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唐之驚夢》第394章 濟濟一堂
同桌的張博一聽高適和孟浩然這兩位高才又要開始賣弄腹中墨水,連忙叫道:「打住,打住,今天飲酒,說其他話都行,就是不能吟詩作賦行那文雅的酒令!」

南霽雲緊跟著大笑道:「要得要得,三郎這話我贊成!」

同桌的雷萬春等人也是紛紛贊同,唯有律敘朗等寥寥數人喜愛中土大唐的文化,得知二人乃是當世大儒,不由得心癢難耐就想討教,只是見到大傢夥都是製止,隻好作罷,想著來日方長,明日再行討教。

孟浩然和高適被打斷了吟詩作賦也不以為意,盡皆哈哈大笑:「隻喝酒聊天打屁,不附庸風雅!」

場中的人不是至交兄弟,就是生死袍澤,要麼也是豪爽之士,再不濟也是想要融入伊州軍這個團體的人,於是酒過三巡,場面就開始失控…

於是,律藍等女眷、以及長者們就早早的退場,將場面讓給了喝得東倒西歪,開始吹噓的年輕人。

一晚宿醉至旭日東升,張博猶在酣睡。律藍想起不敢起也不捨得起,如同一隻小貓般的捲曲在自家夫君的懷抱裡,睜著美麗的大眼睛打量著這個男人那俊秀的臉。

嫁給這個男人挺好的,律藍如是想著…

「小娘,該請主人起床了,要議事了!」

聽到婢女的話,律藍大吃一驚,不由得響起祖母說過的故事,故事中因為魅主而導致主上陷入荒誕最終國破家亡,不由得惶恐的推醒了張博,怯生生的道:「三郎,要議事了!」

張博醒來,看到身邊的人一幅誠惶誠恐的可伶模樣,不由得有些差異的問道:「律藍,你這是怎麼了?」

律藍又變得漲紅了臉,對於一個臉皮非常薄的人,想到的故事又豈能說得出口。張博不由得又被吸引了目光…

經過三瘸子特意打造的中軍大帳,現在已經頗為富麗堂皇,容納四五十人就坐已經是綽綽有餘。

此刻中軍大帳裡已經的濟濟一堂,三十餘人坐在那裏還顯得頗為寬敞,這些人都是一副熟面孔,除了野營老兄弟還是野營老兄弟,再不濟也是像高適這樣在野營呆過的人,唯一一個顯得有些外的人還是兄長般的孟浩然。

也因此,後加入到伊州軍的人,如何茂等人也都自覺的忙碌事情,而沒有過來。心中即羨慕這些人的情誼,也有些惱這些人還是有些排外,自覺不自覺的也形成了一派。

「哈哈,少年人吧,起不來也是可以理解的,咱們先聊咱們的!」

孟浩然自從來了伊州,心情大為爽朗,心情著就跟著這些人在這裏打拚事業,將餘生交在這片地方也是極好的。

「浩然兄所言甚是,反正也不是什麼軍中要事,就讓三郎好好歇息一番吧,不過就此一次下不為例!」高適也開著玩笑起來,高適則是打算在這伊州待上兩年,好好跟著張博學習治軍之道,再回到中原去取得功名,也想著將來能夠獨領一方軍政大事,那才是男兒所為。

魏和道:「真是沒想到當初野營四分五裂,反而在這萬裡之外的西域又濟濟一堂了,這番際遇,誰又能說得清楚呢!」

高適笑道:「只要圍繞著三郎這小子,咱們這群人到哪都不會散,總會相聚在一起的!」

是啊,只要張博屹立不倒,大家就能凝聚在一起。張博就像一面旗幟一般,往哪裏一立,大傢夥就會往哪裏聚集!

孟浩然贊道:「誰能想到三年前在長安城門初次見到三郎時,還是一個瘦弱得跟小叫花子似的,短短三年就成長為這般景象了,真是後生可畏!」

「當時三郎穿的還是我的衣服呢!」癩痢頭也道:「當時我的理想就是跟隨三郎闖蕩長安城,打下一塊地盤當個混混頭目好吃香喝辣的,沒想到地盤是打下了,卻是遠在數千裡之外的伊州。」

「這地盤可比你當時的設想還好吧?」崔銘取笑道。

「那簡直是天差地別的兩回事好吧,今天的際遇真是遇到三郎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你們都還好!」黃鶯落落大方的道:「今天的變化,才是我們女營的人不敢想像的。每每想到,都對眾位哥哥兄弟們充滿感謝!」

黃鶯、易容站了起來,對著大家齊齊行禮道:「我們姐妹二人代表女營姐妹,再次謝過諸位哥哥和兄弟!」

眾人不受這禮,雷萬春甚至微怒道:「黃鶯,易容,你們這是作甚?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你們再說這話我們可是要惱了!」

孟浩然道:「這裏我最為年長,我來說句話,兄弟姐之間,永遠不要說客氣話,大家用心去做去體會去感悟,就行了!」

崔銘笑著道:「孟大哥,這是三瘸子劉老三等人不在,要麼你說最為年長,可是要被他們忒一頓不可!」

「各位哥哥們,兄弟們,姐妹們,來遲了來遲了,恕罪,恕罪!」張博匆匆趕來,一臉的歉意!

「哈哈!」

眾人一陣哈哈,也不在去嘲笑,畢竟這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張博落座道;「孟大哥,高大哥,兩位大哥能來伊州幫助我們,實在是太好了!」

孟浩然道:「三郎,我們可是前來討一份差事來的!」

張博笑著道:「孟大哥,以你跟高大哥的大才,這伊州不管什麼職位隨便你們挑選,就算是沒有,我也創造給你們!」

高適也笑著回應道:「正巧,我就要討一個差事!」

「高大哥請說?」

「我之前去過十三部,莫仁這個處置大使就做得有模有樣,現在以菊英部落為中心,周邊再設置一些依附的小部落的話,我就討這個處置大使噹噹!」

張博贊道:「高大哥這個提議好,將後面依附的部族分散在菊英部的四周,這個方法好!還有一事就是將菊英部放在哪裏為好?」

高適道:「我查過資料,本來最好的地方是納職縣北一百多裡處有座俱密山,在山北二十裡抵達蒲類海。這蒲類海,在漢桓帝時,匈奴呼衍王寇伊吾,司馬毛愷遣吏兵五百人與戰,悉為所沒,即此海也。繞海名良田,就是漢將趙充國屯田的地方,俗名也叫婆悉厥海。」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