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之王者降臨》第一百三十五章 少年孫策
袁術逼死了馬日磾,在壽春把這消息給死死瞞住。但有敢言者,立殺之。於是左右噤若寒蟬,皆不敢泄露半字。

這日,袁術正在府中閑坐,忽然有衛士來報,言孫堅之子孫策求見。孫堅是袁術麾下頭號大將,因與劉表爭荊州而戰死,孫堅一死,袁術立馬就感覺到了不同。他在南陽再也立不住腳,往北想奪兗州也被曹操打得一敗塗地。隻好灰溜溜的跑到揚州來。袁術非常懷念孫堅,每有不順,便會念叨:「若文台還在,何至如此?」

此時聞孫策求見,袁術念在孫堅舊情,於是便命人傳孫策進來。袁術一見孫策,便心生好感,為何?只因為孫策長得好,但見他身高八尺有餘,雙眉如畫,斜飛入鬢,目若朗星,黑白分明,鼻似懸膽,齒白唇紅,好一個俗世佳公子,紅塵風流客。

袁術便笑問孫策:「伯符今日為何而來?」

孫策拜見袁術之後,就撲通一聲跪下了,泣道:「亡父昔從長沙入討董卓,與明使君會於南陽,同盟結好,不幸遇難,勛業不終。策感惟先人舊恩,欲自憑結,願明使君垂察其誠!」

卻原來孫策在老家時,年方十餘歲,便已郡內知名,他與一班少年遊俠往來交遊,卻是引起了廬江舒縣一個人的注意。這人卻是與孫策同齡的周瑜。周瑜與孫策一般,長得英俊非凡不說,還同是英武豪邁,少年老成之輩。其聞孫策之名,遂自舒縣來見孫策,兩人促膝相談,一見如故,隻恨相見恨晚,於是推心置腹,自此訂交。

周瑜感覺到孫策這裏太遠了,於是便勸孫策搬家去舒縣,兩人可以一起談論天下大事。孫策欣然從之,於是舉家搬至廬江。周瑜便把自家旁邊的大宅子讓出來給孫策一家住,又帶孫策拜見自己的母親。是謂升堂拜母,互通有無。及至孫堅戰死,孫策扶靈葬孫堅於曲阿,於是滯留在揚州,結交豪傑,立誓欲為先父孫堅報仇。

這次來袁術這裏,卻是想投效袁術,並要回其父孫堅當年統率的兵馬。剛才孫策所說的意思就是咱爹當年從長沙起兵,一直跟你乾到南陽,結果不幸戰死,現在我想繼承父親的遺志,繼承給使君你效力。還請使君明白我的誠心。袁術見孫策相貌英武不凡,談吐又很好。心中好感大增,只是孫策想要回孫堅的兵馬,袁術卻是一萬個不願意。

孫堅善用兵,他留下的兵馬也是袁術軍中少有的精卒,要是給了孫策,那袁術自己怎麼辦?他再也不會把這種要命的東西給另外一個人了。當年那是沒辦法,他和孫堅名為上下級,實際上是同盟合作的關係。兵馬幾乎都是孫堅拉起來的,他袁術只是負責後勤供應罷了。現在奪了孫堅的兵馬在手,哪裏有還回去的道理。

於是袁術就十動然拒了,他一口拒絕,還給孫策找了個理由:「孤用貴舅為丹陽太守,賢從伯陽為都尉,彼精兵之地,可還依召募。」我讓你舅舅當了丹陽太守,你堂兄孫賁當了丹陽都尉,丹陽自古就是出精兵的地方,你可以去那裏招兵。

其實如果有可能的話,孫堅的舊部,袁術一個都不想用。但他手下只有那麼幾個特別能打的,他又捨不得用,生怕用死了。

前任丹陽太守是會稽周昕。周昕兄弟幾個都與袁紹交好,周昕弟弟周喁曾經與袁術爭過豫州。當年袁術表孫堅為豫州刺史,袁紹則表周喁為豫州刺史,兩兄弟反正就是對著來乾。

你說這哥幾個都跟袁紹關係好,又怎麼會喜歡袁術?袁術到了淮南,周昕可沒少給袁術添麻煩。袁術氣得要死,於是便私命孫堅的妻兄吳景為丹陽太守。吳景在孫堅死後,閑置許久。一經起用,就起大軍攻打丹陽。周昕一介儒士,又豈是久經沙場的吳景之敵,他與吳景打了一場,見打不過,又恐禍及百姓,索性就解散了軍隊,自己去依附老家會稽的太守王朗去了。現在丹陽太守是吳景,丹陽都尉則是孫賁。

袁術一竿子就把孫策給支到丹陽去了。孫策也不氣餒,反正要的就是你這句話。於是孫策就帶著黨徒和族人回到了曲阿,而後去丹陽招募士兵,得兵數百人。還沒到舅舅吳景那裏,半途卻遇涇縣賊帥祖郎的偷襲,死傷殆盡。

孫策又驚又怒,隻好又回到壽春,向袁術哭訴。袁術看著伏在階下的孫策,心中暗暗冷笑。小子,你還想招兵買馬,我分分鐘就能打殘你!原來涇陽賊帥祖郎,正是袁術暗中唆使他對孫策下手的。

在有了祖郎這一支奇兵之後,袁術對孫策也沒有那麼忌憚了。於是將孫堅舊部千餘人拔給了孫策。孫策千恩萬謝而去。袁術心中很是欣慰,孫策這小子,要是可以的話,未嘗不能像他父親孫堅一樣,為自己所用啊。

孫策得了兵馬,就回營中整軍,結果有人不服管教,說為什麼要聽這乳臭未乾的小兒的話?老子提著腦袋打仗的時候,這小子只怕還在吃奶呢!於是便做了逃兵,逃至袁術營中。

孫策氣得個半死,他知道這事要是辦不下來,他在軍中就會毫無威信了,於是便率騎直闖袁術大營,在眾軍士未反應過來之前,便擒住了那幾個逃兵,不給他們發言的機會,當眾便將其斬首,而後傳首於軍中。幹完這事之後,孫策就徑往袁術府中請罪。

袁術扶起孫策,嘆道:「兵人好叛,當共疾之,何為謝也!」表面上赦免孫策無罪,暗中卻是開始提防起來了。

孫策敢做敢當,在軍中一下就立起了威信。袁術覺得孫策是個人物,想用又不敢用,反覆猶豫不決。

先是,袁術覺得孫策可以拉攏,於是許其為九江太守。結果事到臨頭,袁術又出爾反爾,更用其大將陳紀。

後來袁術聞徐州陶謙死,徐州文武共迎劉備為徐州之主,袁術大怒,覺得徐州文武沒有把自己這個徐州伯放在眼裏。於是欲攻徐州。因錢糧不足,向廬江太守陸康借糧三萬斛,陸康不肯。袁術便喚來孫策,乃道:「前錯用陳紀,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廬江真卿有也。」前次是我錯了,這次你要打下廬江,廬江太守就真的是你了。

孫策畢竟還是年輕,沒經過社會的毒打,很容易就輕信了袁術的鬼話。他興沖沖的領著部曲,徑往廬江而去。

如果打下了廬江,他就有了一郡之地,而離報父之仇,又近了一步。。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