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崛起1639》第三五二章 錨雷面世
順朝國力弱,土地貧瘠,幾近於生死存亡的邊緣,滿朝文武都贊同對李信用兵,李自成決定親率十萬大軍進駐開州,開州古稱濮陽,位於河南東北部,冀魯豫三省交界處,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在此,可最快得知南京和北京的消息,以定行止。

十日後,杭州!

「啟稟皇上,李自成已親領大軍十萬,向開州進發!「

劉元斌手持拂塵,大步邁入殿中,躬身施禮。

「好!」

端坐於寶座上的桂王道了聲好,就望向了坐於下首的朱由榔。

桂王封朱由榔為太子,因身體欠佳,朝中事務實質上是由朱由榔主持。

朱由榔問道:「多爾袞可有動向?」

劉元斌道:「回太子,滿洲方向尚無動靜傳來,不過……多爾袞自撤往錦州之後,再未回過瀋陽,想必隨時會對寧遠動手。」

「滿洲人狡詐如狐!」

朱由榔不憤罵道。

候恂施禮道:「皇上,李信正在調集兵馬,隨時會一路南下,攻打杭州,皇上應早做謀劃。」

杭州位於錢塘江以北,李信以陸軍來攻,沒必要渡江,鄭芝龍的水軍優勢發揮不出來。

孫傳庭不由與鄭芝龍相視一眼,隨即道:「此戰當先下手為強,由微臣與鄭將軍各率精兵,水陸兩路夾攻南京,還請皇上下詔討逆!」

「好!」

桂王點了點頭,又看向了朱由榔。

朱由榔授意候恂代筆,這也是沒辦法,朱家的王爺通常當豬養,不可能有好的文彩,甚至很多都不識字,讓他們寫詔書,肯定是嘎迪蓋,我滴孩勒等一大堆鳳陽話,貽笑大方。

候恂不愧是老牌文官,指責李信擁兵造反,虐待朱明宗室,表示桂王召集義勇,將誓師北伐,並號召天下豪傑,共討李信!

三日之後,孫傳庭領軍三萬,出杭州向南京進軍,主力則是鄭芝龍的艦隊,有大小戰艦五百艘,其餘各類船隻千艘,浩浩蕩蕩出錢塘江,經長江口進逼南京。

隨同鄭芝龍的,有鄭森,馬士英、盧象賢等一眾重要人物。

又過三日,錢塘江上,帆影片片,一通鼓響之後,各艦依次向錢塘江口駛去。

馬士英站在望樓上,感慨道:「老夫只聽說過,當初三寶太監下西洋,盛況一時無倆,今日見此,實知此言不虛啊,有此雄師,我料定信賊必不倖免,靖海候,老夫先向你賀喜了。」

一眾人等愕然,都沒料到,馬士英不要臉至此。

鄭芝龍卻是哈哈一笑:「馬部堂過譽啦,那李信也是非凡人物,未曾交手,此戰勝負尚難定論吶!」

這話雖然說的謙虛,實則隱含著豪邁氣概,鄭芝龍根本就沒考慮過失敗的問題,畢竟他在大海上縱橫幾十年,擁有東亞地區最為龐大的艦隊,裝備紅夷大炮數千門,這還不全是仿製紅夷大炮,相當一部分是從荷蘭人和西班牙人手上購買的最新型加農炮。

威力更大,射程更遠。

他的座船海王號,長七十米,甲板三層,裝備有加農炮五十餘門,火力異常強勁,而且他的艦隊中,有一些船隻採用了西方的技術,掛軟帆,火炮主裝在側舷,完全契合當時西方主流的戰列式排隊打法。

看著父親捋著鬍鬚,微笑著點頭,鄭森不由勸道:「父親,孩兒聽說李信擅於用水雷,飄浮於水中,神出鬼沒,父親還須小心為是啊!」

鄭芝龍擺擺手道:「我已有對策,無須懼他!」

出錢塘江口,繞道松江,再溯長江而上至南京,約有一千兩百裡,在鄭芝龍艦隊還未到松江的時候,李信就得到了消息,命張全率軍兩萬趕赴位於南京西南部的溧水縣,阻截孫傳庭北上。

溧水自古以來就是南京的東南門戶,由溧水到溧陽及宜興之間,多山地丘陵,易於利用地形設伏。

他則親率主力駐屯於幕府山。

幕府山位於長江南岸,長約十裡,寬八百米,主峰高達近兩百米,山腳下的江面,介於現代的南京長江二橋與八卦洲之間,寬度兩到兩點五公裡,於山頂架上117型野戰火炮,可以封鎖住大部分的江面。

戰士們夜以繼日,在崎嶇的山道上,把火炮一架架的推上去,還有很多熱心的老百姓自願出役,幫忙運送彈藥、糧食和清水及各種物資。

一時之間,幕府山腳異常忙碌。

五日之後的清震,黃海突然道了聲:「來了!」

下遊的江裡,有八卦洲橫亙於江心,江水分成兩股,繞洲而過,兩股水道中,萬千帆影,影影綽綽,聲勢煞是驚人。

鄭森放下望遠鏡,轉頭道:「父親,李信在幕山府上布有大量火炮,我軍還須以最快的速度通過才行。」

火炮置於甲板內,有利也有弊,利處是可以充分發揮側舷的火力,畢竟當時火炮射速慢,準頭差,尤其還是在顛簸的船上,十發能有兩三發打中目標就很不錯了,因此把火炮裝入甲板下的側舷,可以充分利用船隻空間,最大程度的裝載火炮,增加集火的威力。

但缺點也很明顯,仰角有限,不能往高處打,因此戰艦從幕府山下通過,全程將處於挨打不能還手的局面,即便有些老式戰船把火炮裝在甲板上面,最多只能朝幕府山開一炮,打中打不中,聽天由命。

「嗯~~」

鄭芝龍點了點頭:「李信倒是防守嚴密,傳令,以掃雷船開道!」

「得令!」

有親隨揮出旗幟。

所謂掃雷船,是專門針對水雷設計,在普通的小船前方加裝一排木柵欄,約有兩到三丈的長度,呈扇形撐開,一艘掃雷船能覆蓋三丈航道。

蕩寇軍曾在大運河中使用過水雷,這已經不是秘密,故而鄭森才有此提醒,鄭芝龍也料到李信必然會在江中佈雷,因此事先準備了掃雷船開路。

看著一艘艘掃雷船開到陣前,足足有好幾百艘,黃海不由道:「總司令,看來鄭芝龍是有備而來啊,他那船或許能剋製水雷,這水雷還要不要放了?」

「原定計劃不變!」

李信不假思索道。

「得令!」

黃海著人向山腳揮動旗幟。

一道道身影快速奔向泊於上遊岸邊的漁船,總共有五百條布雷船,都是小漁船。

各船快速劃向江裡,依據江面錯開,逐漸飄向下遊,如今的水雷已經不是最原始的木箱式方形水雷了,而是鐵殼圓形水雷,密封性更好,抗風浪能力更強,爆炸的威力也更大。

併除了漂雷以外,軍中還研發出了相當數量的錨雷,通過纜繩連接雷錨固定在一定的水深,現代意義上的錨雷具有自動定深的功能,可以控制水雷佈設深度,而蕩寇軍的錨雷暫時還達不到,只能使用最笨的法子,事先摸清水情,繪製出江底地形圖,在戰時根據坐標依地形施放不同深度的錨雷。

幸好需要佈雷的區域只在於幕府山腳的一段江面,經過連續不停的勘探,算是大致摸清了江底的情況。

目前軍中正在集中人力物力研製電解液觸發裝置,每隻觸角由鋅杯、碳棒和裝有電解液的玻璃管組成,觸角相當於乾電池,鋅杯等同於電池外層的鋅皮,碳棒類似電池頂部帶銅頭的碳芯,玻璃管中的電解液起著電池中粘稠體的作用。

當觸角被碰彎時,玻璃管破碎,電解液流到鋅杯和碳棒之間,發生化學反應,產生電流,電流通到電雷官,電雷官起爆,引爆水雷。

暫時可靠性還不是很強,可一旦研發成功,觸角的靈敏度將得到大幅提高,幾乎可以保證一觸即發。

李信不相信鄭芝龍不會考慮到水雷的因素,因此下令大力氣研發錨雷,漂雷隻起著掩人耳目的作用,真正的殺手鐧還是錨雷,但由於只能在固定地點投放,所以布雷船要緩緩劃向下遊,留出布雷空間,每條船上,都配了一張江底地形圖,標出水深。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