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唐之驚夢》第624章 李氏對策
這些人不去痛罵罪魁禍首的李隆基,當然也不敢除非是不想活了,也不去痛罵造成這一切後果的安祿山,反而大罵將他們安全送出長安城的張博!

「聖人,給臣十萬兵馬,臣即刻殺奔長安斬殺張博那等逆賊,以迎接聖人返京!」

「聖人,當即刻昭告天下宣佈張博為亂臣賊子,令天下共討之!」

「閉嘴!」楊國忠大喝一聲:「爾等要是有這本事,還要在這裏呈口舌之利?安祿山早就被你們平定千八百回合了!」

「爾等都退下!」李隆基煩躁的揮退重臣,單單隻留下楊國忠,還有邊上伺候的高力士,問道:「張博這是何意?你們可收到消息,張博這事是真是假?」

楊國忠說道:「臣不敢欺瞞聖人,臣的確收到了女兒的來信!」接著看了一眼李隆基的面色,從袖口中取出信件捧上,咬牙道:「信件在此,請聖人過目!」

李隆基接過信件打開看了起來,信件的開頭是問好,接著唯恐老父和弟弟受苦,讓人送來了錢財,最後是要父親勸說聖人,最好是讓李亨進京,祭拜太廟正式登基,繼而昭告天下,任命張博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起兵平叛!

還有就是說張博無意染指大唐江山,張氏願意世代為國守衛西域邊疆,讓大唐再不受西域胡人之苦,還能保證絲綢之路的徹底暢通無阻!

李隆基的臉色變幻不定,問道:「你說張博是想當周公旦,還是想當王莽,或者又是要當曹操?」

「聖人如此發問,那臣就鬥膽直言!」楊國忠道:「聖人待安祿山和哥舒翰如何?又待張博如何?想必聖人心中有數,臣之女雖為張博妻,可楊國忠卻是聖人臣子!」

楊國忠其實是不希望有人去長安接這個帝位,反而是希望張博能夠取而代之,因為楊國忠從李林甫的身上看到了前車之鑒,李隆基已經老邁不但失去了帝位,就連能再活多久都不好說了!

只要李隆基一死,楊國忠知道無論是誰即位,絕對不會放過自己,也絕對會將安祿山叛亂的所有罪責按在自己的頭上,到時候要是女婿救不了自己,五馬分屍都是輕的了,滿門抄斬凌遲處死那是絕對的!

對於楊國忠來說,張博當了皇帝,女兒少說也是一個貴妃,自己還是一個國丈榮華富貴也是少不了的,而且還沒有性命之憂,子孫後代的生活註定將無限美好,這對於楊國忠來說根本不用選擇。

如今只有長子一家跟隨在楊國忠的身邊,他抱定的主意就是只要李隆基活著一天,自己就在其身邊盡忠一天,畢竟沒有他也就沒有自己的今天,人還是多少要有些感恩之心不是!

正在胡思亂想的楊國忠聽到李隆基問高力士:「力士,你怎麼看?」

高力士也同樣接到了張博來的書信,而且他不同於楊國忠,他是沒有後代了,經過這些年來的感受,對他真心相待的人,也只有這個徒弟張博了,而且重要的是,高力士搜刮和建造的奢華府邸都在長安,他還想著回長安去養老呢!

高力士還知道以張博的為人和保證,就算是取李氏而代之,也是能善待李隆基和李氏皇族的。那麼這對於高力士來說,只要李隆基能夠善終,那麼就足夠了,至於大唐江山,李氏皇族如何,關他一個伺候人的太監,鳥事!

聽到李隆基發問,於是高力士道:「陛下,以老奴對張博的了解,以及以往來看,張博為了準備這一天已經許久了,老奴不認為張博是想做周公!」

「誰能經受得住那把椅子的誘惑!」作為當了數十年帝王的李隆基來說,根本不相信張博的話,這賊子無非就是想要一個皇帝來當這個傀儡,好為將來的禪讓鋪路,這賊子好一招一石二鳥的陽謀!

李隆基暗道這賊子好厲害的一石二鳥之計,要是沒有人去長安接位,那麼對李氏皇族的聲望來說又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令天下百姓再次失望不已!

可不管是李亨這個自己傳位的正統,還是李瑁和李麟這兩位被宣佈為叛逆的兒子,只要有一人前去接位,那麼這個皇帝就落入了張博的手中,成為了號令天下的漢獻帝了,及時張博當了曹操,誰能保證張雲就不是曹丕?

而且更嚴重的是,張博手中有了皇帝,那麼就成為了正統,為張氏取代李氏將掃清了所有的障礙。要是張博手中沒有皇帝,那麼終究還是大唐的臣子,還不敢明目張膽的造反,除非他要當安祿山。

要是張博造反了,那麼對於天下人來說張博就是跟安祿山一樣的貨色,到時只要李氏皇族振臂一呼,天下有識之士還是會雲集於麾下,平定叛逆。

兩害相權取其輕,對於李隆基和李亨來說,這個長安城是去不得的,名望受損跟丟了江山想比又算得了什麼,只要平定了所有的叛亂,到時只需要隨便下個詔書來點恩澤,天下人還不是得跪地三呼萬歲,聖天子在上?

只是什麼話都不說,是什麼事都不做,那麼也說不過去,於是李亨這個受李隆基傳位的正統大唐皇帝就下旨昭告天下:「叛賊一天不除,朕就在這靈武受一天的苦,同時詔令張博即刻揮師平定叛亂,還天下太平!

李亨的旨意一出,頓時引起了天下人的一片噓聲。對於這些聲音,李氏父子四人雖然裝聾作啞,可心裏對張博道怨恨更甚於對安祿山,於是開始有了動作,而且之間也開始了相互派出了使者。李瑁和李麟更是像李隆基送出了一隊裝滿各種土特產的車隊!

對於張博在檄文上提到的第三條,李亨事嗤之以鼻的,自然不會去理會,反而加快了聯繫回紇汗國的步伐,同時調回在兵力的部署上做出了調整,派郭子儀前往太原駐守,派王難得前往中受降城,到時匯合回紇兵展開作戰。

調回李光弼前往涼州,收回武威七城控制河西走廊,斷了張博跟安西的通道,派李嗣業進駐平涼郡。

李隆基派遣大將控制山南西道,李麟派兵駐守山南東道,李瑁則是守住淮南道,用意很明顯,那就是斷了張博的糧食供應。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