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之王者降臨》第一百九十八章 廣武之戰
看著馭使著馬匹,開始小跑前行,然後到達最佳地點後陡然發動猛烈衝鋒的胡人。徐晃的臉上,不禁展露出一個猙獰的笑容來。

在徐晃看來,這支胡人簡直就是在找死。短暫的距離,轉瞬便至。在到達射程之後,強弩校尉一聲令下,萬矢齊發。頓時,空中就騰起了一片片的烏雲。胡騎慘叫著連人帶馬翻倒在地,在這樣高速平治的時候中箭落馬,就算箭傷不致命,後面的騎兵撞擊、踩踏,也足以讓他們死得透透的。

胡騎一個個的中箭落馬,他們自然也不甘於被動挨打。於是也一個個的拈弓搭箭,向著漢人隊伍進行反擊。箭矢劃著圓弧,拋空落入巨盾後面的槍林之中,漢卒的慘呼聲,也開始響了起來。

胡人很是歹毒,他們的箭矢,基本上都在牛馬糞便中浸泡過,他們或許不知道什麼叫做細菌,但對於這種更容易讓人死亡的現狀,卻早就有了認識。幸好李利的隊伍,基本的防具還是有的。

雖然物資極少,李利也不會把寶貴的鐵甲裝備到普通士卒身上,但李利也不會放任自己的士卒就這樣穿著軍袍來搏殺。李利與眾人一合計,覺得以胡人的智商,怎麼著也不會用到火攻之計。於是竹甲就應運而生。被特殊處理過的竹甲,又輕便又堅韌,在防禦遠程弓箭殺傷方面,甚至比皮甲還要優秀。

其實要不是這會大規模造紙還比較艱難,李利甚至都想用紙甲。要知道,從唐宋開始,紙甲就已經開始裝備於軍隊了。大家或許覺得用紙來造鎧甲會比較搞笑。但實際上,紙甲還真不錯。把硬紙層層疊放在一起,然後用大鎚掄實,變成三寸左右的厚度,每方寸釘四個釘子,外面再包一層布或者是其他材料,然後製造成甲。這樣的紙甲,勁矢不能洞破。尤其是淋濕之後,別說弓箭了,用刀砍槍刺都沒事,到了明朝和滿清,更可以用來抵禦那會射速還很低的燧發槍。厲害吧?只是紙甲在耐用程度上,比不過鐵甲罷了。明朝的戚爺爺抗倭,給自家的士兵裝備的就是紙甲。因為鐵甲在南方那種潮濕的氣候裡,很容易腐蝕變壞。而紙甲則沒有這個問題。

胡人的箭矢不斷的被拋射進來,但絕大多數都被士兵們身上的竹甲給抵擋住了。只有少數一部分倒霉蛋,被箭矢射中防護不到的地方。幾輪箭雨之後,第一批胡人就已經騎著馬,狠狠的撞在了漢軍的巨盾之上了。

哪怕是盾牌巨大無比,後面又有幾個士兵一起用肩膀抵扶著。這高速平治的馬匹帶來的動能,也是十分巨大的。連人帶馬,千餘斤,還處於高速衝鋒狀態。這樣的撞擊力度,讓藏身盾牌後面的漢軍們苦不堪言。有的人胸口發悶,嗓子發甜,有的人口吐鮮血,有的人骨斷筋酥。

第一輪撞擊過後,後面的胡騎也跟著到了。他們這一次,卻是帶著犀利的武器來了。前後左右,四隊騎兵並列而馳,他們中間以繩索拉著一根尖銳的圓木。在快靠近漢軍的隊伍時,就用力的一扯繩索,圓木藉著慣性就嗚的一聲,夾著勁風向著因為剛才胡騎的撞擊而變得有些混亂的漢軍巨盾撞去。隨著一聲聲的巨響,漢軍的盾陣,終於被撞開了無數細微的縫隙。

胡人見狀大喜,在他們看來,撞開了漢軍的烏龜殼,裏面的漢軍,還不是任由他們屠殺?於是便紛紛把圓木一扔,持了刀劍在手,興奮的嚎叫著,向著漢人的隊伍殺了過去。漢軍的盾牌在被撞擊的時候,裏面的弓箭手和槍兵們也沒有閑著。

箭雨一輪輪的灑潑著,長槍也如毒蛇閃電般,選擇著目標進行刺殺。這一塊地面上,兩軍雖然還沒有捉對廝殺,但鮮血早就把地面染得一片斑紅。

胡騎終於沖了進來,徐晃下令,讓盾手放棄盾牌,受傷的迅速後撤,還有一戰之力的,則與槍兵結隊,護住槍兵身周,準備隨時與胡騎搏殺。

張遼在高處,看到胡人在發動最後的衝鋒,己軍前鋒,已經變成了卻月陣,兩邊張開,中間凹陷。靜待胡騎。這個時候,正是自己發動攻擊的最佳時機。於是,張遼就傳下命令,自己一騎當先,帶著漢騎,轟隆隆的就沖了出去,繞了一個弧線,斜斜楔入胡騎的腰部,把胡騎攔腰截斷。然後開始了廝殺。

徐晃見張遼出兵,心中一個念頭一閃而過:爭功的來了,自己得加把力氣了。於是也開始下令,全軍出擊。

先頭已經沖入了漢軍的陣地,後面卻又被張遼突然殺出截斷,混戰在一起。普通胡人還沒反應過來,但胡騎首領心中卻是一驚,暗道大事不好。自己的隊伍現在等於被漢人截作了兩部,漢人正藉著優勢兵力,意圖圍殲,這分明是想把自己的部族一網打盡啊。

首領左右四顧看了一圈,發現自己的族人們正興奮的嗷嗷叫著,還陷在擊敗漢軍的狂想之中,心中就不禁哀嘆一聲。沖吧,忘我的搏命廝殺或許還有機會,掉頭就跑,死的一定會更快。

徐晃騎在馬上,一手持矛,一手持刀。長矛疾刺,大刀劈砍。對於沒有經過系統訓練的胡騎來說,徐晃簡直就是一個噩夢。他們最有效的弓箭,拿徐晃一點辦法都沒有。作為大將,從頭到膝蓋,一身鐵甲不說,徐晃身邊,還圍了百十人的親衛。這些人的作用,就是給徐晃擋刀擋槍擋暗箭,順便為徐晃提供武器馬匹等戰鬥裝備。

若是與其他諸侯交戰,徐晃一定不敢如此大意。要知道,漢人從成年之後,就會開始服役,從郡國的打雜跑腿看城門和簡單的軍事訓練,到參加邊防軍來戍邊。這年復一年的下來,漢人的軍事技能可想而知。這也就是漢朝不搞常備軍,要打仗了隨便徵募一下,就能拉起一支戰鬥力爆棚的軍隊的原因。這個時候的諸侯們,從流民、叛軍中隨便選拔一下青壯,稍加訓練,就能掌握一支可稱精銳的軍隊。比如袁紹的冀州精卒;公孫瓚的幽州精銳;曹操的青州軍乾脆就是黃巾軍組成的……類似的例子隨處可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