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天下末年》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對抗之勢
.

「此事,就這麼定下了。現在,說說周朝意欲吞併吳國一事吧!」

曹操落下口音,將議論的話題從遷民轉到江東。

眾人之中,荀彧很快就收拾好神容,言道:「周朝太子與孫賁領數萬軍,臨歷陽城,虎視江南。子孝將軍所部兵力不少,但孫賁在壽春一線,同樣留有部曲把守。強行參與此事,於國朝無益。」

「文若,孤心裏明白,這兩年還得著重於休養生息。」

曹操知道荀彧的擔憂,作為政務方面的一把手,荀彧做的非常不錯,兗州能這麼快恢復些人氣,其功不可沒。

但大齊的底子,不容再有折耗了。

「不過,讓周朝輕而易舉的拿下吳國,對於國朝而言,絕非善事啊!吳國挾江入淮,直指豫徐南部縣邑。河洛一帶,吾軍雖佔據虎牢,但周軍大可自南陽出兵,繞過虎牢關。每每思慮至此,孤時刻心感乏力啊!」

「沒錯,吳國在吾之後。讓周朝拿下吳國的話,一旦與周朝開戰,吾軍勢必首尾難顧。而且,袁紹撐不了幾載了,誰也不知道周朝會不會搶佔鄴地。」

程昱亦是憂心忡忡的說到河北之地。

尤其是鄴地!

曹操心有所感,點頭言道:「仲德說的沒錯。袁紹再怎麼撐,也就是三五載的時間了。到那時,周朝若是出兵與吾軍爭奪鄴城,再以南陽、吳兵,侵略吾後,怎麼應對?」

「難!不過,不是沒有機會!劉備不會坐視周朝搶奪河北之地的,否則他的處境比吾大齊還要困難!」

「可現在劉備對吾軍擅自退兵一事,心懷怨念,短時難消。」

「那何不藉此際,與劉備重修盟好。最多,把整個河北,讓給他劉備!」

「河北至關重要,不能棄之。」

「沒錯!只有拿下河北居高之勢,國朝才能正面與周朝抗衡,萬萬不能相讓!」

「可說到底,怎麼拿下河北?周朝會不會出兵,劉備又豈會輕棄?」

「......」

十幾人在殿內論討不休,總之就是什麼都讓不得!

曹操長吐一氣,搖著頭說道:「伯仁的話,孤贊成。河北,絕不能輕讓。爭霸天下,不能一味退讓。吳國之事,值國朝民力乏倦,吾等難以作阻。但河北,縱是拚盡全力,也要拿下來!」

「周國想要吞併吳國,也未必是件簡單的事。大王何不修書一封,與那吳王孫翊作盟。只要孫翊能得到江東士族支持,周朝僅靠一個軍的兵力,以及孫賁之流,拿不下江東。」

許攸站了出來,提出一個建議。

曹操皺了下眉頭,喃呢道:「如此,可就與周朝正式決裂了啊!利弊不好論言!」

「往日趙國一家獨大,天下盟而戰之。今日,周朝一家獨大,大王亦當效周帝往日之事,結天下英豪,共拒周朝。」

許攸繼續說道。

「孤早已遣使與先吳王孫策、漢壽王密盟,誰成想出了現在這檔子事!」

曹操心中有些無奈,天下局勢當真是不可測也,離天之譜。

原本還打算讓劉琦當出頭鳥,牽扯周朝的精力,給國朝爭取休養生息的時間。結果倒好,一場大仗下來,劉琦把自己打沒了。現在換了袁耀當家,誰知道荊州的心有沒有變!

吳王孫策也是,前腳才密議完,自己與其亦是英雄相惜。可惜,沒想到的是其如此輕而無備,折在了區區幾個家奴手中,徒使往先謀劃付諸東流。

看了自家大王那神色,許攸也能理解,這種事換成誰也感覺離譜。但,該嘗試的還是要嘗試。

「大王,孫翊那邊應該無恙,

與其結盟,正合彼意。畢竟,若無外

.

援,孫翊也不敢言能擋住大周一次次的侵蝕。袁耀那裏,還是得看荊北諸族的想法。不過,當下荊南三郡叛亂,彼等應不會再惹事上身,可待其等穩定荊州後,再言互盟之事。此外,便是劉備那裏,可以周朝出兵江淮為言,解兩家之誤。另外,鮮卑軻比能、步度根,皆需遣使。」

「聯合外族之徒?」

曹操遲疑了下......

自己不是袁紹,不是劉備,做不出這種勾結外夷之事。

「大王,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策!」

許攸又出聲勸言,旁側眾人,也多有躍躍欲言之意。

但曹操徑直擺了下手,喝道:「子遠,與劉備、孫翊、袁耀互盟,孤沒有意見。但勾結鮮卑,非孤之志,不可取也。」

「這......」

許攸僵了下舌,沒有鮮卑相助,齊國想在正面戰場上戰勝周朝,難如登天!

「欸,鮮卑之徒,與周朝有不共戴天之仇,勾結彼等,只會讓周人同仇敵愾,且胡夷無信,不足取之。」

曹操換了個語氣,講出了自己不願與胡夷結盟的借口。

見狀,許攸也知道這點是不可能做到了。於是遂改口言道:「大王深明華夷之辨,臣倍感幸之。既如此,那大王就需挺身而出,號召天下英豪,誓周朝不兩立!」

「是不是太早了些!一旦周朝調轉戈矛,趁吾虛弱之際,揮師東進,難當也!」

曹操還沒說話,夏侯惇便開口言及其中之弊。

陳宮亦言道:「沒錯。現下周朝受限於盟約,師出無名,正宜國朝休養生息。若大王作檄明詔,無疑給了周帝一個借口。」

「非也!周之所以大軍向南,不過是為日後作勢。而不向東,皆因中原廣闊,士族林立。周法嚴苛,體制未全,又生更田之製。其若東向,必受士族抗拒,縱以雷霆之勢,鯨吞中原,也難使法制俱下。但再過幾年,待其準備就緒,大可隨便尋個借口!」

許攸率先反駁了陳宮的大義之說,而後又言道:「同樣,大王即便明檄作立,周朝一樣不會出兵,蓋因準備不足。但大王早一日打出旗號,天下有識之士,便可早一日入吾大齊。劉備、孫翊、袁耀等人,明大王志向後,亦會心領神會,共赴大業!否則,待周東出,再言明檄,為時已晚矣!」

「子遠說的對,大王早一日向天下言明己志,英傑之士便早一日入齊!國朝,急需諸多才士!」

荀彧挺身,幫襯了許攸一句。

因為再這樣和周朝糾扯下去,人心是會變的!正如許攸所言,待周東出,再言大志,為時已晚!

「也好,那明日便遣使往長安。即便是背盟,孤也要堂堂正正,免得為高誠小兒笑話!」

「大王英明!」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