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崛起1639》第四零零章 投奔新生活
「呵呵~~」

趙秀才很有優越感的輕笑兩聲:「你們呀,種地種傻了吧?對外面的形勢一點都不了解,攝政王爺佔了從北京到南京的好大一片富庶地帶,又得了兩廣與交趾,轄下人口上億,擁精兵百萬,歷大小數十戰,從無一敗,闖王曾去北京,就是被攝政王爺打回了陝西,你說闖王敢打過去嗎?說不定這將來的天下都是攝政王爺的!」

「噢,還是趙秀才見多識廣,到底是讀書人啊!」

「光這佈告所寫,就比闖王強了太多!」

各種讚歎聲紛至遝來!

趙秀才略有些得意。

二柱子問道:「咱們身無分文,從陝西到交趾足有萬裡之遙,怎麼過去?」

「這才是重點!」

趙秀才把佈告攤在地上,伸手一指:「這裏有一幅圖,大家看,朝廷在壽縣、鳳陽府淮遠縣、臨清與安慶設立了接待點,根據圖上的標識,只要到了這四處,會有船先把我們送往松江,然後在象山和香港分別換一次船,就能抵達目的地交趾,到了交趾,會有專人安排我們的食宿住行,並依約分配土地和女人。

至於我們走的路線,我已經打探清楚了,潼關出不去,我們可以渡過黃河,進入山西,翻山出太行,再南下到臨清上船,大概是一千多裡。」

眾人陷入了沉默,雖然有官府接送,可是自己仍要走一千多裡地,對於從未出過遠門的他們來說,無疑需要極大的勇氣,而更重要的是,盤纏從哪兒來?

「慫了?」

趙秀才冷眼一掃,低喝道:「這千多裡地雖然不知道會發生些什麼,但走出去,就是新的天地,難道你們願意一輩子守著黃土地過苦受窮,天天喝稀,連個媳婦都討不起嗎?

至少我不願意,無論是生是死,我都要去闖一闖,造反我不敢,可是機會擺在眼前,我不甘心就這樣放過,更不甘心糊裏糊塗的混一輩子!」

「趙秀才說的對!」

曹麻子猛一咬牙:「一天兩頓稀,連條象樣的褲子都沒有,媳婦也討不上,還得巴結大順朝的軍爺,象俺們這樣有什麼活頭?千多裡地,一天一百裡,也就十來天,我不信老天爺連這十來天都不讓我們活,俺跟趙秀才走!」

二柱子道:「我也去,我們把能吃的都帶上,實在沒吃了剝樹皮吃草根,無論如何也要撐到臨清!」

「拚他娘的一把!」

「我去!」

眾人紛紛揮起拳頭,除了一條爛命,自己還有什麼呢,倒不如拿命賭一個美好的明天。

「好!」

趙秀才道:「既然大夥兒都同意,那我們約好,今夜三更在村東頭集合,一起走,天黑了都收拾下,隻許帶糧食,什麼鍋碗瓢盆,除了討飯的碗,一律不許帶,到了地頭蕩寇軍會給,最後都記著,千萬別走露風聲,誰要是口風不緊,咱們一起活活揍死他個狗娘養的!」

「誰敢泄密,我二柱子第一個不放過他!」

二柱子兇狠的一掃眾人!

「放心吧,咱們都走,誰會和自己過不去?」

眾人連聲表示同意。

當夜三更,幾十個村民偷偷摸摸的匯聚在村東頭,還有個別女人和小孩,行色匆匆,都背著個很小的包裹,在清點過人數之後,迅疾隱入了夜色當中。

這一幕,在山陝,河南大地上零零星星上演,一群群衣著襤褸的人向著指定的四個地點集合,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能邁出這一步,有人知道了沒當回事,有人則是瞻前顧後,始終下不定決心,機會,從來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北方移民轉進交趾還需要一段時間,李信可等不了那麼久,他把所有的事情移交給徐以顯與楊大牛之後,就帶著部隊退出了鎮南關。

回到廣州,李信下令,調李雙喜的第八軍進駐韶關,與高一功兵分兩路攻打江西,其中李雙喜的第八軍走外線,經贛州、吉安進軍南昌,高一功的第七軍走內線,經瑞金、撫州與鷹潭進軍南昌。

又命黃得功的第五軍與吳長功的第九軍從廣西進軍湖南。

白廣恩的第六軍與王強的第十軍直接北上,兵逼九江,由此可以看出,李信是打算對張獻忠動手了。

在張獻忠、李自成與滿清三方中,李信認國張獻忠的實力最弱,形勢最不妙。

他自己則帶著海軍陸戰隊,並下命東海艦隊調集部分船隻,在南京與他會合,一同去九江,視戰果再決定,是否要趁勝進攻兩湖。

一路乘風破浪,艦隊於五月下旬駛入長江口,按計劃,護航戰艦將返回廣州,其餘的船隻也將在嘉定(今上海寶山縣)的港口停泊一夜,再去南京,李信是打算把女人們丟下,從運河回北京。

「咦?碼頭上怎麼那麼多難民?」

長平驚訝的向邊上一指。

碼頭泊著數艘印有運河航運標識的艦船,一隊隊形似難民的人排隊上岸,孫荻忍不住道:「我知道了,這不會是去交趾安家的北方農民吧,嗯,應該是的,現在的大江南北,很久沒看不到穿這麼破爛的人了,挺快的嘛。」

李信吩咐道:「傳令靠岸,我們去了解下情況。」

道道旗語打出,碼頭區清理出了一塊空地,艦隊緩緩向著碼頭靠近。

這些人的確是移民,由臨清中轉站送來,巧的是,趙秀才那一幫人也在裏面,他們當夜逃離了村落,提心弔膽,生怕被大順朝通緝,帶的糧食在山西大山中吃完了,只能吃樹皮草根撐到河北,再一路討飯,雖然河北已經恢復了安寧,但是經清軍數次寇掠,還沒戰亂中恢復元氣,當地的老百姓也不富裕,討來的極其有限。

就這樣,趕到臨清的時候,每個人都餓的前胸貼後背,好在公告沒有欺騙他們,在城外,他們被警察截住,問明情況,帶往碼頭,又等了兩天,直到前來的移民有了近三百人,才開船南下,經揚州進長江,今天正好趕到嘉定,將前往浙江象山。

雖然窩在狹小的船上讓人很不舒服,但總是安定下來了,不用再靠兩條腿走路,而且還能吃上飽飯,尤其讓人不敢想像的,還是一天三頓飯,除了早飯是饅頭稀粥加點鹹菜,中飯晚飯都有肉,有時是大塊大塊的紅燒肉,或者是大塊大塊的紅燒魚!

要知道,在陝西老家,過年都未必能吃到一根肉絲啊!

每條船上,配了兩三名軍醫,一方面是檢查傳染病,另一方面則是給一些常見的小病治療,在近十天的行程中,很多人面色紅潤了,力氣有了,精神也飽滿了,又不用幹活,是一生中最為舒暢的時光。

甚至閑著無聊,很多人在船上看風景,並聽戰士們介紹情況,因李信還沒開始廢漕改海,運河一帶是很繁華的,河面忙碌異常,煤炭、大米、絲綢、藥材與各種散貨把船壓的很低,絡繹不絕的船隻緊密連接著江南與北京的經濟往來。

那運河兩岸的富庶,密密麻麻的莊稼,喧囂嘈雜的市場,一排排整齊的四合小院,得體精美的服飾,與人們面孔發自內心的笑容,無不讓他們深深地羨慕著,羨慕運河老百姓的好福氣。

而嘉定作為松江府的出海碼頭,乃至於長江沿線最重要的貨物集散與周轉碼頭,給移民的印象與運河沿岸又有天差地別,僅僅是碼頭就比運河沿岸的碼頭寬闊了許多,腳下的道路,是平坦的水泥道路,每個人都敢發誓,別說見到,就是想也從來沒想過,天底下竟然會有如此平直的道路。

沿著江岸,有一溜排數十座港灣型碼頭,走了一條船,又過來一條,永無止歇,停靠的船隻也更大,更氣派。

每個人都精神利索,甚至還能看到些金髮碧眼,形如妖怪的人,搬貨的搬貨,幹活的幹活。

「這就是江南啊,想不到我二柱子真的來了!」

如今的二柱子,依然是黑不溜秋,但身形明顯壯碩了許多,一雙眯眯眼好奇的打量著四周,半天才憋出一句感慨。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