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之王者降臨》第四十三章 說服張遼
想讓張遼歸順朝廷不難。人家本來就是漢朝的官。上面人的爭鬥,還波及不到張遼。李傕、郭汜等人反攻長安那是因為他們自己手裏握的力量太大了,而王允又優柔寡斷沒有處理好。各種因素綜合之下這才搞出了大事來。

但想讓張遼向李利低頭,為李利所用,這活計可就有難度了。雁門郡吏,並州刺史從事,大將軍府從事,騎都尉,這是張遼的履歷。而張遼今年也不過是二十四歲。除了沒有擔任過地方主官,他的履歷可比李利漂亮、紮實多了。

這麼個人,想讓他給李利這個敵人做事,嘿,真那麼容易,李利也不會讓四大家族的人給他去當說客。

河東四大士族,衛氏是理所當然的領頭羊。河東不但有鹽,還有鐵。安邑衛氏不但販鹽,還鑄鐵,家中不知累積了多少財富。衛覬辭別了李利,心中轉了一轉,便打定了主意,對身後的三人道:「諸位,既然太守讓我等去做說客,說服張遼為河東效力。那自然得有個先來後到。我年紀最長,便留在最後去見張遼吧。」

要說張遼被抓到現在,好幾個月了,李利中間沒有勸降過,衛覬怎麼肯相信。張遼心氣如此不順,這一時半會哪能成功。衛覬就想著讓其他三人去打頭陣,說不定經過三人的勸解,張遼心中動搖,最後他再壓軸上場,馬到功成!當然,其中肯定也有著風險。那就是他衛覬還沒出面,張遼就已經答允了。不過衛覬覺得,這其中還有操作的空間。

裴潛等三個聽了,心中不禁冷笑,老狐狸。他們三個豈能不知衛覬的意途。但既然衛覬願意退居最後,他們自然也當仁不讓。機會總是要靠自己去爭取的。

柳孚與賈逵對視一眼,柳孚就心想道,四人之中,自己最不善於言辭。說動張遼的機會最小,既然如此,莫如自己前去打個頭陣,探知下張遼的態度,然後回來告訴自己這個妹婿。也總好過讓裴家和衛家得了好處。

一念至此,柳孚就站了出來,道:「既然衛世兄如此謙讓,那我柳某人就不客氣了。我願第一個前往。」

衛覬含笑不語,反正他不打算第一個去。而裴潛心想,你去無非是為賈逵這小子謀好處。無妨,那便讓你去。若你能成,算我倒霉,若你不成,賈逵去了也是無用。又想起衛覬的態度來,於是便索性好人做到底。便開口道:「既然如此,柳兄先行,而後梁道再往。我第三,衛兄最後為我們壓陣。」

眾人皆無異議,事情商量好了之後,就各自散去。他這四家也不是沒有想過一起往見張遼。但四人一起去,在李利那裏如何顯得各家的本事出來。所以這事,就心照不宣的沒有被提及。

卻說四人回府之後,又連忙命家人填寫拜貼,送至張遼處。張遼在府中,忽然接到四封拜貼,打開一看,頓時就是哭笑不得。

原來四家都在拜貼中寫道自己奉命來當說客,若張遼有意出仕河東,請務必選擇與自己相談,事後定有豐厚回報。

四家心裏頭都在打著算盤。只要張遼意動,就一定要把握住主動權,寧可付出豐厚回報,錢財、田宅、美色等等,也要誘張遼來和自己談。從而把功勞攬到自己頭上。這也是衛覬不怕其他三家在他前面的原因。

張遼哭笑不得,心想這是把我張文遠當成什麼人了?轉而一想,心中卻又有幾分自得,看來這李利也不是個沒眼力的人吶。先是他自己親自出馬,而後又請河東世家出面,只為了請自己出山為他效力,嘿嘿,知道我張遼的厲害就好。

不知不覺間,張遼潛意識裏,對李利的排斥無形中又弱了幾分。他與李利之間,本來就是往日無讎近日無怨。說起來曾經還是同僚。都在董卓麾下效力的麽。

只是後來董卓遭誅,他率兵歸了呂布,這才與李傕、郭汜等將站在了對立面。然後長安一戰,力盡被俘至今。

要說張遼死強到現在也死活不肯低頭歸降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一是他不看好涼州諸將的未來。也對涼州系的做事風格不太認可。那或許有人就會說了,你對涼州派系不滿,你還不是投降過董卓,幫董卓做過事?

張遼受大將軍何進指派去地方募兵,回洛陽的時候,何進、何苗兩兄弟都已經死了,洛陽大亂,當時控制洛陽城的是董卓的部隊。做為何進的直屬部隊,張遼除了聽從已經代表著朝廷的董卓的指揮,還能有啥辦法?

他又不是穿越者,哪裏知道董卓後來會擅行廢立,而後遷都?早知道董卓是這樣的董卓,張遼只怕是寧可逃到關東去投奔袁紹,也不會跟著董卓乾。

二是張遼覺得,自己好歹也算是一號人物,身份跟你李傕、郭汜等人以前比起來,也相差無幾。現在自己戰敗被俘,李郭等人面也不露一個,隻當沒這回事一般。卻隻讓個小字輩的李利出面。張遼心中如何能平。

最後,張遼心中仍然存有幻想,覺得呂布既然逃走了,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會帶著關東聯軍打進來,真正的撥亂反正。自己這會要是降了涼州,將來再與呂布相見,那得多尷尬。

以上三點,就是張遼死活不肯向李利低頭服軟的原因。任憑李利說了多少好話,擺出什麼低姿態來,張遼反正是油鹽不進。也是李利是個穿越者,把脾氣給忍住了。不然就憑張遼這性子,腦袋早掉了。

河東世家,張遼也早有耳聞。既然這幾家都要來拜訪自己,張遼也自無不可。反正他在府中,閑著也是閑著,來幾個人陪他聊聊天也行。

很快,柳孚就登門拜訪。張遼一開始還很高興,在堂中接待柳孚。只是聽了一會,張遼心中頓時就是興緻缺缺。

柳孚無非也就是講一些大道理,說張遼本就是漢臣,現在離開逆臣,再為漢家效力,正是明智之舉。李太守禮賢下士,愛才如命。所以委派他來,欲請張遼出仕,為河東盡綿薄之力……

柳孚說得唾沫四濺,張遼聽了隻想打呵欠。尬聊了一會,柳孚終於察覺到了張遼的心不在焉。訕訕說了幾句之後,就道:「文遠若有意,可使人往我府上知會一聲。」。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