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之王者降臨》第三百零八章 新安城外
曹洪攻打新安的時候,張楊這邊也對函谷關發動了攻擊。以此策應曹洪的行動。只是有徐晃坐鎮,張楊拿函谷關毫無辦法。他望著關隘嘆道:「子廉,我也只能幫你到這裏了。」

曹洪被馬超所敗,一路潰退。馬超本想擒了曹洪,只是曹洪一身本事也是非同小可,身邊又有親衛死命相救。黑暗之中,馬超也不敢迫得太近,生恐受了暗算。便隻好罷休。

曹洪為馬超所敗,匆匆往陸渾關而退,到了天明,這才重豎大旗,招攏殘兵敗卒。曹操聞曹洪兵敗,又忙增兵。

這邊,天子大駕已經過了黃河,到了弘農郡了。再往前行,就要到函谷關了。馬騰心裏急得不行,李傕卻隻當沒事一般。悠哉遊哉,馬騰見李傕還有心思左顧右盼的看風景,便忙打馬上來,說道:「稚然。馬上就要到函谷了,該如何是好?」

李傕嗤笑一聲:「壽成,你怕什麼?令郎孟起,河東徐公明俱在函谷,又有你我大軍相隨,讓曹操來迎天子試試看?再說了,惠民那邊,必有安排,何必心焦?」

李傕心想,馬騰還是太把皇帝當一回事。老子當年能殺到皇帝駕前,今日照樣可以。誰要是讓我不稱心如意了,我也一定會讓他不痛快!不信的就試試看。皇帝想回洛陽,呵呵,先讓你高興一會。

李利帶了人去打河內,有了司馬家的接應,又兼之張楊主力南渡大河去了函谷。李利的大軍就一路順暢無阻的進入了河內郡。兵鋒所向之處,各地縣吏紛紛開城投降。

李利進了河內,也不往東邊走。隻帶著兵馬,把野王、溫縣、河陽、軹縣全給佔了,又渡河襲取平陰渡口。然後就按兵不動了。

來吧,天子你不是要去洛陽麽。我就在這裏等你。曹操你不是要西迎大駕麽,你護送天子走一個試試看。

曹操引軍西進,到了洛陽,留下一支隊伍,統軍大將正是曹仁。這會曹仁接到消息,說並州軍已經南渡黃河,屯兵於平陰。頓時就嚇了一聲冷汗出來。

敵軍近在咫尺,要是與函谷守軍一道夾擊孟德,那就真的是禍事了。於是忙飛騎報予曹操。曹操聞信大驚,也顧不得增援陸渾關了,隻好帶著曹洪一道退了出來,退守谷城。與李利、函谷關呈三角之勢,遙遙相對。到了谷城,曹操又忙派人飛騎到冀州去,告訴袁紹,天子已經到了弘農,馬上就可以出關了。現在他這裏人手不濟,李傕、馬騰、李利等將齊至,希望袁紹可以派人出來相助。一起共擊凶逆,以匡扶漢室。

袁紹接到信,隻當沒看見。他這裏又要對付黑山軍,又要對付公孫瓚,忙得焦頭爛額,哪裏有空去管曹操。就是有這個空,他也不想管,他巴不對曹操和李傕他們打起來,反正死的人又不是他冀州的。都死光了,他剛好可以去撿便宜。

田豐看不過去,便勸道:「主公與曹公乃是盟友,今曹公有難,主公身為盟主,豈能坐視,如此必寒天下人心矣。且若真能迎回天子,莫如奉天子來鄴城,到時天下政事,盡出主公之手也。人心民望,必歸主公也。還望主公三思。」

要不怎麼說袁紹耳根子軟呢。他麾下謀士太多了也不好,都是能言善辨足智多謀的人,這個一說,袁紹覺得有理,那個一說,袁紹也覺得有理。七搞八搞,事情就總是反反覆復,很多機會就被這樣給浪費掉了。

現在袁紹聽田豐一說,頓時又心動了。當初也是沮授對他說過迎天子來鄴城控制在手中的話。只是當初袁紹的發小淳於瓊等人反對罷了。現在淳於瓊等人在外帶兵,沒人再提出反對意見。袁紹這下就沒法拒絕了。

於是便依田豐之言,又派了外甥高幹引五千精兵去曹操那裏救援曹操。他身邊已經沒有大將可用了。冀州老將麴義,心腹大將淳於瓊,河北四庭柱等都已經派出去了,現在也只能讓高幹再度披掛出征了。

高幹帶兵就往西走,心中想起李利,又是畏懼又是痛恨。並州之敗,是他一生中永遠磨滅不了的傷痕。現在又要面對這個生死大敵了。高幹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日夜兼程,就往谷城奔去。他決定聯合曹操,好生與李利鬥上一鬥。

曹操這會,也與段煨等人取得了聯絡,得知天子雖然有段煨、董承的羽林軍重重護衛,可是李傕和馬騰帶兵一左一右的遊弋在旁邊,還是讓曹操心中充滿了陰影。

現在李利又奪了河內,佔了平陰渡口。這分明是逼著天子不能走黃河水道,可是天子隨從、嬪妃如此之多,從陸地上走的話,這得多慢。

這走得慢了,從洛陽到陳留自己的地盤,這中間會發生多少事?曹操壓根就不敢去想。

這會兒,段煨也得到了曹操的信,他得知李利出動之後,臉上就充滿了陰雲。他是非常反對天子貿然提出要出關的。

在段煨看來,天子想要擺脫李傕和馬騰兩家軍閥的控制,這是好事,但凡事欲速則不達。這種事情,只能慢,不能快。只能慢慢積蓄自己的力量,等力量對比不再那麼懸殊的時候,才是發動的時候。

而且李傕等人對朝廷,也沒有非常苛刻,天子和百官的日子在長安過得還算不錯,除了沒什麼權力之外。可現在就突然與李傕等人撕破臉皮,這次函谷關要是出不去,再回到長安去了,天子和朝廷還有以前的那般待遇麽?李傕和馬騰還不百般打壓、百般刁難?

段煨就嘆了一口氣,他一家都是漢臣,本來也是想著要把漢室扶一扶的,可是天子太急了啊,不經扶啊。這下,如何是好?

李利不動則已,一動就必定要達到他的目的。他這大張旗鼓的跑到河內來,難道是來旅遊觀光的嗎?現在就算是函谷關沒有一個兵卒把守,成了座空關,段煨也不敢出去了。

他不知道,自己真的出關了,還有沒有機會再活著回來。

有見識的人不止段煨一個。包括伏完在內的許多公卿大臣,已經意識到了風雲激蕩就在眼前。

生在這般動蕩的時代,不是他們不想努力去改變一些事情。可是大勢如此,讓他們又怎麼去做呢?亂世大權只在武夫手裏,他們都是太平世道的治臣。就是有心殺賊,也是無力回天吶。。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