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天下末年》第八百三十一章 爭城(下)
王隗話說完,張楊與張燕便明白了其意思。

很快,三人便達成一致的目標,退兵。

奏疏很好寫,會宴完畢後,筆墨一備,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小事。但是,部隊如何撤回晉陽,卻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端氏距離晉漢掌控的區域不遠,也就是翻過霍大山罷了。可是,手頭裡剩下的糧草,根本不足以支撐各部翻山越嶺。

「糧草的難題怎麼解決,而且霍大山雖然沒有那麼險峻,山中道路也多。可對於吾等來說,每多用一日功夫,能帶回去的人就要少上不知幾何?」

張燕皺著眉頭,看向兩人。翻山越嶺不是難題,自己手下的黑山軍在太行山中鑽了這麼多年,區區一個霍大山不在話下。當然,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糧秣足夠,沒吃的誰也不可能在山中橫行。

「實在不行,借道河東如何?」

張楊提了一個建議,讓王隗和張燕都有些愣神,不知所以。

王隗回過神來,疑惑問道:「太尉,吾等先前可是剛與周軍交戰數合,彼等豈容吾等借道歸之?」

「不錯,天下大勢至今,周國君臣可謂是出了不少氣力。若是說吾等借道攻趙,周國上下肯定樂意。也許,還會不吝借些糧秣。但是回歸晉陽,周國不會放路。」

旁邊的張燕,帶著一絲譏諷,又蘊含著丁點苦笑,無奈的道出實情。

他們三人,說白了就是卒子。晉陽、長安的那些棋手,隻想讓他們向前。

「不然還能如何?吾等身處河東境內,唯有周國和趙國兩個選擇。能夠助吾等歸去的,唯有周國而已。」

張燕說的是大實話,可張楊說的同樣也是實話。

三人不由得哀嘆連連,事到如今,他們已是無路可走。

「試試吧,且先派使者去河東走一遭。吾等再使將士們出城,看看能否得些糧秣。實在不行,只能從霍大山回去了。」

王隗垂下頭顱,長嘆一聲,算是幫助二人下了決定。

張楊和張燕,也不做反駁。大家都想回去,不想死在這小小的端氏,更不想活生生的餓死。

莫名其妙談了這麼多不開心的事情,三人也沒有太大的胃口了,隨便吃了丁點,便湊到一個屋子裡,各自寫了一份奏疏。

.....

連夜,奏疏北上,密使西去。

一日夜後。

河東郡絳邑縣令,在凌晨時分被下面的僕人給吵醒的。

天都還沒亮,縣令當然很是不爽。可自家僕人也不是不知輕重的人,肯定有大事發生。

果然,正廳裡,城中縣尉正帶著一個漢軍打扮的人,靜候著。

「何事?」

「明庭,漢軍派來使者,張楊等人想要借道歸晉!」

縣尉早已經詢問了漢軍密使,說與縣令聽後。那縣令回過頭來,注視著漢軍使者。

漢使拱手作禮,言道:「在下乃太尉屬官,見過明庭。吾等大漢將士,已經大敗顏良趙軍,再與端氏駐紮,甚是不妥。還望明庭報於張府君,端氏吾大漢完璧歸之,也望張府君借道與吾等!」

「嗯,嗯~貴使且先下去休息吧。」

縣令輕嗯了兩聲,沒有給予具體答覆。

「多謝,在下告退。」

漢使在僕人的帶領下,出了廳室,隻留下縣令和縣尉二人。

「明庭,此事棘手,某看還是讓府君做決斷的好!」

「漢軍缺糧,府君早有明斷。稍後轉告漢使,可以讓漢軍先行駐紮城外。另外再責一隊衙役,護送漢使前往安邑。」

縣尉遲疑了一下,但隨即又拋去腦海中的臆想。明庭可是張府君心腹之人,想來當是早已收到府君密令。

「可,稍後某便去安排。」

天色既亮,絳邑城一如往常,只不過多了己人,絲毫不為他人所察。

漢使得到絳邑縣令的答覆,都有點懷疑這是不是周人的陰謀。借道可是大事,區區一個縣令敢斷下此事?

帶著懷疑,漢使仍舊讓隨從回去彙報。

畢竟,端氏那邊的情況,委實堅持不了幾天了。若是等到自己往返安邑,只怕大軍連趕到絳邑的路上都得餓肚子。

漢使踏上前往安邑的路上,一路疾馳,也用了足足兩日。

此時,身在端氏的張楊、王隗以及張燕三人,已經帶領兵馬退出端氏城,僅僅留下百餘人觀察趙軍的動靜。

周軍有無陰謀,他們三人已是沒時間去想了,剩下的糧秣也就夠兵馬堅持到絳邑。到了絳邑,還需要向周軍購買糧食,不然萬餘人全都得挨餓。那時候,軍隊嘩變都有可能。

安邑城內,張既接見了漢使。

次日,便與魏國相衛覬,一同趕往絳邑。

抵達絳邑時,張楊帶領的漢軍隊伍,也剛趕到城外不久,三軍正在紮營。

幾位兩國高層碰面後,自是入城過府相敘。

一頓美宴下來,讓張楊三人可謂是驚喜萬分,又奇惑不解。

經過張既開口,借道已經不成問題,甚至周國也同意了漢軍購買糧秣的請求。不只是如此,連同城內藥材都一併售予漢軍,助其照養傷員。

這簡直讓人不自禁的懷疑,周人必然有所圖謀。

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詭異。

然而,伴隨著啟程之日的到來,張楊三人這才放下揪著的心。就怕周人惑己軍心,而後圍而殲之。現在,大軍一踏上歸途,任何人都將攔不住這些浴血數月的將士回家。

周人,確確實實沒有任何的陰謀詭計。

甚至,自從那一日聚宴後,三人與張既再無過面,奇哉怪哉!

而在絳邑北門樓上,張既亦是與衛覬,正駐足眺望遠去的漢軍。

「有了這萬餘精銳,趙軍想要攻破晉陽,千難萬難矣。」

張既喜色上湧,心情頗是振奮。

身後的衛覬,也一樣面帶喜色,漢趙之戰,正在堅定不移的沿著國朝君臣的預想而進行。

晉陽不失,王允即便是東入冀州失敗,實力大損,也仍舊能夠仰仗晉陽,繼續堅守。若是成功,那趙國與晉漢的戰爭,恐怕又是一場燕趙戰爭,勢必持續數年之久。

「天佑吾朝啊!」

「正解。如今,關東大戰方起,看來今歲秋收之後,國朝便可以將南下巴蜀,再度提上日程了。」

「當在明歲春,歲冬降雪,南山難逾!」

「可惜了,吾等不等參與其中,再伐蜀,必能勝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