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之王者降臨》第二百二十五章 美稷之戰(二)
西河郡南匈奴王庭所在,離大河已經很近了。往北就是定襄、雲中和朔方。在美稷休整、修葺使匈奴中郎將的府邸和堡壘後的徐晃,卻沒有率軍繼續向北。因為呼廚泉和去卑剛剛奪得王庭的控制權,但事情卻是千頭萬緒,不把這裡的事情給理順撫平,呼廚泉大概也是沒有精力再隨著徐晃去征戰的。

而且最關鍵的一個問題是,當年李利垂涎並州,但面對高幹又顯得兵力不足,為了對付高幹,這才和於夫羅談好條件,於夫羅助他攻打高幹,李利助於夫羅重回美稷王庭。現在高幹被趕回冀州了,於夫羅的族人們也回到了西河美稷。可以說當初的目標都已經實現了。

至於以後,南匈奴是不是要聽從李利的命令,在李利的旗下繼續為他征戰,這卻是一個未知數了。要知道,有資格命令南匈奴王庭的,從來都只有朝廷。哪怕李利身兼使匈奴中郎將之職,他也只有監視、護衛、溝通之職。卻是沒有資格號令南匈奴出兵的。尤其是於夫羅已死,繼任者呼廚泉心裡是怎麼想的,大概也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南匈奴被漢朝打服了,隻好內附漢朝做一個降臣,以此來苟全性命。誰曾想跪地求饒了日子還是不得安寧。內附之後,漢朝就使上了以胡製胡的手段。從此之後,但凡邊境不寧,漢朝必然要徵發南匈奴出兵,為漢朝的安定繁榮添磚加瓦,貢獻自己的力量。因為漢朝徵發南匈奴人太過於頻繁,所以南匈奴內部也是一直苦不堪言。

後來南匈奴內部分成了兩派,一派選擇默默承受,息事寧人。只要部族還在,還能延續,日子咬咬牙還能過,那就沒事。一派卻覺得昔年如此威風、生殺予奪的匈奴種,現在卻是要給人賣命才能獲得生存、喘息之機。一次兩次也還罷了,但看漢朝這個架式,誰知道到哪裡才是個頭呢?活得如此卑賤,簡直是忍無可忍。兩派在每一次漢朝調兵的時候都要爭吵一番。只是在面臨漢朝這個龐然大物的時候,最後都還是選擇了忍受。到了後來,黃巾亂起,漢朝眼看著開始衰弱,而使匈奴中郎將之職又虛懸其位。恰好漢朝還徵發大軍去幽州平叛,匈奴強硬派見時機已至,於是便不再忍耐,揭竿而起,席捲西河。南匈奴單於羌渠前來相勸,叛軍一怒之下就把羌渠給殺了,接下來就是西河郡守、並州刺史……

羌渠就是於夫羅和呼廚泉兩人的父親。這也是於夫羅從幽州回來之後,一直不得歸國的原因之一。開玩笑,都把你父親給宰了,要是你回來繼承單於之位,鬼知道你要血洗多少人。於夫羅有家歸不得,隻好去找漢朝爸爸尋求幫助。漢靈帝那會自顧不暇,哪裡有空去理會於夫羅。得不到朝廷支持的於夫羅,從此就四海為家,過上了打家劫舍的盜寇生活。一直到遇上李利為止。

這數年間,其中的種種狗屁倒灶的事情一大籮筐。要說於夫羅和呼廚泉心中沒有怨恨,那才叫怪。

現在於夫羅死了,呼廚泉又在漢軍的幫助下,掌控了王庭,血洗了當年的仇敵,也算是報了殺父之仇。至於將來呼廚泉會帶領南匈奴走向何方,那得看漢朝還能不能起來。不然,自身羸弱,把希望放在別人身上,那是永遠都靠不住的。

徐晃駐紮在湳水一直沒有走。對於呼廚泉回到美稷王庭之後的反應,之前李利和徐晃有探討過。最後李利讓徐晃不要慌張,他自有打算。

果然,李利沒有讓徐晃等多久。美稷之戰後不久,朝廷的旨意就下來了:任命於夫羅之子劉豹為左賢王,去卑為右賢王,輔佐單於呼廚泉執掌王庭諸事。

去卑在美稷之戰中得了很大的好處,呼廚泉對他不再那麼排斥,他部族的勢力也是為之大增。朝廷旨意下來之後,去卑更是在匈奴諸部之中變得炙手可熱。一番迎來送往之後,去卑見到了徐晃的使者。

徐晃的使者到了之後,去卑頓時為之頭腦一清。別看去卑年紀有些大了,但他並不是個老糊塗,他心裏面很清楚,自己能有今天,都是靠的誰。所以他決定,在以後,一定要緊密團結在李利的身邊,聽從命令,服從指揮。

去卑從與李利合作,在西河復開榷場互市以來,就差不多明白了李利的性子,李利並不是一個殘酷無情的人,相反,他很多事會講究一個雙贏。比如榷場,李利是有利益在裡面,但相對去卑和匈奴人來說,他們在裡面所獲得的,要遠比李利的多。

所以去卑覺得,充當李利的走狗和打頭,也沒什麼不行的。有付出,才會有收穫。跟著李利,哪怕族人死得再多,去卑相信,李利也一定會給予自己和部落足夠的補償。

徐晃的使者,前來拜見去卑,並沒有別的事,就是前來邀請去卑,在適合的時間與徐晃見面會談一次。去卑知道徐晃想跟自己談什麼,他對這次相談,其實也充滿了期待。於是便忙不迭的答應了下來。

臨行之前,李利對徐晃授予機宜,讓他不要管其他地方,全力攻略西河、上郡,把這兩郡的胡兒,除了南匈奴以外,全部驅趕出境。完成這個既定目標,徐晃的任務可以說就算是完成了。

上郡和西河地理位置非常緊要。因為這兩郡挨著關中。要是這兩郡不寧,關中乃至於長安也會不穩。只有徹底把這兩郡給掃蕩一遍,李利才可以對著朝廷誇口一聲,說自此之後,長安固若金湯。

西河是南匈奴的固有勢力範圍,在攻下美稷,助呼廚泉入主王庭之後,實際上,西河的形勢基本上也就穩了。其餘的一些小股胡人,翻不起什麼波瀾。剩下的,就是上郡了。

上郡隔著沙漠和大河,與涼州相望。這裡地勢除了少數關隘險地之外,就是一馬平川。向來都是漢人王朝防止胡族的重地。後世王朝的九邊重鎮,上郡就在其中。

上郡的胡人,來源也非常複雜,他們更多的是來自於涼州,而不是北方草原大漠。而且上郡不但適合於攻防戰事,逃遁的方向對胡人也非常有利。打不贏了掉頭往沙漠一跑,漢軍也只能望著胡人的背影而生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