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之王者降臨》第二百三十七章 輕鬆獲勝
樓煩之戰、高闕之戰和美稷之戰的先後勝利,讓並州的胡騎損失慘重。他們終於意識到了一個問題,就是在漢軍一心想要回到並州之後,他們仍然和以前一樣,對漢軍壓根就沒有半點辦法。既然打不過,那就趁早吧。識時務者為俊傑。於是一時之間,並州的胡騎,退的退,降的降,他們如潮水般湧來,又如潮水般退去。又還了並州一個清凈的環境。

李利到了高闕之後,就在這裏停留下來,先是派張遼去把雞鳴塞給奪了,然後又驅使著俘虜們開山採石,挖土築牆,重新把這兩處軍事要塞給修葺一空。而徐晃則是辭了李利,帶著人馬星夜往上郡去了。去卑還在上郡等著他呢。

到了上郡,去卑一把迎住,他往徐晃身後看了看,看見那幾個礙眼的終於不見了,心中不禁大喜。他在這裏也和雜胡打了幾仗,把對自己不服的和自己看不順眼的,順順利利的料理了個乾淨。現在徐晃來了,也是時候驅逐諸胡,恢復漢人對上郡的統治了。

上郡的胡人見漢人勢大,也不敢與之交戰,在陣前大罵一番南匈奴是漢人的走狗之後,便拔腿就跑。去卑大怒,帶人縱馬便追,直追出十餘裡,見追不上,這才罵罵咧咧的折轉身來。而平城那邊,磊山部聞得李利飛襲高闕關,擒斬數萬,立時便退出了雁門境內,然後轉道不知往何處去了。

自此,並州形勢立時倒轉,往日縱橫晉地,飛揚跋扈的胡騎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李利便向朝廷上表,彙報這個大好消息。

長安那邊,聞信自然又是欣喜不已。朝廷縮在關中,光吃飯不乾事的官僚隊伍龐大無比,而這天下,又沒幾個人向朝廷交稅。朝廷要不是滅了董卓吃了個飽,後來關中穩定之後,李利又恢復五銖,廢除小錢,改銖新錢來穩定物價、疏通市場,朝廷早就入不敷出撐不下去了。

如今李利把並州給打了下來,怎教朝廷心中不喜?並州不但可以安插官員,化解士大夫們的怨氣。還可以收稅賦啊。雖然並州有點兒窮,也不一定能收到多少,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啊。哪怕是只能收一文錢,這也代表著一個美好的、全新的開始,不是嗎?就更不用說收復並州,對全天下那些人心思漢的人們的鼓舞了。這證明了漢家氣運不絕,朝廷仍然有能力東山再起,同時也可以警告關東那些心裏打著小算盤的諸侯們,你們的那些小心思可以休矣。不然小心朝廷秋後算帳。

這一次,並州的諸多空缺官職,李利並沒有刻意去爭。一是他手底下無人可用,之前動過的,因為資歷或者是其他種種原因,不好再動。二是李利對於這種朝堂過招,也自認應付不過來。和一幫老狐狸搶食,還不如靜觀其變。反正收復並州,他的功勞最大,這是誰也無法抹殺和忽視的。

很快李利就發現了這不爭的妙處。先是並州刺史兼度遼將軍的詔書到了,而他的封邑也隨之增加了千戶。然後朝廷各方大佬們,也對他紛紛釋放了善意和尊重,在推出人選之前,都事先來信與他溝通再做決定。

李利除了請封有功將士之外,只動了幾個人,就是向朝廷辭了使匈奴中郎將的差使,而表張遼為使匈奴中郎將。因張遼在樓煩、高闕一戰中的表現,朝廷順理成章的通過了李利的決議;又表荀攸為並州別駕從事,賈詡兼治中從事。征討並州,荀攸出力頗多,而賈詡做為坐鎮河東的老人,也功不可沒。

偌大一個並州,計有九郡,裏面無數官員,李利都不熟悉,而這麼大的地盤,他也做不到面面俱到的去掌控。但對於如何治理並州,李利還是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

班師回朝的途中,在上黨,李利召開了一次會議,賈詡、鍾繇、荀攸、張遼、徐晃等一乾文武都參加了。

會議上,李利提出了問題:「並州日後如何治理?」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並州太守九個,縣令、縣長更是無數。每個人的思路、想法都有不同。有些人可能覺得無為而治就好了,百姓不來煩我,我也不去騷擾百姓就是天下太平了;有些人可能覺得要搞點政績出來證明自己,那只看到政績的話,或許百姓的想法就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總之,李利對這個問題十分重視,他可不想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地盤,最後地盤上的百姓日子卻過不好。

有人就說,河東新政已經證明了路線的正確,河東的成績就是證明,全盤複製便可以了。

也有人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措施和手段,比如教化問題、農桑問題等等。但這都不是李利想要聽到的答案。

這些都是做事的手段,是術,而不是高屋建瓴的道。並州的治理,需要站在一個相當高的高度上,提出一個合格的指導思想來。

李利想了想,說道:「我們收復並州為的是什麼?」

眾人默然思索,李利並沒有再賣關子等待大家的回答,而是立刻說出了自己的理解:「我們做為漢臣,收復並州是我們的職責。因為朝廷給我們官做,還給我們發放俸祿。朝廷給了我們權力,我們就要盡到自己的職責!」

「那麼,朝廷佔了並州,並州的子民就會以這片土地上的產出來奉養朝廷。既然並州的子民們會納稅賦、服徭役來供養朝廷、百官。那朝廷、我們就有義務來守護疆土不被外族所侵佔,保護百姓不會被傷害。我們享受了權利,就要去履行我們的義務。這就是權利與義務的對等關係。」

「具體到如何保護百姓呢?隻保護他們人身安全就夠了嗎?我以為並不!我們有義務保護他們生活平安不被敵人打擾;我們有義務保護他們吃飽穿暖;有義務保護他們有房可住、有田可耕……」

「這不是我的胡言亂語,一家之言。先賢早就說得很明白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諸位,並州是否能夠達到經書中所描述的天下大同,就全拜託諸位了!」

言罷,李利站起身來,向滿堂文武深深一揖。

而堂下,數十人全部站了起來,鄭重其事,滿臉肅然的向著李利躬身回禮。。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