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之王者降臨》第一百零一章 徐州之變
韓暨高高興興的去了朝廷上任。有李傕的照拂,想來韓暨也不會被人刁難。倒是河東在出現水車之後,一撥又一撥的百姓開始前往安邑向李利請願。哭喊著讓李利在他們的家鄉優先安裝水車。

對莊稼漢來說,水就是天大的事。往年裏莊戶人家為了爭水,哪次不出幾條人命。現在有了這麼個利器,還怕田地裡沒水?但河東這麼大,先裝哪,後裝哪,這可全是太守府說了算的。

會哭的孩子有奶喝。這話漢朝的百姓不會說,但裏面的道理卻都懂。所以就在有心人的推動下,百姓們開始爭了。一切,都是為了自己。

百姓也不怕官,法不責眾麽。先鬧一鬧,不同意,那就繼續鬧,還要罵太守不愛恤百姓。鬧大了,太守為了他的名聲,或許就會妥協了。

可是,百姓們和他們身後的人想一想,李利是那種容易妥協的人嗎?他可不是正經讀書出仕的官員,而是軍隊出身的廝殺漢。名聲李利想要,但受脅迫而退讓,卻不是他願意的。因為有些人,是會得寸進尺的。這一次你退了,下一次不知道又會惹出什麼事來。

所以李利下令,把那些哭鬧的百姓,用棍子架住推了出去,如果還在城中鬧,那就拿下打板子。

水車,河東這麼多的工匠都在全力製造,具體安放在哪裏,自然是旱得最嚴重的地方和水資源豐富的地方。做什麼事,都得有規劃。不然誰來叫喚一聲,李利都得聽,那這個太守到底是誰?河東是誰來當家做主?

一頓亂棍打下,百姓們吃痛不住,隻得抱頭而走。出得城外,有人憤恨的大叫:「狗官如此不顧我等死活,真是讓人可恨。我要去京師告狀!」

懂事的老人就一拉說話者的袍袖,苦笑道:「行啦行啦,這水車也是太守造出來的,他又不是不給我們安裝,只是得按官府的計劃來罷了。這次我等奉命而來,太守無動於衷,那繼續鬧下去,真惹怒了太守,怕他殺不得人麽?」

那先前說話的人便道:「怎的,他還敢殺了我們不成?」

又有人插嘴道:「李太守是涼州軍將出身,只怕也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就算他不會向我等下手,若是不給我們莊子安裝水車,那也是個麻煩事。」

這話音一落,大家頓時就不吭聲了。想起來李利以前的身份,心裏這才有些後怕。這麼大個傢夥,大家一起湊錢找人來做也是不行。因為河東的工匠,基本都在給李利幹活。剩下的一些,想做這個,就算他們看得明白,想要做出來,短時間內也是不可能。那就只能慢慢等了。

韓暨去了長安,在他的主持下,第一輛水車做出來,讓朝廷大佬們看到效果之後,韓暨就得到了全力支持。一輛輛水車被製造出來,然後又飛速的被運走,安放在關中的各處。在河東和長安的全力施為下,關中的旱情,得到了非常大的緩解。雖然到現在還是沒下雨,但百姓和官員們,心中也不怎麼慌了。欠收那是肯定的,但絕對不會顆粒無收。又敲了益州一筆竹杠,這時朝廷的心情,實際上還有幾分輕鬆。

到了夏五月的時候,天上還不下雨。大家手裏有糧,心裏不慌。但該做的都開始在做了。天子避正殿,開始設壇請雨。又讓官員查各處獄中冤屈,要是有,就重新審理,該放的放,不該放的,也讓他們罪減一等。希望以仁德來感動上天。

民間也在舉行各種祭祀。拜龍王的,拜太一天神的。竟然還有拜蚩尤的。凡此種種。李利對此,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他本是不相信鬼神的。但他偏偏又轉世重生。而且,在後世十二生肖他見了十一個,唯獨龍沒有見到。老祖宗會造一個從來沒有出現的生物嗎?龍會不會只是滅絕了所以他和現代人都看不到了?對此,李利有著深深的疑惑。

當然,各種求雨自然沒什麼卵用。該旱的還是旱。只是此時,又有流言四起。說去年地震,今年又旱。這是王朝末年才有的跡象。這是上天示警,漢祚將亡的徵兆。

對於此說,長安那邊倒是做出了反應,派人四處緝拿。河東這邊,李利聽了,心中卻是暗爽。表示說得太對了。漢朝不亡,我老李怎麼上位?他也不管,放任流言在河東四起。有人問起,他就說是無知愚民,理會作甚。

夏五月,曹操又起大軍。命程昱、荀彧守鄄城,他復征徐州。一路所向無前,直接打到東海郡。陶謙大將曹豹與劉備一起出兵,攻打曹操。

曹豹名曰豹,實際上膽小如鼠。曹操的騎兵一衝,他這裏就先潰散了。害得劉備部隊孤軍奮戰,大殺一場之後,劉備軍少,抵擋不住曹操大軍,也隻好趁亂逃離。

到了郯東,收拾好潰兵之後,關羽憤怒的道:「若不是曹豹這無膽鼠輩,我等又何至如此!」

怨不得關羽火氣衝天,這一戰,劉備好不容易積攢的一點兒家底,又折扣了二三千。如何不怒?

只是曹豹是陶謙的將領,劉備受陶謙之恩,卻是不好多說什麼了。但這一次的事情,劉備、關羽和張飛卻是深深的記在了心裏。

這一戰之後,徐州力量,基本上被打殘了。陶謙那裏驚慌失措,劉備與自己的聯軍都被打敗了,這該如何是好?

其實徐州並不缺名將。只是陶謙在主政徐州的後期幾年,親小人,遠賢臣。有能力的人都跑了罷了。根據史書記載:……謙背道任情:廣陵太守琅邪趙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見疏;曹宏等,讒佞小人也,謙親任之。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漸亂。曹宏就是曹豹的同族。因這層關係,曹豹居然混成了徐州第一大將。

而早年追隨陶謙平定黃巾之亂的名將臧霸、孫觀等人,現在就在徐州,陶謙卻棄之不用。在日後,白白便宜了曹操。

又有徐盛、呂岱等輩,都是徐州人。結果在徐州不見用,隻好南渡揚州,後來成為孫吳的麾下大將。尤其是呂岱,本來就在徐州出仕,竟然也跑到揚州去了。對於這種結果,也只能說陶謙之敗,咎由自取了。實在是怨不得旁人。。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