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隋末霸主》第122章 展示才能連連獻策
第124章蕭皇后的建議

虞世基退下後,楊廣又仔細翻看了一遍那些奏摺,他一會低頭沉思,一會又煩悶地背著手,在禦書房中來回踱步。他在為李淵煩惱,也在為東萊城蘇尚煩惱。

李淵作為最大的桃李子,是他的心頭大患,他已經下定決心,決意拋棄那一絲親情,將李淵儘快連根剷除。

奈何這隴西李氏實力太強,貿然對李淵動手,很可能會引來連鎖反應,引起朝庭劇烈動蕩,因此他不能輕舉妄動,必須要有一個合適的理由才能動手。

李淵剛立下大功,為了穩定軍心士氣,因此他違心地將李淵陞官封賞,他讓李淵出任太原鎮守,兼任汾陽宮監、河東撫慰使,都是為了創造對李淵的動手理由。

奏摺之中關於李淵的事情,讓他產生了一些懊惱。李淵到達太原城當天,太原城大小官員都出城迎接,由此可見,隴西李氏在太原城有很大的影響力,他有點懷疑自己這一次是不是打錯了算盤,將李淵從朝庭安排到太原城,怎麼看都有一些縱虎出柙的意思。

現在汾陽行官又出現了王三這一碼事,雖然沒有證據表明這是與李淵有關,但他仍然懷疑是李淵做的,這就讓他很是坐立不安!

他有些後悔將李淵調離朝庭了,現在李淵遠在在太原,離開了自己的視線,無論李淵在太原做了什麼事情,他都是鞭長莫及,他有些擔心李淵會趁機在太原郡培養勢力,擁兵造反。

而對於東萊城同盟軍的處置,他也有些猶豫不決,下不定決心。他有心派兵去清剿,將這一個隱患消滅在芽苗時期,可現在他是有心無力,根本就沒有多餘的兵力可以調動。

並且,虞世基說的也很有道理,同盟軍畢竟還沒有舉旗造反,用懷柔的手段收編解決,可以給類似的百姓軍隊樹立一個典型,暫時給他們吃一顆定心丸,也可以為朝庭增加一支力量。

……

這時,蕭皇后端著一碗酸梅湯,輕抬蓮步走了進來,看到楊廣煩惱不安的樣子,她有些心疼。

蕭皇后和楊廣成親已經三十多年,朝暮相處之下,她很了解自己的夫郎,夫郎此時的表現,正顯示了他內心的焦慮和猶豫不決,她知道該怎麼勸他。

「陛下!」蕭皇后輕喚一聲。

「梓童,你來了。」楊廣聞言轉過身,臉上的煩惱之色也在一瞬間褪去了不少。

「梓童見過陛下!」

蕭皇后上前輕輕施了一禮,柔聲說道:「陛下,現在盛夏時節天氣燥熱,梓童剛剛在禦膳房為陛下親手做了一碗冰鎮酸梅湯,陛下嘗嘗,消消這盛夏的暑氣。」

楊廣接過酸梅湯,又輕輕放在了桌案上面,現在的他,滿腦子都是國家大事,實在是沒有心情喝。

他坐下來,嘆了嘆氣,道:「梓童,其實朕對於平息這場大隋動蕩,一點把握都沒有!」

蕭皇后在十五歲時便嫁給了他,一路陪伴,一路相守,三十多年的相守以沫,兩人的感情很深。也只有在妻子面前,他才偶然會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蕭皇后從宮女手裏接過一把小宮扇,揮手示意她們退下去,上前依著楊廣輕搖扇子,「陛下為了何事如此煩惱?」

楊廣輕輕拉住蕭皇后的柔荑玉腕,嘆了嘆口氣,便將自己對李淵、蘇尚兩人的擔心煩惱,全都和盤說了出來。

聽完,蕭皇后也有點輕皺柳眉,想了想,輕聲道:「陛下,對於唐國公李淵的事情,梓童認為既然事已至此,再煩惱也是於是無補,現在不如多做一些補救措施,多做一些防備,然後等過了一段時間,再找個合適的理由將他調回來。」

楊廣點點頭,「朕也知道現在的煩惱是於事無補,但朕想不出有什麼好的補救方法,朕就是擔心再過一段時間的話,他就能將鎮守大軍掌控住。」

蕭皇后微微一笑,「梓童倒是想到一些補救方法,就是不知好不好用!」

「梓童快說!」楊廣有些心急。

「梓童認為,陛下可以將鎮守大軍軍中,那些和隴西李家有關係的將領先調回朝庭,然後再安排一些李淵的對頭過去,以他們來壓製李淵,防止李淵徹底掌控大軍。另外,陛下也可以將李淵的那幾個兒子召回,把他們留在洛陽城作人質,這樣李淵就會投鼠忌器,不敢輕舉妄動。」

「梓童說的不錯!是朕有點想詫了,一直隻想著從李淵身上動手,卻忘了也可以用別人來壓製他的!」

楊廣點頭贊同,很認可蕭皇后的方法,沉思了一會,又問道:「那對於東萊城那個寒門小子呢?梓童認為朕該怎麼做才好?」

「梓童贊成虞侍郎的建議!陛下,其實這些百姓軍隊都是介於反與不反之間,朝庭願意接納他們,他們就會歸順朝庭,反之他們就會舉旗造反。現在朝庭只要將他們拉過來,大隋境內就會少了幾支賊匪叛軍,多了幾支朝庭軍隊,這對於我們目情的形勢很有用。」

「朕擔心他們隻願意名義上歸順朝庭,卻不肯接受朝庭的改編,到時候他們就會光明正大的擁兵自重,給朝庭留下更大的隱患。」

「陛下,梓童覺得現在就考慮這些,為時還早了一點。現在天下動蕩,烽火四起,不知有多少門閥世家在蠢蠢欲動!接受這些百姓軍隊加入朝庭,可以通過他們來壓製這些門閥世家,對於現在的朝庭利大於弊。」

「世家,寒門,這兩者之間是天生的對頭,而現在大隋的領兵將領大多都是門閥世家的人,他們掌控著朝庭大量的軍隊。如果陛下現在將這些百姓軍隊接納進來,他們雙方之間必將會互相競爭,互相製衡,到時候陛下就可以靜坐高台,坐收魚翁之利。」

「如果陛下實在是擔心他們,也可以將他們調到叛亂的地方,命令他們去清剿叛軍,這樣他們就會與叛軍互相消耗,實力只會越來越低,到時候朝庭就可以趁機改編他們,徹底消除這些隱患。」

楊廣皺著眉頭,沒有說話,蕭皇后的一番詳細分析,說中了楊廣內心之中最為擔心的事情。

自從他登基以來,一直都覺得那些世家門閥才是大隋最大的隱患,朝庭之中,軍隊之中,到處都是他們的族人學生,大隋表面上是他們楊家的天下,實際上卻一直都是掌握在世家門閥的手裏,楊家大隋時刻都處在巨大的危險之中。

這些年來,他之所以大力推動遷都洛陽、實行科舉、軍隊改製等等各項改革,就是為了通過這些改革,一步一步削弱門閥世家的實力,減少門閥世家對大隋的控制!

甚至於第一次征伐高句麗的失敗,也是他有意造成的,他就是想將這些門閥世家控制的軍隊全部送去送死,從而徹底斬斷門閥世家在大隋的生存之本。

可惜的是,那樣子做並沒有讓他達到目的,反而給大隋帶來了更大的動蕩,這讓他的心底有一些後悔……。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