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之王者降臨》第一百五十四章 二人夜談
李利出任河東太守之後,在河東幹得非常出色,把河東治理得井井有條。旋即又二話不說,就對著並州動手了,還把上黨給奪了下來。在這中間,大家看到了很多東西。

李利的手段了得,河東地面,叛軍、山賊、世家豪族關係複雜,盤根錯節,但在李利面前,不是灰飛煙滅就是服服帖帖。

李利的進取心強烈,不甘心蟄伏於河東一地,有著擴大地盤的強烈慾望。在目前來看,李利的外擴,對於朝廷來說是利大於弊的。

李利知兵事,統率能力強,能夠想到聯合於夫羅來一起攻打併州,這是一著天馬行空的妙棋。

李利知進退,當初他不奉詔而出兵,朝廷議論紛紛,他丟了個上黨太守之位出來,又與李傕達成協議。於是安然無恙的過關。

這樣的一個人,為何不幫他。為何不在他身上壓注賭一把。這並州,是朝廷的並州,袁紹私命官員,幾時想過朝廷的感受?現在自己這邊出動兵馬,把自己失去的再度拿回來,又有何不可?

鍾繇以前對袁紹、曹操等人也充滿了好感。可是後來一看,不對勁啊。這袁紹在關東乾的就是損公肥私的活啊。還有曹操,自立為兗州牧,把朝廷派去的兗州刺史金尚打得大敗而逃。他這是想幹什麼?

金尚字元休,在士大夫群體中很出名,與第五巡(字文休)、韋康的父親韋端(字休甫)一起號稱三休。這麼一個人物,在劉岱死後出任兗州刺史,卻被曹操帶著人馬給趕走了。這讓朝廷顏面何存?

或許是從那時起,鍾繇就明白了一個道理,天下已經亂了,從前的法度、秩序也已經亂了,不說蕩然無存,但遵守的人也不多了。這個世界,已經隻認拳頭,強者為尊。朝廷勢弱,所以無法號令天下諸侯,控制天下。如果想要恢復到以前的狀態,那麼把希望寄托在關東諸侯的身上,那是絕無可能的。只有一種辦法,就是讓朝廷這邊,自身也強大起來。本身強大,又有正統的名分。這才可以橫掃一切牛鬼蛇神,重塑秩序。

荀攸對於鍾繇所說的一切,他都懂。他也對李利充滿了好感。不然也不會因為李利的一封信,他就立馬跑到並州來了。

但幫李利是一回事,認李利為主公又是一回事。鍾繇剛才絮絮叨叨的說了一大通,還不是想拉著自己一起,與李利定下君臣名份?

這事,荀攸可下不了決心。袁紹是家世簪纓,門生故吏無數,然後他又在家裏守父母喪一共六年,養望養士,前後不知道折騰了多久,才能夠名揚天下,讓天下士人歸心。曹操雖是宦官之後,但他是太尉之子,世襲侯爵,又從小跟袁紹、袁術等人一起交遊,盡量掩去了身上閹宦的色彩,然後確實能力出眾,所以也有人追隨。

但除了這兩個,你再看看天下諸侯,哪個是能夠留住人才,讓他們可以死心塌地、不離不棄的追隨的。孫堅、孫策父子倆算一個。只是孫堅已死,孫策還沒起家。後來孫權能夠坐領江東,全憑父兄遺澤。江東的文武,絕大多數都是孫堅、孫策拉攏的老人。

劉皇叔也算一個。劉備在諸侯之中底蘊最薄,條件最差,歷史上他能夠後來居上,三分天下有其一,完全就是靠的人格魅力。當然,現在他也沒有發跡,雖然領了個徐州,但剛接手這個爛攤子,還不知道能不能坐得住呢。

李利現在連關東任何一個諸侯都比不了,地盤、資歷等等,都是他的短板。年輕是優勢,也是劣勢。年輕代表著無限可能,或許能成功,或許會隕落。未來的事,誰知道?

荀攸的心態,和賈詡一模一樣。賈詡跟著李利到了河東,親眼目睹了河東一切事情的發生,連他都沒有下定決心要徹底綁在李利身上,何況荀攸乎?

很多事情,只能順其自然,條件成熟了,自然就會水到渠成。而像鍾繇這樣把事情挑明,反而不好。不過,今晚這事,好像不是鍾繇以往做事的風格啊。於是荀攸就笑道:「元常,今欲為惠民之說客乎?」

不待鍾繇回答,荀攸就正色道:「惠民,世所罕有之英傑也。吾自長安至此,便是惠民相招。吾等同為漢臣,自當戮力同心,共圖大事,匡扶漢室。」

鍾繇倒不是想給李利做說客。只是他離開了長安,到了上黨這裏之後,深入接觸了李利的體系,這才發現,朝廷那邊暮氣沉沉,李利這裏生機勃勃。這讓他心中就覺得要靠著朝廷自強自立,只怕是難了。

在朝為官多年的鐘繇,深知朝廷體制的腐朽和緩慢。已經到了不破不立的時候了。只是朝廷上下,卻沒有人有那個勇氣和決心。為公者少,謀私者多。既然如此,何不跟著李利,一起破而後立,打造一個新的大漢朝呢?

鍾繇想的可不是造反。而是想輔佐李利一起發展事業,擴大地盤,然後把朝廷那邊的年輕官員,可造之材都調過來在李利的地盤裏培養,如此一來,將來朝廷的棟樑之材就有了。把一批人才培養、磨礪出來,未來的國家不就有希望了嗎?鍾繇想的就是以新政去革除舊政。他想的是政治體系的改革,而不是起了異心。

他以前還只是一個朦朦朧朧的想法,直到今天,李利冒著風雪而來,雪中吟詩,風姿特秀,卻是讓他心馳神往,而後便打通了思路,從而堅定了自己的想法。當然,他一個人也幹不了什麼事,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所以他就把主意打到了荀攸的身上了。

誰曾想,荀攸給出的回復讓他有些失望。同為漢臣,荀攸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大家都是漢臣,名位上可以有高低尊卑,他可以輔佐李利一起乾一番偉大的事業,但他效忠的只能是天子,漢廷,而不能是別人。

李利倒也沒想過鍾繇、荀攸納頭便拜這種美事。在他看來,步步為營,慢慢增加好感度就好。現在大家先一起在並州幹事業,有了共同奮鬥的經歷和情誼,未來還怕你跑了不成?

歷史上老曹同志一直把自己塑造成漢朝的頭號忠臣,在橫掃天下之後,就逐漸露出了自己的嘴臉。由丞相而魏公,再由魏公而魏王,溫水煮青蛙,慢慢剪除漢朝的鐵桿忠臣之時,也為以魏代漢製造聲勢。他雖然在世時未曾稱帝,但他一死,屍骨未寒,他兒子可是立馬就篡漢當了皇帝的。

李利覺得,他也可以按照曹操這個套路來啊。而且他比曹操年輕幾十歲。未來說不定還是可以過一過皇帝的癮的。。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