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唐之驚夢》第253章 一段佳話
張三因為曾經追求壽王妃楊玉環不成,因愛生恨從而拐走了壽王妃那年僅十二的侄女楊鈴兒的謠言經過了侯勝的暗中傳播,短短時間裏就在長安城中傳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

張三雖然遠走西域,但其自帶的光環本就是長安城裏最大的熱度,經久不衰的永恆話題。

此刻張三又爆出了這等天下人都喜聞樂見的勁爆消息,更是引爆了人們的八卦心理。於是在短短幾天的傳播裡,就衍生出數十種不同的版本在廣泛流傳,而且還在愈演愈烈,以長安城為中心向四面八方蔓延。

毫無疑問,張三,再一次的拯救了天下的說書先生,豐厚了他們的腰包!

做為始作俑者的齊大管家和侯勝,卻感到十分不解,不但預想中的李依依的暴怒沒有出現,反而風平浪靜得連朵小浪花都沒有翻起。就連無數八卦婦人少女們蜂擁而至,都被李依依一幅雲淡風輕的模樣給打發了。

壽王妃也是如此,使得侯勝佈置在松峰巷外的一切努力白費,要不是見機得快沒有露出馬腳,否則後果難料。令侯勝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依照壽王妃的性子,居然沒有打上門來。

到底是哪裏出錯了呢?

同樣滿是疑惑的齊大管家見相公和主母也是一幅雲淡風輕的模樣,絲毫不見其動怒。

當齊大管家醒悟過來嚇出一身冷汗,認為是自己捅了馬蜂窩,觸犯了逆鱗正想對策的時候,聽到了李林甫的一句話:「派出探子,盯著張三的一舉一動,如果有異樣,即刻來報!」

齊大管家放心了,只要相公動怒,就好辦了!

侯勝也放心了,即刻派出了最得力手下,趕赴了伊州!

對於民間關於張三追求壽王妃不成從而拐走楊鈴兒的各種愈演愈烈的版本,在得不到當事人和官府的任何回應,在一些有影響力的人的默默引領下,最後演變成了一段佳話,傳唱天下。

朝臨淇水岸,還望衛人邑。

別意在山阿,征途背原隰。

蕭蕭前村口,唯見轉蓬入。

水渚人去遲,霜天雁飛急。

固應不遠別,所與路未及。

欲濟川上舟,相思空佇立。

高適站在橋頭,目送著陸縣尉一行人的離去,心生傷感,湧出了這首詩詞!

李白贊道:「好詩,高夫子做得一手好詩!」

高適大笑道:「在李太白的面前,我這可是班門弄斧了!」

岑參笑道:「二位大才,就別互相謙虛了,大哥,這詩何名?」岑參已然在一張紙上書寫上了高適適才吟唱的這首詩。

「我住在這淇上期間,多蒙陸少府的照顧,就叫(酬陸少府)吧!」

岑參遞上筆道:「這個還是大哥來書寫吧!」

高適接過筆,提上了酬陸少府四個大字,隨即詩興大發,又寫下了:

依依西山下,別業桑林邊。

庭鴨喜多雨,鄰雞知暮天。

野人種秋菜,古老開原田。

且向世情遠,吾今聊自然。

再提上淇上別業四字,高適隨即將筆給了李白,道:「來來來,李太白豈能不寫詩?」

孟浩然大笑著道:「我來為賢弟磨墨。」

李白接過筆,瞧著孟浩然道:「咱們遊覽襄陽時我就想贈送你一首,一時喝酒給忘了,適才高夫子酬陸少府,也讓我有感而發,就借高夫子的寶地送你一首。

李白略一思索,提筆寫到: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接著李白提上贈孟浩然四個大字。

就在幾人詩興大起,輪番上前題上一首,接著又互相點評的時候,下人來報。

聽了下人的話,李白道:「果然是有人故意放出的消息,這是想要渾水摸魚搞臭張三了。」

「搞臭那倒是不會,就是噁心人。好在弟妹倒是明事理一副雲淡風輕的模樣,真是了得。」

「是啊,三郎能找到這樣的媳婦,真是三生有幸。」

「少年出英雄,居然都有佳人萬裡追隨了,真是令人羨慕。」

高適說道:「那我們也出上一份力,將這些謠言變成一段佳話好了。」

於是,這些大唐頂級文豪各自針對此事抒發了一番感慨,等這些感慨傳揚出去,這個話題也就成就了一段佳話,被廣為傳唱。

這事件的女主人在這時卻是惹上麻煩了。

張博等人出發庭州數天了,雷萬春和南霽雲忙著整訓隊伍,恢復訓練,根本無暇他顧。

三瘸子領導的工匠夥更是忙得不可開交,兩百多名原馬賊現奴隸全部被暫時劃分過去,協助三瘸子建造改造營地。

熱火朝天的場面讓三瘸子升起了滿腔豪情,不免得意的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要讓你們不能小瞧老人,更不能小瞧殘疾人。」

醫者夥的老妖聯合劉老三在配著藥粉,兩人看著粗手粗腳的助手,不由得懷念起野營來,於是不管不顧的寫了封書信要讓雷萬春派人送到涼州給黃鶯,要黃寓派出幾個女營來重建女營。

雷萬春幾人一商議,認為女營在可以省掉很多事,沒有女營還真是不行,於是就派出了數人前往涼州,也是告知黃鶯可以組建商隊來伊州了。

別人都在忙碌,楊鈴兒老實的在營地裡呆了三天,適應了這寒冷氣候就待不住了,吵鬧著要出去玩耍。

雷萬春煩不過,又怕這鬼精靈般的小女孩自己偷偷的跑出,隻好讓三小陪伴,再三叮囑三小要寸步不離,也警告楊鈴兒不許亂跑,還恐嚇楊鈴兒要是落入胡人手裏,那下場將會是非常淒慘。

楊鈴兒又不傻,更何況現在又如願以償的跟了三哥哥,無限美好的幸福生活就要展現,又豈能輕易涉險,斷送這一切來之不易的美好呢?

所以,楊鈴兒學著野營戰士,在小腿上插著一把小匕首,帶著攜帶刀劍的三小,開始逛去了伊吾縣城。

伊吾縣城不大,只有一千餘戶,常駐人口不足萬人,還比不過中原的一個鎮。但是作為伊州的權利中心,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各級機構還是齊全的。

不過這也是相對的,往往是一個衙門就掛上幾塊牌子,一個官老爺剛處理完酒樓糾紛,接著就會處理稅糧徵收。

沒辦法,邊遠之地,事多人少,管理者更少。

當然,想管理的人更少。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