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崛起1639》第三八七章 新武器
牛金星這話說了等於沒說,就當時的戰爭條件而言,很難構築堅固的工事抵擋火炮轟擊,但李自成也清楚,此時實在不宜苛責牛金星,只是默默點了點頭。

「皇上,大喜!」

這時,劉體純在殿外喚道。

「哦?喜從何來?進來說!」

李自成訝道。

自高一功投奔李信之後,李自成命劉體純接手情報細作工作,劉體純本就是高一功的副手,上手非常快,他的哥哥劉體仁追隨李自成,死在了戰場上,他則從十二三歲開始,跟在李自成身邊,李自成拿他當親弟看待,算是自己人,絕對信任。

劉體純也對李自成無比忠心,接任之後,大刀闊斧,革弊圖新,作風與高一功完全不同,高一功是消極怠事,而劉體純大膽激進,探得了許多重要情報,頗得李自成讚賞。

劉體純大步入殿,施禮道:「稟皇上,臣已經弄到了李信燧發槍的製法,從此之後,咱們軍中也可以大量生產燧發槍啦!」

頓時,殿內炸開了鍋,這可是天大利好啊!

順軍受限於裝備,仍以弓箭、長矛和大刀為主,李信賣給他的一萬一千條燧發槍隻裝備了幾支核心部隊,在戰爭中損耗較大,目前只剩下五千多枝了。

李自成曾令工匠仿製,但難點在於槍管的製造,效率低下,不得不放棄。

所有人均是把渴望的目光投向了劉體純。

劉體純向後招手:「抬進來!」

兩名順軍士兵抬著一具砂棒進來,砂棒置於木架上,有手柄可以轉動。

劉體純一指砂棒,便道:「皇上,蕩寇軍中,是把槍管套上砂棒,只須轉動數十圈,就可把槍管內壁打磨的平滑如鏡,而砂管的配方,臣已經拿到,皇上請看!」

說著,從懷裏取出一張紙,呈了上去。

有太監接過,攤在李自成案前,李自成細細看著,突然哈哈大笑起來:「二虎啊二虎,你為朕立了大功啊,朕任你掌細作刺探之事果然沒錯,哈哈哈哈,說說你是怎麼得到的!」

劉體純小名二虎,李自成連小名都叫出來了,可見內心的振奮。

劉體仁道:「李信成立兵器局,專門從事兵器生產,看管極嚴,等閑人物不得靠近,不過百密總有一疏,他在北京南京等大城池的兵器局防守嚴密,可他起兵之初,在高郵設有兵器局,後隨著他的地盤越來越大,高郵的地位下降,兵器局出產火器越來越少,管理也不如南京北京那般嚴格。

或許是念舊,李信並未裁撤高郵兵器局,這讓弟兄們找到了機會……」

高郵兵器局幾乎不生產武器,但人員還在,管理有所鬆懈,順軍探子了解到,兵器局一名叫陳三的工人,因賭博欠下巨債,於是幾經試探溝通,以一萬兩銀子的代價,從陳三手裏買了根砂棒,還有製做砂棒的配方,經過仿製,劉體仁生產出了與蕩寇軍槍管質量幾乎不相上下的槍管。

「他娘的,這麼簡單的玩意兒,當初那姓李的可是生生從咱們手裏勒索了一百萬兩銀子啊!」

「無妨,咱們再賣給張獻忠,一百兩銀子一條,賣他兩萬條槍!」

「哈哈,咱們大順幾十萬人馬,人手一條槍,看那李信敢不敢來!」

剎那間,殿內的氣氛陡然熱烈,人人都表達出了樂觀的情緒,畢竟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草窩。

李信除了默許紅娘子殺郝搖旗,對待順軍將士還是很寬厚的,但問題是,並不是每一個都是高一功,李雙喜和張鼐,順軍中的很多人和李信沒有任何關係,也不指望投降後會受到重用。

而大順哪怕再窮困,在山陝地界上,他們就是王,老百姓窮苦和他們有什麼關係呢?

……

米尼槍與燧發槍在結構上沒多大區別,都是前裝槍械,裝彈卻方便很多,因為鉛彈柔軟,受熱會膨脹,不必如燧發槍那樣彈體直徑略大於槍管直徑,必須用鎚子把子彈敲入槍管。

米尼槍的子彈可以做小一些,很輕易的一捅到底。

一名熟練的士兵,打燧發槍一分鐘不會超過兩發,而米尼槍手,經過嚴格訓練之後,可以達到每分鐘三到四發,射程和效率都有了極大提高。

因米尼槍使用鉛彈,為了快速膨脹彈頭以閉鎖槍膛,發射葯只能使用快燃火藥,燧發槍則使用慢燃火藥,以便彈頭在槍膛內得到長時間的均勻加速,提高出膛的初速度。

快燃火藥聽起來高大上,實際上就是增加粉末藥,減少顆粒葯的比例,具體佔比李信也沒數,畢竟在他前世,已經不使用黑火藥了,只能不停的調試,找出最佳比例。

同時,燧發槍是燧石擊發,米尼槍是銅火帽擊發,這方面的難度不是太大,真正難的是槍管,除了刻畫膛線必須一次成型,沒法使用砂棒打磨,還因快燃火藥的膛壓大,對槍管質量的要求更高。

這方面沒有太大的技術含量,也沒有捷徑可走,需要大量的重複性試驗,尋求最佳方案。

李信把任務交待下去之後,定了兩個月的期限,任由兵器局自己搗鼓,他真正參與的,還是開花彈的研製。

開花彈不是新鮮玩意兒,明朝已經研製出來,甚至繳獲的明軍彈藥中,就有開花彈,不過李信愣是沒敢用,它的引信是一根中空的蘆管,內置葯撚,裝填前根據射擊目標的距離裁剪相應長度,開炮時先從炮口點燃炮彈上的引信,再進行發射。

顯然,這樣的發射方法是非常危險的,點燃發射葯產生的火焰會從炮彈與炮管的間隙竄到炮彈前方,引燃暴露出來的葯撚,導致提前爆炸甚至炸膛。

李信要做的開花彈,源自於十八世紀後期,也就是一百五十年後出現的改變整個戰場生態的兩項發明,即木質錐形信管和木質彈托技術。

目前蕩寇軍中已有了觸發引信,如水雷,和延遲引信,如手榴彈,可這兩種引信因材料和技術問題,都承受不了炮膛裡的高溫高壓,在短時間內沒法改進,因此木質錐形信管是個不錯的選擇。

信管內部填裝慢燃火藥,外部標有刻度,估算髮射距離,再對照手冊查找參數,調整引爆時間,最後塞進炮彈的引信孔。

其原理是滑膛前裝火炮的內徑略大於炮彈直徑,發射葯爆炸時一部分火焰會滲透到炮彈前方,點燃前端引信,按預定時間引爆彈內炸藥。

木質彈托更簡單,但重要性更大。

早期的開花彈,因鑄造工藝粗糙,難以承受長管加農炮的高膛壓,只能使用於短身徑的榴彈炮,影響射程,如臼炮,射程非常有限。

但是給炮彈尾部加裝軟質木托,除了可以有效密封氣體外泄,還能對榴彈起一個緩衝的作用,發射出去的榴彈由於頭重尾輕,會形成類似於羽毛球的自穩結構,彈道更精確。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著名的霍奇基斯榴彈和榴霰彈就是這類架構。

炮彈的研發李信全程參與,畢竟這是非常危險的,如果多出幾次惡性爆炸事故,會嚴重影響到工匠的積極性,當然了,火炮也要重新鑄造,嚴格來說,蕩寇軍的炮,都是長管加農炮,需要適當降低身徑比,專門發射開花彈。

「總司令!」

李信正給工匠們講解著木質引信的要點時,黃海匆匆而來,面色沉重。

「何事?」

李信回頭問道。

黃海小聲道:「高郵兵器所出事了,一名叫陳三的工匠失蹤,經清點,少了一台砂棒機。」

李信的動作僵住了!

黃海補充道:「此人多半叛變了,後來弟兄們們了解到,陳三好賭,欠了一屁股爛債。」

李信眼裏現出可怖的殺機,森冷道:「傳令,全境通緝陳三,生要見人,死要見屍,再著兵器局對此事做出深刻檢討,拿出解決方法。」

「得令!」

黃海施禮離去。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