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之王者降臨》第三十八章 恢復口賦
李利、賈詡和徐晃三人身上有一個共同的優點,就是都在軍隊中待過,做起事情來,從不拖拉,雷厲風行。

李利這邊話一出口,賈詡就馬上拉了徐晃在一起商量。麾下的兵馬分成二十支,交待清楚之後,就拿了李利蓋了太守大印的公文,分赴河東各地去宣讀。

李利這邊開始動作的時候,各大世家的子弟們也都回了家中。他們和自己的族人彙報、商討這一次的會見。

賈逵見了他爺爺賈習,把事情細細一說,而後就道:「大父,孫兒觀那李利,非是常人。年未弱冠而官居太是其一。涼州軍中將校無數,何以偏只有他能為太守?就算他是李傕之侄,莫非郭汜、張濟等人便沒子侄?其中必有隱情。

李利年紀輕輕,麾下卻有賈詡、徐晃。此二人一文一武,皆非俗流,卻甘居李利之下。足見李利籠絡人心的本事。此其二也。」

賈習聽完之後,微閉的眼皮抬起,看了賈逵一眼,笑眯眯的道:「說得不錯,那李利讓賈詡來試探你等,欲拉攏你們出仕河東,你怎麼想?」

賈逵想了想,便道:「涼州軍先有董卓,廢帝遷都,聲名狼藉。後有李郭諸將,反攻長安,殘害忠良。其與董卓一脈相承,一丘之貉。在天下人心中,只怕是避之不及,又豈會為之所用?」

賈習便道:「逵兒,董卓是董卓,諸將是諸將,不可混為一談。涼州諸將起兵攻打長安,那是王允方寸自亂,空有煌煌大勢卻沒把李、郭等人安撫好,因此才招禍上門。至於後來之事,涼州諸將立足未穩為了把持朝政不得不如此。只要接下來,涼州諸將不如董卓一般胡來,名義上,這天下事,就都由他們說了算,你可懂得這個道理?」

見賈逵若有所思,賈習又接著道:「你既然說那李利非是常人,為何不提前結交?賈家到我父、祖一輩時衰落下來,想要翻身,只能寄托在你們小輩一代身上。就算涼州諸將不得人心而敗亡,將來也清算不到你的頭上。本地士族輔佐太守治理地方,又有什麼錯?」

其實賈習想向孫兒賈逵傳達的意思就是,這天下終究是講實力的,現在涼州系站在台上,管他名聲如何,你就只能聽他們的。當年董卓上台,朝廷這些大佬們不也只能屈服在他的淫威之下。賈氏家小業小,沒有這份能耐去與李利對著乾。就算是有掀翻涼州系的後來者,他們也無法去計較賈氏的舉動。給李利效力就要清算,那這朝廷、這天下給涼州系效力的多了去了,能清算得過來?

至於涼州系的名聲,嘿,那玩意兒還真對賈家沒影響。蔡邕被董卓所征,最後還因董卓而死,也沒見損他名聲半分。賈家只要持身以正,秉心以公,自然可以安然無事。

但倘若這李利或者是涼州系真的成了事,那賈家跟著發達,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只要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漢家天下,已經病入膏肓沒得救了。雖然有許多忠直之士在想著還要搶救一下,但更多的人卻是在旁邊冷眼旁觀,就看朝廷什麼時候咽下最後一口氣。

賈逵聽完之後,就對爺爺賈習道:「那大父,孫兒這就去和賈文和聯繫?」

賈習暗嘆,逵兒還是太年輕,不夠老練:「不,等賈詡主動上門時再應允他。」自己去和別人上門來請,份量自然不一樣。上竿子的事情,賈習還不想讓賈逵去做。

不過,很快賈習就打自己的臉了。

襄陵,因晉襄公葬於此而得名。這日,一騎快馬滾滾而來,持了太守公文直入縣寺,在見過襄陵縣令後,又匆匆趕赴襄陵縣內各處鄉聚。

很快,在涼州兵卒的監管下,縣、鄉三老都在宣讀著新任太守李利的第一道政令:「奉太守李使君令:郡中口賦恢復舊製,自7歲起征,14歲止,民年20錢。如律令!」

佈告張貼到了襄陵縣中的每一處亭驛,有各級書吏在甲士的陪同下,搖頭晃腦的向不識字的百姓進行解釋。

消息傳開,百姓們麻木的臉上,終於浮現出了久違的一縷微笑。有孩子的家裏,心中稍微鬆了一口氣。沒孩子的家裏,也在考慮,是不是要開始生娃傳宗接代了。一年23個錢,有時候可能就是逼得家裏賣田賣地的原因。對於成天面朝黃土背朝天,只能在土地裡刨食的農民而言,一年下來,除掉田租和算賦,勉強混個溫飽已經算是謝天謝地了。再要負擔娃娃的口賦,真的是無能為力。

現在李利免掉了7歲以下孩童的口賦,還把口賦降到了20錢。對於許多百姓們來說,真的是不吝於一場及時雨。小孩子到了7歲,不管男女,都可以給家裏做事,砍樵,耕種都行,一年20個錢,想要賺回來,又會輕鬆許多。

襄陵一片沸騰的時候,賈府也收到了這個消息。賈習聽完家中管事的彙報之後,沉默半晌,方喟然嘆道:「李太守真做大事之人也。」之前幾任太守,都對郡內民生視而不見。哪裏會像李利一樣,上台就搞事,還真如他的字惠民一樣,真的是惠民政策。

賈習忙傳了賈逵來,對他道:「逵兒,你這就去安邑,往見李太守,告訴他,襄陵賈氏願意出仕河東。速去!」

賈逵啊的一聲,想不明白,為什麼前幾天還在說等賈詡再度登門,現在卻又要急急送上門去了。

賈習也懶得解釋,隻催賈逵速去:「快去,莫要落在諸家之後。」以賈習對其他幾家的了解,估計他們也反應過來了。賈家在幾家中,此時勢力最弱,要跑在了後面,賈逵的發展只怕要落後一步了。所以他趕緊催促賈逵去安邑,想來就算是他不解釋,路上賈逵自己也能想明白。

賈逵聽了祖父的,也不敢怠慢,忙忙收拾了下,便帶著下人,一路趕往安邑。

賈習所料的沒錯,隨著各路人馬的宣傳,河東諸縣頓時就躁動起來,諸家子弟一看,臥槽,和賈習的反應都差不多。趕緊的,都趕去安邑抱李利的大腿去了。

他們敏銳的意識到了,河東正在面臨一場變革。在這場變革中,要想保護家族的利益,要想別掉隊,那就只能緊緊跟隨太守李利的步伐。。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