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崛起1639》第三七一章 三個條件
(謝謝好友taodafu2008的月票~~)

「你是在威脅我?」

李信面色一沉。

「小臣不敢,攝政王爺英明神武,當能看出其中利弊。」

金堉連忙道。

李信的面容緩和下來,沉吟道:「你說的也有幾分道理,但是你要知道,清廷已經被我封鎖,西協、中協與東盟都難以突破,他若尋求出路,只能寇掠朝鮮,今冬他來了一次,明冬他還會再來,你朝鮮又能經得住幾次寇掠?

況且朝鮮土地貧瘠,水旱天災不斷,滿人即使打下了朝鮮,對其國勢並無提振之用,反而會成為累贅,這也是自高句麗覆滅之後,中原歷代王朝不再攻伐朝鮮的根本原因,試問既然如此,朝鮮國滅,於我何乾?若說滿清會從海面來攻,那真是笑話,我求之不得!」

朝鮮這塊地方,神似傳說中的詛咒之地,多山區,不僅土地貧瘠,糧食產量極低,冬季也無比嚴寒,而且幾乎每年的夏秋時節,都會有颱風直接登陸朝鮮,橫掃而過,帶來巨大的災害。

正如現代的朝鮮,每每鬧糧食危機,這是全球除了非洲之外,唯一一個口糧不夠吃的國家,韓國的糧食自給率也低於五成,飼料用糧則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金堉暗暗嘆了口氣,他清楚李信說的是實情,皇太極兩次攻打朝鮮,均是大獲全勝,但為何不佔領?是因為滅了朝鮮也是負擔,當地的產出只能維持最基本的生存,佔了是雞肋。

除了日本,要想染指大陸,就必須以朝鮮為跳板,遂才有豐臣秀吉攻朝之舉。

「攝政王爺有何條件?」

金堉放棄幻想,問道。

李信淡淡道:「我有三個要求,第一,開放通商,大明與朝鮮自由貿易,朝鮮方面不得對大明商品徵收任何不合理的稅收,也不得干涉與大明的任何貿易往來。

第二,我幫你出兵,沒理由我自己貼錢貼糧,朝鮮方面須提供軍費與糧食,如有陣亡將士,按明軍標準撫恤。

第三,割讓濟州島作為酬謝,並退出侵佔元朝的土地。」

「什麼?」

金堉面色大變,這哪裏是條件,這是要朝鮮的命啊,心裏不禁生出了一絲怒火。

「攝政王爺,大明乃天朝上國,卻開出如此不合理的條件欺侮小國,是否有損大明威儀?」

金堉不滿道。

李信擺了擺手:「朝鮮背盟一事,我已不追究,現在大明與朝鮮之間情份已盡,既然朝鮮出於自身立場背棄大明,那我在商言商,開出條件有何不妥,更何況本王並沒有胡亂要價。」

「還說沒有胡亂要價?通商一事暫且不談,我朝鮮國小力弱,哪有能力去支付軍費?」

金堉豁出去了,怒視李信,他知道,帶著這屈辱的條件回漢城,只怕會被罵死。

朝鮮人並不甘心窩在貧瘠的朝鮮半島,無時不刻都在奢想著佔領大陸的土地,並且幾百年來,一直小偷小摸,暗中搞小動作,把國境線推進到了圖們江和鴨綠江,又怎麼可能割讓國土給李信呢?

李信也不著惱,呵呵一笑:「本王知你朝鮮窮困,你放心,已經幫你想到了對策,我大明不日將成立工商銀行,可以向朝鮮提供長期貸款,如此一來,豈不是解決了貴國的難題?」

金堉遲疑道:「我國多半是還不上。」

「無妨!」

李信大氣的揮手:「還不上錢,可以拿礦產折價替代,我方將派人去朝鮮境內勘探開採礦產。」

金堉暗道,這條件倒不難接受,鬼知道地底下有沒有礦,挖不出礦來可別怪我,不過他仍是道:「那第三條呢,割讓領土斷不可為。」

李信肅容道:「明太祖曾承認大元為中華一員,把元代皇帝供於帝王廟中,因此大明有權繼承元朝的江山,而你朝鮮趁元明交替之際,竊取大元雙城總管府,並未交還給大明,濟州島也是如此,曾經是大元的領土,我的要求不多,只是收復故土。」

雙城總管府是1258年蒙哥汗在朝鮮半島東北部設立的行政機構,隸屬於元朝遼陽行省開元路,所在地原為整個漢魏西晉時期的漢四郡、金朝及金後東夏國時期曷懶路轄地,郡治位於今朝鮮鹹鏡南道金野郡,涵蓋高麗西京平壤。

濟州島的情況類似,1273年,蒙軍佔領濟州島,設置耽羅軍民總管府,1356年,恭湣王重新掌握了濟州島統治權,但直到元朝滅亡幾十年後,島上的官員才向高麗投降。

李信說出這種話,不僅金堉滿臉的不敢置信之色,這是要讓朝鮮割讓將近一半的領土啊,即便是柳如是,美眸中都現出了一抹詫異之色。

哪怕她見識多了李信的無恥,卻仍未想到,人竟能無恥到這個地步。

果然,金堉渾身顫抖,大怒道:「攝政王爺,前朝舊事何必拿出來再提,我朝鮮的領土,皆是來自於高麗,攝政王爺想要,去找高麗要去。」

李信目光一寒,冷聲道:「你可知道,對我說這種話意味著什麼?」

「這……」

金堉的心裏一陣慌亂閃過,畢竟他人在南京,性命操在別人的手上,沒必要觸怒李信,於是忍著怒道:「小臣即便把話帶回漢朝,我朝鮮也無人會答應如此屈辱的條件。」

李信詭異的笑了笑:「當年高麗能向大元割讓領土,如今朝鮮為何不能將領土交還於我?難道在你朝鮮眼裏,我不如元朝?今日我不為難你,回去告訴你家國主,我的耐心有限,不要讓我等太久,你回去罷。」

金堉心神不寧,告辭離去,下台階時甚至都沒注意到,腳一崴,跌倒滾落地面,隨即爬起,踉踉蹌蹌離去。

柳如是這才不解道:「李公子,你何必如此對待朝鮮,朝鮮投了滿清,其中也有大明的責任,更何況他國小力弱,不侍強者如何生存?」

李信擺擺手道:「你不懂,朝鮮人狼子野心,你看看自元末起來,被他侵吞了多少土地,硬生生把國境線推進到了圖們江與鴨綠江一線,但他偏偏裝可憐,每當大明斥責他,他就哀聲討饒,可就是不還土地,明朝慣他,我可不慣他,是時候讓他把吃下去的都吐出來了。」

柳如是搖了搖頭:「小國夾於大國之間,生存艱難,當然,你有你的想法,無分對錯,唯立場不同,但朝鮮土地貧瘠,你要他的土地又有什麼用?還得花錢養他的人。」

朝鮮的貧瘠只是表面現象,真正貧瘠的是韓國,在北朝鮮的茫茫山區中,埋藏著數量龐大的礦藏,種類有兩百多種,其中鐵礦石的探明儲量達77億噸之多,且埋藏於地表,極易開採。

另有優質無煙煤,達117億噸。

朝鮮的菱鎂礦儲量與鈾礦儲量達全球第一,稀土礦達五十多億噸,還有鎢,鉬,石墨,重晶石,螢石等礦藏位於全球前十之列,其餘金銀銅礦的儲量也極其豐富,根據韓國在2008年的推算,朝鮮探明礦產資源的總價值超過了六萬四千億美元。

雖然朝鮮多山區,礦產開採困難,但是中朝邊境的幾個大煤鐵礦,還是非常容易開採,李信是打算先把土地拿到,逐步勘探,再強迫朝鮮簽訂一系列邊境認定、經濟合作與軍事保護條約,把朝鮮牢牢的掌控在手中,不會再如明朝那樣搞羈縻統治,朝鮮的政權更迭,由他而定,決不再重蹈大明為朝鮮不惜損耗國力,結果被他賣掉的覆轍。

李信微微一笑:「你不明白,朝鮮是身在寶山不識寶,那片土地下面,埋藏著大量的金銀,至於當地的朝鮮人,完全沒有畢要留著,可以驅趕過大同江,將來朝鮮與我中華的界河,就是大同江,漢四郡,自古以來,就屬我中華所有,在外淪落了千年,如今我中華崛起已勢不可擋,收回的時機已經成熟。」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