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之王者降臨》第八十一章 糧食價格(二)
很快,趙記中被抄出了大量的糧食。士兵們把糧食搬到外面,小山似的堆成一堆。而後軍吏則鳴鑼擊鼓,引了百姓來看。又有軍吏站在高處,大聲道:「百姓們,長安並不缺糧,這些奸商暗中散播謠言,蠱惑人心,囤積居奇,推動糧價,大賺黑心錢。百姓們,現在糧食源源不斷的運入長安,朝廷也會針對不法糧商進行嚴厲打擊。以後糧食供應保證充足!」

吃瓜群眾見了,一個個破口大罵,這陣子他們天天跟風哄搶糧食,卻不知道被這些奸商賺了多少血汗錢。原來真相是這樣!

像趙家這樣惡意操縱市場的大糧商,一日之內,被血洗了六家。他們身後,所隱藏的勢力,也被連根拔起。長安朝廷之中,一夜之間,十餘位朝臣,被捕下獄。而城中跟風的糧商們,也被李利派人警告,然後重罰。

第二日,運糧車又出現在了城外,這一次,糧價直接跌了三分之一。五日後,糧價比起戰爭開始之前仍然高了近二倍,但比起之前那誇張的價格來,卻是已經好了許多了。

長安地方官府配合李利,在糧食上實行供給製。也就是說,每戶每天只能根據家裏的人口來購買當日所需的糧食。多的一率不賣。

有百姓質疑時,官府就出來解釋,為的就是防止那些大戶人家惡意派人來搶購糧食,然後低買高賣。百姓們一想確實是這樣,那些豪強們家裏奴僕無數,要不是按登記的丁戶來限制買賣的話,這些糧食還輪得到自己來買?人家財大氣粗,隨隨便便就可以給包圓了。

在打擊糧商,製造糧食源源不斷運來的假象,以及實行供給製後,長安地區的糧價,終於穩定了下來。

百姓不再害怕擔心,也不再跟風哄搶。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雖然每日糧食消耗漸少,但真正的糧食朝廷也不多啊。

那每日運進來的糧食,其實就是段煨供給李利的那三千石糧食。白天運進來,晚上藉著自己是城門校尉的便利又悄悄運出去。然後白天又運進來。跟董卓當年在洛陽的操作如出一轍。董卓當年控制了洛陽,因為兵少,怕被人看穿,於是白天調兵入城,晚上偷偷出奪,而後白天又入城。這樣就造成了涼州軍源源不斷前來洛陽的假象。直接把許多人就嚇得不敢吭聲了。

現在李傕和郭汜、樊稠還在對峙狀態。李利一邊要安撫長安百姓,盡量穩定長安不要動亂。另一邊又要給叔父李傕出力,想著迅速打敗郭汜,好早日結束這場戰事,他現在也是一個頭兩個大。

關中本來不缺糧食,當年朝廷把董卓抄家,在郿塢不知得了多少好處。其中就有大量的糧食。郿塢號稱積穀三十年之儲,可見家底何等豐厚。

只是當初查抄董卓家產的時候,被燒毀了一些。長安之戰,呂布退走的時候,又毀了一些。李傕等人進京之後,按照勢力強弱、軍功大小各自瓜分了一些。然後朝廷、皇宮那麼多人要供養。七七八八的,就所剩無幾了。

長安糧價高漲,朝廷有心放糧,但家底不足。而軍中擁有不少糧食的諸大軍頭們,又豈會出頭做善事?吃到嘴裏的想要他們再吐出來,那是做夢!

好歹李傕也是朝廷的代表之一,他勉強支援了下朝廷,不然的話後果將更加嚴重。只是現在要在關中找糧食的話,有點困難。

河東、弘農可以調集一部分糧食過來。三輔現在處於戰亂之中,百姓有如驚弓之鳥只會把手裏的糧食攥得緊緊的,又怎麼會出售給官府?除非你強行攤派或派兵去搶。可是這麼搞的話,必然人心盡喪。

北邊的並州、西邊的涼州,都是邊州,向來窮苦,那裏的人估計自己都吃不飽,想去那裏買糧那就別想了。關東那邊巴不得你關中賊軍都餓死算逑,又怎麼會支援?

河內、洛陽那裏是張楊控制的地盤,那裏一向富庶,也不知道那裏有沒有糧食。這是一個方向。另外,南出武關,去荊州尋劉表,劉表與朝廷關係還算不錯,應該也能買到部分糧食。至於益州,那是天府之國,只是翻越秦嶺進入益州本來就難,而且劉焉又使張魯殺害漢使隔絕道路,早就與朝廷不通音信了。

腦袋裏把四周的勢力都過了一遍。李利就上書朝廷,請朝廷派人去張楊和劉表那裏購買糧食。朝廷依言,遣使分兩路出關而去。

這邊,李利見無法說動朝廷下旨斥郭、樊二將為叛逆。知朝廷恐郭、樊合力,李傕不敵。若二將勝,必秋後算帳,是故欲自保而不助李傕。無奈之下,又徑往張濟營中拜訪。

張濟聞知李利來意,執意不從。死活不肯出兵。李利無奈之下,又退一步,道:「叔父既然不肯出面助我,借兵將與我,如何?」

張濟心想你這個小子倒是挺滑頭,於是便苦笑道:「惠民何必如此,我借兵於你,與我親自出兵,有何分別?」

李利心想,自然有區別的。便正色道:「叔父不出面,便有迴旋餘地。到時若郭、樊來問,儘管推作不知便是。叔父若肯借兵與我,我願與文錦結為兄弟,日後共患難,同富貴。有李氏一日,必有張氏。如何?」

張濟心想這怎麼行,綁在你李家身上,萬一李家敗了,我張家豈不是要倒霉。此事萬萬不可,我得拒絕,免得到時成為別人攻打我的借口。

李利見張濟嘴唇欲動,忙截住道:「叔父請聽我一言。我與文錦結為兄弟,對叔父只有好處,毫無壞處。若我李氏勝,自不必多言;若我李氏敗北,也無甚要緊。我為河東太守,叔父又屯兵弘農。到時大不了兩家聯手,佔了弘農、河東兩地,聯合張楊、段煨,再來一次長安之戰。就算叔父不願,你我兩家扼守大河天險,亦足以自保矣。若叔父不願,而我李氏敗亡,以叔父之力,如何對抗郭、樊二將軍?」

「郭、樊二人能對我李氏下手,勢大之後,又豈能容叔父在弘農逍遙?肺腑之言,還請叔父明鑒。」

張濟聽完之後,這才反應過來,自己現在確實很尷尬。而且之前郭汜就上門來不斷勸說,既然和解不成,那麼自然要選擇站隊。不然無論哪家勝,經過這一次的戰爭之後,誰都不會容忍關中還有獨立勢力了。而自己勢單力薄,正是下手的好對象啊。

站郭汜樊稠那邊,勝了自己固然能得到好處,但也要防備郭汜和樊稠二人的虎視眈眈。敗了那就更不用說了;站李傕這邊呢,若如李利之言,李、張兩家永結為好,勝了自然不用多說,敗了的話,有弘農、河東兩郡在手,還怕個屁啊!

那麼現在需要考慮的就是李利所說的真實性了。這小子在河東折騰得有板有眼的,是個幹事的人。想來也不會欺瞞於我吧?想想還是不行,張濟心中暗暗做了決定,就道:「你去尋稚然,讓他給我個保證來。」

李利大喜,張濟這是心動了,那還等什麼,就忙辭了張濟,打馬就直奔李傕大營去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