子,怎能瞞得過皇上?」

李信訝道:「漕撫,這話學生就不明白了,福王是萬曆四十一年就藩洛陽,自此未回京城,而崇禎隻早兩年出生,怎可能見過福王書跡?年節奉表,又不需要福王親自書寫。」

史可法心中氣結,他明知道李信沒說實話,偏偏回答的滴水不漏。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