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之王者降臨》第一百七十四章 各自算計
卻說呂布和陳宮、張邈等一齊出奔至徐州。曹操遂撥定陶,而後分兵平定諸縣。曹操本來就是兗州之主,呂布這一走,諸地更是不用曹操去操心,自然有人跳出來改旗易幟,復歸曹操麾下。

仗打到這會,勝負已定。接下來應該就是要準備善後的事了。讓將士解散回營得到休息。讓地方官員安撫百姓,存孤恤寡,使得地方安寧,百姓休養生息。但曹操仍然不肯罷手,他對諸人道:「吾與孟卓,自幼訂交,歷經患難。不意為一小事而叛吾。吾深恨之,今孟卓雖東走徐州,然孟高仍在陳留。吾誓滅之!」

眾人苦勸不止,曹操遂至陳留,提兵圍雍丘。張超聞曹操來,自知不敵,便出城相見,對道:「孟德何相逼如此?吾願獻項上人頭,望孟德能網開一面,放吾族人一條生路。」

曹操默然良久,乃道:「汝之頭,吾自取之,何須汝獻?」言罷,不待張超回復,便撥馬回營。

張超回城,面如死灰。他不怕死,但他和兄長張邈的家小和族人俱在城中,看曹操現在這架勢,分明是要斬盡殺絕,把張氏一族滿門屠盡。這卻是張超所不能接受的。想了半天,便忙召來心腹,讓其試試,看看能不能衝出城去,如果可以,就把家小送出城去,然後自己死守雍丘,與曹操周旋。沒了後顧之憂,張超就什麼都不怕了。而且雍丘被圍,張超相信兄長張邈知道消息了,一定會想辦法前來救援。就算兄長張邈來不及,這兗州境內,他也有一知己好友,能對他伸出援手。

這人便是東郡太守臧洪。臧洪其父,是前任使匈奴中郎將臧旻。熹平六年時,臧旻、田晏、夏育三將分兵三路,出塞幾千裡以擊鮮卑檀石槐,結果三路大敗,三萬兵馬幾乎全軍覆沒,南匈奴單於屠特若屍逐就也因此戰重傷而死。這一仗,讓朝廷勃然大怒,遂檻車征三將下獄。

臧洪十五歲時便因其父的功績被拜為童子郎,他打小就長得體貌魁梧,讀書成績又好,在太學裡非常有名氣。後舉孝廉,與劉繇、王朗等同時外放為縣長。中平年間,黃巾亂起,臧洪遂辭官回家,因他是廣陵人,遂被時任廣陵太守的張超聘為郡功曹。從此,與張超訂交,成為知己好友。

而關東反董聯盟的成立,也與臧洪脫不了關係。當時董卓弒帝,自行廢立,臧洪知道後就勸說張超:「明府歷世受恩,兄弟並據大郡。今王室將危,賊臣虎視,此誠義士效命之秋也。今郡境尚全,吏人殷富,若動桴鼓,可得二萬人。以此誅除國賊,為天下唱義,不亦宜乎!」

於是張超就帶著臧洪去陳留見兄長張邈,又把臧洪先後推薦給劉岱、孔伷。眾人與臧洪皆相親善。在酸棗會盟時,臧洪更是登壇代表諸侯,向天下和三軍將士宣讀了誓詞:「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懼淪喪社稷,翦覆四海。兗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陳留太守邈、東郡太守瑁、廣陵太守超等,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殞首喪元,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史載臧洪那是辭氣慷慨,涕泣橫下,聞其言者,雖卒伍廝養,莫不激揚,人思致節。只可惜後來大家各懷心思,嘿嘿,這聯盟沒多久就各自散場了。

當時的張超留在陳留他兄長張邈這裏,心裏尤有不甘,就派臧洪去幽州見劉虞,想利用劉虞宗室的影響力來舉行大事,結果臧洪到了河間的時候,剛好袁紹與公孫瓚大打出手,道路不通。臧洪沒法子,就滯留在了冀州,袁紹知道臧洪之才,奇重之,遂命臧洪為青州刺史,後又命臧洪為兗州東郡太守,直到如今。

張超相信臧洪與自己的友誼,又覺得臧洪就在東郡,離自己這裏也不遠,聞知消息後一定會來救援自己。

張超也沒想錯,雍丘一圍,臧洪就非常擔心張超的處境。但他身份地位尷尬。作為袁紹派來的東郡太守,他與頂頭上司曹操之間的關係微妙。而東郡的東阿城,又是曹操駐軍的重點。呂布來了,全境變天,東阿一直堅守,可見其底蘊。仔細一想,東阿平時是防範的誰,也可想而知。

現在臧洪名義上的頂頭上司去攻打自己的好友,臧洪能怎麼辦?想出兵去救,自己的兵力也不足,哪裏打得過曹操?不去救,哦,臧洪沒想過這個可能性。臧洪思來想去,就把主意打到了袁紹身上。於是哭著去見袁紹,想請袁紹出兵救張超。

袁紹哪裏肯答應。當年張邈直言頂撞袁紹,就讓袁紹心中大為不喜,曾經暗地讓曹操幫忙把張邈給幹掉。這是一個原因。現在張家兄弟明知道他袁紹和呂布有仇,卻又共迎呂布入兗州,差點讓兗州變了天,到時呂布得了兗州,還不得把自己噁心死?這是第二個原因。曹操和自己互為盟友,自己沒派兵幫曹操安定兗州已經是很不好意思了,現在還派兵去幫曹操的仇家?到時讓曹操和自己反目成仇?自己莫非腦袋有坑不成?

所以,綜上原因,袁紹是絕對不可能答應臧洪的。臧洪其實也知道袁紹出兵的可能性極小,但他放眼周邊,確實又找不到人幫忙了。隻好懷抱著萬一的希望來求袁紹,結果袁紹還是讓他失望了。

臧洪求了半天沒有結果,隻好自己回到了東郡,然後召集兵馬,準備前往陳留去救張超。他知道自己這一去可能會死,但也顧不得這許多了。

張超在雍丘,讓心腹出城打探,結果發現曹操大軍把雍丘圍得結結實實,想逃出去難如登天,隻好絕了這份心思。

又有左右問援軍,張超就說臧洪必來。結果久候援軍不至,左右以為袁、曹兩家關係和睦,而臧洪又受袁紹重用,必不會招禍上身,前來救援。張超一臉堅定的道:「子源,天下義士,終不背本者,但恐見禁製,不相及逮耳。」

果然,臧洪在東郡一動,袁紹就知道消息了。為免被曹操誤會,袁紹下達數條命令,讓臧洪不得輕舉妄動,又令郡尉掌控軍隊,不得出東郡。臧洪大怒,從此與袁紹生怨。。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