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崛起1639》第四一七章 回北京
三日後,張獻忠撒手西歸,在張獻忠的靈前,李信封李定國為澳洲王,繼承張忠獻的一切,將帶著張獻忠殘部去澳大利亞立國。

原本李信還有讓張獻忠去馬六甲的打算,但是張獻忠自暴自棄,丟掉了性命,相比之下,李定國的性子稍顯忠厚,在狡詐和變通方面略有不足,去魚龍混雜的馬六甲開疆拓土,很可能會吃虧,最終李信還是決定把李自成弄去馬六甲,送李定國去近乎於封閉的澳大利亞。

畢竟李自成也有過拷餉的不光彩歷史,真把他逼上絕路,他會拚命的!

雖然張獻忠的喪事辦的很隆重,成都老百姓卻是彈冠相慶,就差放鞭炮了,大西的官員也是神思不屬,等著被李信接見談話。

在張獻忠下葬之後,李信先找來了李定國、艾能奇與劉文秀,對後二人道:「我打算把你倆留在北京,封為國公,發給田宅土地,如何?」

「這……」

二人心裡一驚。

澳大利亞雖然遙遠,但去了就是土霸王,反是留在李信身邊,伴君如伴虎啊,誰知道什麼時候就有橫禍上身,況且經過這麼久的斟酌考慮,兩人都做好了去海外的準備。

相視一眼之後,劉文秀咬牙道:「攝政王爺,劉某願去海外。」

「哦?你呢?」

李信看向了艾能奇。

艾能奇也道:「艾某也願去。」

「這樣啊~~」

李信為難道:「放你們出去,不是不可以,但你二人曾是張獻忠的義子,地位與李定國差不了多少,而海外艱險,土著雖愚昧落後,數量卻百十倍於你們,倘若不能三人同心,必禍起蕭牆,再看你三人,年齡相仿,我實在不敢把你倆放走,出了任何差池,都關係著數萬人的性命。」

二人明白了,這是逼他們當面表態,臣服於李定國。

講真,他們對於李定國是不大服氣的,同為張獻忠的四大義子,憑什麼屈居於李定國之下,本來都有到了海外,把李定國掀翻的心思,反正天高皇帝遠,李信管不著,只是此時此刻,不表態能行麽?

李定國也是渾身一震,以他的本能,想要說自家兄弟不必如此,但好歹還拎得清輕重,強忍著沒吱聲,不過看向李信的眼神裡,充滿著感激。

艾能奇與劉文秀偷偷打量著李定國,並未等到臆想中的謙讓推辭,心知只能暫時向李定國稱臣,待去了海外再說後話,於是雙雙道:「我二人願奉澳洲王為主,與之同進共退,共同開拓海外。」

「好!」

李信叫了聲好,轉頭喚道:「去把大西把總以上的眾將都叫過來!」

「得令!」

幾名親衛快步而去。

艾能奇與劉文秀滿臉苦澀,很明顯,李信是要讓他們當眾參拜李定國。

果然,眾將陸陸續續到來,李信看向這二人,目中隱有催促之意。

二人暗嘆一聲,當著數百將領的面,向李定國表示效忠,將來再想反悔就沒那麼容易了,可形勢容不得他們變卦,只能向李定國磕頭稱臣。

雖然是走個形勢,並不代表這兩人真心歸服,不過在李信的計劃中,是先把李自成的人馬送往馬六甲,再把崇禎送往北美,同時派人探索去往澳大利亞的航道,真正要想把大西軍送走,還得好幾年之後,他有充足的時間,維護李定國的權威,讓人隻知李,而不知有艾和劉。

接下來,李信按照西安模式,考核收編大西官僚,並且安撫當地的士紳地主,對於這部分人,暫時不急於動手,李信還是打算以經濟手段,打垮當地固有的地主莊園經濟,使之破產,再低價購買土地田宅。

當然了,成都平原的地,大多是膏田,李信毫不客氣的把徵收來的土地田莊辦成了國有農業集團。

至於大西軍的核心兩萬餘人,也被安排在了兩湖各處屯田,到十月份的時候,蜀中諸事已定,李信任原大順禮部尚書鞏焴為四川巡撫,高一功為雲貴總督,遂帶著李定國、李自成及其核心下屬近千人,各路部隊近八萬,於十一月份回返北京。

李定國與李自成兩路人馬,被李信安排去了天津,一方面與大海做個近距離的接觸,培養依海而居的習慣,另一方面,還在於如今的天津,商旅雲集,長居天津,可以開闊視野,並對造船維修做個了解。

第三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李自成不敢去北京,他在北京造下了滔天罪孽,生怕被人惦記,向李信彈劾。

當李信回到北京的時候,八門擂鼓,聲震全城,連城郊的民眾也被驚動,因為李信平滅了張獻忠與李自成,除了遼東那一小塊,全國已經基本一統,老百姓不用再擔心戰亂了,大亂之後的大治,即將到來。

士兵懷著振奮的心情用力擂鼓,各行各業的民眾,自發的出德勝門迎接,很多人跪在地上,落下眼淚,嗚咽出聲,文武百官則列著整齊的隊列,無不是暗暗感慨,天下一統了,流賊平滅了,這國家也該改姓了吧?

人群中,漸漸地肅穆無聲,一些心思靈活的,開始打起了勸進的主意。

李信好久沒有回京,也在觀察著群臣,突然目光一凝,王德化已經備好了龍輦,以及皇帝儀仗的全套鹵簿,垂著手站在一邊,不停的用目光與曹化淳交流,一個擠擠眼睛,另一個撇撇嘴,似乎是在為誰上前請李信登輦有了爭執。

李信依稀記得自己說過不坐輦不登轎的,想不到這二人還記得。

最終,還是曹化淳來請李信登輦,李信騎在馬上,淡淡道:「我不是皇帝,是攝政王,皇帝的轎子我不能用。」

一位很懂諂媚之道的文官諛笑道:「周公不稱王,也是南面受禮,不妨乘輦。」

李信擺擺手道:「我早說過,蘇東坡和王安石從不乘轎,說那是把人當畜牲使,我李信雖不才,卻也折服於兩位先賢的風骨,把輦抬下去,將來我登基,也不用那玩意兒。」

那名官員臉色青一陣白一陣,怔怔著不敢吱聲,曹化淳回頭看了眼王德化,目中滿是無奈。

史可法卻是暗暗點了點頭。

他坐丞相的位子,頗有高處不勝寒之感,因此始終留意著李信的言行舉止,只要稍微露出一點驕奢淫逸的苗頭,恐怕他就要稱病辭官了。

好在李信依然是原先的李信,並未因身份地位的變化,而有任何改變。

「先回城罷,明日召開大朝會,有話明日再說!」

李信朝史可法微微一笑,便一提馬韁,馳入了德勝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