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天下末年》第四百一十一章 焉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
公元1年十二月中旬,十七日。

在漢中呆了將近一月的時間,宋斌心滿意足的率領著糧隊,進入褒斜道,向長安歸去。

張魯聽從了閻圃的建議,因為葭萌關真的不好打。與其拚盡全力,還不如賭一把高誠的威名能否震懾蠻人。

若是可以,漢中全取巴郡,收蠻兵,足以繼續和劉焉長久對峙下去。或許,還有可能,打破葭萌,攻入綿竹。

而隻依靠漢中,想要打破葭萌關,簡直異想天開。自古雄關扼奇途,那就說明這根本不是短時間內就能擊破。

歷史上,劉備仰仗荊州之力,尚且在葭萌關外困頓二三年。若不是張飛沿長江逆流而上,自益南攻入益州腹地,鬼知道劉備能不能打破葭萌關。

更遑論現在只靠一個區區漢中了。

張魯不是傻子,現在大兵壓在葭萌關前,也只是作為前哨,將與劉焉的戰爭定格在葭萌關隻陽平關這一線。

三萬兵馬要攻破一萬餘人防備的葭萌關?

估摸著只能等到關內兵馬全都餓死!

所以,取巴郡,是最好的選擇。如果高誠給力,自己能夠招攬那些蠻兵,對抗劉焉也就更加遊刃有餘了。

這一點解決後,張魯再無異議,當即與宋斌商量具體的結盟事宜。一些好處,也沒忘記索取。

不過,當宋斌直接從懷裏掏出一份詔書後,張魯當時就驚訝了。

封張魯為南鄭侯,世代襲之。

噗!

老張差點一口血沒噴出來,昨天還說要報於高誠,然後上稟天子呢。

今天就把詔書拿出來了?

關鍵是,詔書上確確實實印著傳國璽印。

傳國璽與天子璽,當然不同。按道理來說,這詔書上,應當印著天子佩璽,可傳國璽不香嗎?

要是說天子璽還能仿製的話,

那傳國璽基本不存在仿製的可能性。因為,在這個時代,傳國璽一直在老劉家手裏藏著,誰會沒事拿出來讓人仿。

除了天子、皇后、太后以及符寶郎外,連丞相都未必能摸到。當然,老董這種丞相不能算。

看到這封詔書,張魯也明白了,前歲那條傳聞並非虛言。傳國璽,在高誠手中!

痛痛快快的接下南鄭侯的爵位,張魯與宋斌相誠以待,大談天下事宜。

隨後,當一些結盟的條件一一敲定後,宋斌就要回長安了。

因為鍾長史傳信,君侯已經封周王,自己最好還是趕上封王大典。

這消息既然傳到了宋斌耳間,為了給予張魯信心,宋斌亦是告知張魯。

張魯那叫一個目瞪口呆。

不是,這……

按程序走,不該這樣啊,最關鍵的加九錫、封公呢?

算了,人家厲害,手握傳國璽。別說封周王了,便是稱帝,也大無不可。

只是,眼下戰事正急,自己輕易不能離開前往長安。

啥時候,自己能當個漢中王!

先祖張良,助高祖定鼎江山,也不過是得了個侯爵,不能封社稷。自己若是爭口氣,或許未必不能安社稷,福澤子孫啊!

與此同時,三將相王之事,也自河東傳向他州。

冀州袁紹是最先得到消息的,足足愣神半晌,心中有些躊躇。

接著是劉虞、曹操、張邈、袁術等北方諸侯。

封王,是大漢文官武將最大的夢想了。只可惜,高祖一句非劉姓不得封王,絕了無數人的念想。

天下太平,自然不敢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韙。然而,值此亂世,再加上高誠等人起了個好頭,有些人心中也把持不住了。

袁紹也有這心思,畢竟自己和劉虞也一樣掌控著天子,封個王問題不大。只是,眼下公孫瓚到底是怎麼了?

想要鬧哪樣?

不就是誤殺了汝一個從弟嘛,又不是親弟弟,至於這麼一個勁的上頭嗎?

之前,界橋大戰,公孫瓚損失不小。帳下騎兵,幾乎折了七成之多。步卒,也損傷近半。這個時候,不應該好好修整一陣日子嘛!

現在倒好,公孫瓚又拉來了青州田楷、渤海公孫瓚麾下兵馬,不管那些渤海宵小了,聚大兵與龍湊。

公孫在在龍湊,又是三四萬人馬。自己當然不敢掉以輕心,以大將鞠義為帥,率領兩萬兵馬,與其相持。

如今,鞠義連連傳信,言公孫瓚不日將與其決之。現在,自己還要增兵鞠義,以防公孫瓚得勢。不然,先前界橋大勝可就白白浪費了。

這還不算,最近張燕這狗賊,也是瘋了,一個勁想南下進入兗州。

不是,這兗州數萬黃巾,關你什麼事了。再說了,想南下,也沒必要死了命的走魏郡吧,旁邊的河內不香嗎?

大將顏良與文醜,領兵三萬,如今正在魏郡對抗出山的黑山賊。

有勝有敗。

這讓袁紹大為出奇,不禁開始正視張燕麾下的戰鬥力了。

而兗州……

好吧,說多了都是累。

兗州牧劉岱死了。

對於劉虞來說,很不好的一個消息,這代表著手握實權的漢室宗親又少了一位。而對於袁紹,總算是能欣慰一下。

當即,便以曹操為兗州牧,統帥兗州、豫州等諸侯。

老曹一戰翻身。

在剿滅兗州黃巾的道路上,連戰連勝,一報劉岱身死之仇。同時,也在處心積慮的吞併那些小時候們。

對於高誠、董卓、丁原三人封王,老曹只是哀嘆一聲,沒有說話。

這三人,佔據司隸、涼州、並州,手握戰馬十餘萬,精騎數萬。百戰步卒,更是不知凡幾,隻知不下十萬。

這等實力別說剛剛手握兗州大權的自己了,即便是袁紹、袁術也是有心而無力吧。

現在,還是老老實實的按照戲忠、程昱的部署,先並張邈、張超,再吞鮑信等人,全據兗州。而後,大兵南下,攻伐徐州。

驟時,以兗州之精士,攜徐州之富庶。南下滅袁術,佔據江淮,以中原大地北抗冀州袁紹,西抵高誠,南懾荊揚。

三王?

哼!

這天下,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然,終究不過枯塚!()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