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崛起1639》第三三七章 太后決斷
(謝謝好友蘭特斯騎士的兩張月票~~)

「鄭王爺,覺華島失守!」

多爾袞率軍出征,由濟爾哈郎總攝朝政,旁人只看見多爾袞大權在握,領軍征戰的風光,卻看不到他為籌措糧草,絞盡心力的苦惱。

多爾袞在外領軍越久,他的壓力就越大,偏偏多爾袞催糧的喻令如雪片般飛來。

除此之外,清軍在北京城下損失慘重,又與李自成相持在太原,一些蒙古王爺不免有了些想法,他生來軟弱的性子,不敢把蒙古人逼的太緊,只能腆著臉去安撫。

這半年來,他感覺老了好幾歲,今日,好不容易處理完了煩重的事物,突有親隨來報,告之覺華島失守的噩耗!

「什麼?」

濟爾哈朗從太師椅上跳了起來,滿面驚容。

覺華島與寧遠隻隔著二十裡的海面啊,蕩寇軍佔了覺華島,隨時可以攻打寧遠,雖然寧遠失守,還不至於直接威脅到瀋陽,可是沿著海灣的一系列城寨都將受到影響。

清庭上下按著定勢思維,都認為蕩寇軍繼便要北上,也必然會攻打山海關,正如清軍七次入關南下,次次走陸路,卻從未想過攻取寧遠,從覺華島走水路攻打天津。

天津一破,往西攻打北京再無屏障。

而且遼東一帶多深山老林,造船的天然條件要好於明朝,明朝已經沒有木材來源地了。

人都說宋朝失去了養馬地,但大明更摧悲,因人口爆炸,過度開發,連造船的木材都湊不濟,只能拆舊船,造新船,再加上官僚體系的塌方式腐敗,船的質量越來越差。

天津巡撫馮元彪曾呈遞密奏,勸崇駕幸天津,他準備了幾百條海船可以隨時開往南方,後馮元彪投降李信,李信仍讓馮元彪鎮守天津,並親赴天津查看,頓時倒吸一口涼氣。

那船鬆鬆垮垮,甲板踩上去嘎吱嘎吱響,他頭一回上了船沒敢出海,甚至他還覺得,崇禎沒有乘海船去往南方或許是好事。

這種船,指不定在路上就沉了。

崇禎也將催悲的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因海難而死的皇帝。

總之,清庭方面沒人能料到,蕩寇軍會直接走海路攻打寧遠。

「蕩寇軍有多少人馬?多少船隻?」

濟爾哈朗沉聲問道。

親隨道:「回鄭王爺,蕩寇軍約有步軍將近六千,水師各型戰艦四百來條!」

濟爾哈朗的眉心緊緊擰在了一起。

照這計算,蕩寇軍的總兵力在一萬五千到兩萬之間,本來這點兵力不算什麼的,可是主力被多爾袞帶走了,這一萬多軍就足以對遼東造成重大威脅。

「備轎,本王要入宮覲見兩宮皇太后!」

注爾哈朗突然猛一回頭。

「喳!」

那親隨打千退出。

不片刻,十六抬大轎備好,濟爾哈朗乘轎趕往皇宮。

……

崇政殿,當濟爾哈朗趕來的時候,成群的宮女侍立兩旁,殿內寶座空著,左右稍靠後位置,各端坐著母后皇太后哲哲與聖母皇太后布木布泰。

哲哲已經四十五歲了,雖然經過了精心妝扮,但明顯有些蒼老,相比之下,布木布泰才三十齣頭,穿著也不華貴,髮髻除了幾顆較大的東珠之外,隻插著朝鮮進貢的絹製白玫瑰花,並沒有過多的金銀首飾,可那白裡透紅的細嫩皮膚依然呈現出青春之美,那一雙大眼睛也沒有一般年輕寡婦常有的哀傷神情,倒是在高貴、端莊的眼神中閃耀著聰慧的靈光。

濟爾哈朗不敢多看,向兩位皇太后行了朝見禮,哲哲命他在下首的椅子坐下,便問道:「輔政親王,有什麼重要國事?」

濟爾哈朗拱手道:「回兩位皇太后,老臣剛剛得到消息,信賊已經攻佔了覺華島。」

「什麼?」

兩宮皇太后頓時色變!

哪怕身為女流之輩,在多爾袞率主力離京之後也極為關注局勢發展,對於各戰略要點很是下了一番功夫,覺華島的重要性是清楚的。

布木布泰忙問道:「是什麼時候的事兒?『

濟爾哈朗道:「臣剛剛得到消息……」

濟爾哈朗把自己所知的悉數道出,兩位太后的面色也是越來越沉重。

好一會兒,布木布泰道:「輔政親王,攝政王出征之前,把政事委託給你,你想說什麼,儘管說便是。」

濟爾哈朗深吸了口氣道:「臣請兩位太后下懿旨,請攝政王爺先回瀋陽,否則一旦寧遠失守,信賊集中兵力從寧遠進軍瀋陽,既便只是從瀋陽城下繞一圈,也會帶來無可估量的後果。」

哲哲點頭道:「輔政親王言之有理,妹妹你看……」

布木布泰在最初,心裡也有一絲慌亂,但她不愧是康熙的奶奶,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孝莊,很快就靜下心道:「攝政王正在與闖逆作戰,已值關健時刻,倘若立刻召回,豈不是前功盡棄?我們應該相信攝政王,一旦取下山西,隨時可踏冰過河入陝,或者南下河洛,東出太行都在一念之間,按漢人的話講,整盤棋就活了。

輔政親王,倘若要收復覺華島,你覺得需要多少兵力?」

「這……」

濟爾哈朗怔怔望著布木布泰,他的性格懦弱保守,多爾袞領軍在外,不僅損失慘重,還久戰不下,他早就有撤軍的打算了,只是他不敢和多爾袞對著乾,如今有覺華島失守的天賜良機,恰可用來逼多爾袞退軍啊。

他沒有什麼爭霸天下的野心,既是性格使然,同時他也清楚,大清國真取了中原花花世界,江山也不是他的,他隻想安安穩穩的做太平王爺,享一世榮華富貴,當初同意多爾袞孤注一擲,率主力攻打北京,那是有十拿九穩的把握,可誰也沒料到,會有李信跳出來攪事。

如今大清陷入了危機,他自然想收縮兵力,護好老巢再說,什麼開拓進取他無所謂,在瀋陽,他是親王,在北京,他還是親王,可是布木布泰的表態讓他大出意外。

他能看出布木布泰是鐵了心支持多爾袞,這讓他不禁想起了一些傳言。

難道二人真有一腿?

濟爾哈朗連忙搖了搖頭,把這個危險的念頭拋去一邊,改望向了哲哲。

哲哲是正宮皇太后,如果哲哲支持退兵,布爾布泰也拗不過哲哲。

哲哲臉面閃過一絲猶豫掙扎,向布木布泰問道:「妹妹,真的不要攝政王回京?」

布木布泰勸道:「姐姐,並非妹妹一意孤行,實是我大清已是有進無退的局面,闖逆的情況我比誰都清楚,就是咬牙強撐而己,信賊看上去稍好一點,但他不敢殺崇禎,反當了個莫名其妙的攝政王,隨時大禍臨身,況且明朝的幾員大將擁兵觀望,心思難測,故我以為,他絕不敢強攻遼東,目地還是虛張聲勢。

如今攝政王正處於關鍵時刻,各方都在比拚耐力,我們絕不能在這時候撤梯子,否則功虧一簣,我們都是大清的罪人啊!」

哲哲秀眉擰了擰,她覺得布木布泰說的也有道理,她本是個沒什麼主見的女人,而且順治是布木布泰之子,不是她的兒子,她不願與布木布泰撕破臉,於是問道:「輔政親王,你意下如何?」

濟爾哈朗心裡一涼,哲哲指望不上了,他也不是那種意志堅強的人,兩宮太后都不同意召多爾袞回師,他沒必要,也不敢硬頂,儘管他的心裡很不安,還是拱手道:「聽憑兩位太后吩咐。」

布木布泰微微一笑:「輔政親王,奪回覺華島可有善策?」

「這……」

濟爾哈朗不敢殆慢,沉吟道:「信賊依靠水軍佔島,而我大清建國時日方淺,尚未來及得打造水軍,臨時徵集舟船恐非信賊對手,如今已是十一月底,天氣漸寒,再有個把月,沿海將冰封,屆時由寧遠發兵,踏冰過海,可傾全力攻打覺華島。」

「好!」

布木布泰點點頭道:「輔政親王,奪回覺華島就靠你主持了,可有問題?」

濟爾哈朗離座起身,跪伏在地道:「臣謹遵太后懿旨!」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