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之王者降臨》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莊運行(二)
誰也不知道,趙胖子,其實是李利託人找來的一個托。而此時圍觀的人群中,最起碼還有五、六個托混跡在其中。為了讓寶興錢莊一鳴驚人、一炮而紅,李利真的是費盡心思了。

趙胖子負責引出話題,勾起圍觀者的興趣。而其他托則在關鍵時刻在旁幫腔。這種手段,在這個時代或許有,但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少見的。

百萬現錢,對百姓們來說,是個天文數字。許多中產之家,包括田地在內的所有家當,也不過十萬、二十萬罷了。這還是算了不動產在內的。除了豪富巨賈之家,誰又能眼睛都不眨一下,一口氣拿出百萬現金出來?

這一車車的錢,讓寶興錢莊周圍,頓時就是水泄不通。很快,趙胖子存錢百萬到長安寶興錢莊,然後憑牌到河東的寶興銀行就可以取出百萬錢來的消息,就在百姓們的口中,一傳十,十傳百,消息長了翅膀似的,飛了出去。

趙胖子存了錢,拿著鐵牌高舉在空中,眯著眼端詳了半天。其實他是有意讓旁邊的人都看清楚這憑證的精美。炫耀了半天,趙胖子這才雄赳赳的推開眾人,在護衛的擁簇下,離開了錢莊。

長安這幾年儘是不好的事,難得有這樣的熱鬧看,大家都願意來當個吃瓜群眾。有的人驚訝,有的人興奮,有的人一臉懵逼,有的人若有所思,還有的人心中咬牙切齒,恨不得這寶興立馬倒閉、趙胖子這百萬錢不翼而飛。

整個長安城鬧得沸沸揚揚。寶興錢莊的名字,也在這次事件中家喻戶曉。可以說,李利的宣傳目的,達到了。

幾天后,消息開始向三輔傳遞、輻射。趙胖子啟程趕往河東時,一些閑著沒事幹的人以及各大家族中派出來打探消息的奴僕,也跟著趙胖子前往河東。

當趙胖子在安邑的寶興錢莊,交了手續費,然後憑牌真的把百萬錢給完好無缺的取了出來之後,大家頓時就轟動了。

做過生意的人自然明白這次事件意味著什麼:從此以後,他們往來長安與河東採買,再也不用帶著一堆人來護衛錢財了。走單幫的行腳商更是不用害怕被人盯上謀財害命了。這對他們的事業,是有著極大的便利、極大的幫助的。這樣的錢莊,如果在安全性上沒有問題的話,他們一定擁護。

安全性的問題,那天長安寶興錢莊開業的盛況他們大部分都親眼目睹了。就是沒去現場看的,聽也聽膩了。一眾朝廷大佬前往捧場,軍閥發聲保駕護航,若有閃失先行賠付……大漢朝幾百年了,亂來的皇帝有,但基本上朝廷還是能夠說話算話的。放眼天下,如果朝廷都不靠譜了,那還能相信誰?

什麼,朝廷沒有出面,那些大佬們代表的就是朝廷!

而不做生意的普通百姓,在經過一路跋山涉水之後,也明白了,這次存、取錢所帶來的方便。大家紛紛把寶興錢莊記在了心裏。現在或許用不到,但是將來哪一天,或許就能用上了呢。

趙胖子雖然是個托,但他的喜悅,來得並不比其他人低。他在寶興錢莊內,問安邑的掌櫃:「你們這錢莊,現在只能是長安與河東這條線麽?」

掌櫃的一臉和善的笑容,他腰身微彎,回道:「好教貴客得知,我們一共設立了五處錢莊,分別位於長安、安邑、弘農、高陵、槐裡。也就是說,這五處錢莊,存、取、兌換隨意。未來不久,將會開設更多分號。」

一次性開設五家錢莊,李利這是把涼州軍事勢力範圍之內的地盤全部籠罩了。至於同屬於司隸部的河內和河-南尹,未來再看情況了。這一次連開五家,也費了李利九牛二虎之力。人手要培訓不說,準備金也要提前準備好。

不然人家真的到長安存了,再到安邑或者是什麼地方去,要是取不出來,那豈不是砸自己的招牌?

自從有搞錢莊這個想法之後,李利就瘋狂的讓自己麾下的工匠們開始加快速度鑄錢。又把自己多年的積蓄全部拿了出來。再去找李傕求了半天,弄了許多金、銀出來。當然,這是用河東的土地來抵押,還打了欠條的。親叔侄也要明算帳嘛。

這五處錢莊,安邑是一億,其他四處是五千萬。總共三個億的準備金。李利真的是下了血本了,老底都掏空了。李利覺得,以目前的資金,應該暫時足夠應付關中地面上的商業往來了。

第一,剛開始,可能有許多商人會猶豫,進行存、取、兌換業務的人,可能並不多。第二,李利接下來會大力推廣、宣傳存錢業務,讓各地錢莊進行攬儲。等有人開始存錢進來之後,李利的資金壓力也就會小上很多了。良性運轉之後,李利就可以松上一口氣了。

現在要抓的,就是內部管理和業務這兩塊了。在這方面,能幫到李利的人,其實不多。賈詡也好,衛覬也罷,他們再聰明多智,都是按照儒家一貫的方式被培養出來的。像桑弘羊這樣懂經濟的讀書人,真的是少之又少了。尤其是東漢以後。

可是桑弘羊這樣挽救了一國經濟的財政專家,哪怕是漢武帝無比重視,他這一生不但沒能夠封侯,反而生前死後,落下罵名不斷。這或許也是西漢以後,再也沒有出現桑弘羊這般人物的原因之一吧?

所以從頭到尾,千頭萬緒,好多事情就只能是李利親自出馬來做。郡中政事也隻好悉數委託於賈詡。也幸好李利不斷給賈詡刷好感度,讓賈詡的好感度突破了一千大關。不然李利還真的是難以放心。

錢莊麽,業務無非就是印錢、攬儲、放貸、兌換。印錢這個事,可以慢慢來。因為市面上流通的錢太多了。而許多西漢年間鑄造的錢幣,到現在還仍然在使用。只是這些錢歷經時光後,大多數都已經被腐蝕了。這種錢的價值,在市場上,是相對要低一些的。

比如一貫西漢品相不好的錢,就只能換八百、甚至七百個東漢的新五銖錢。河東錢就更不用說了,河東錢現在是一幣難求,一有新錢流入市場,就都被哄搶一空。這個兌換匯率,不是官府規定的,而是市場自己默認給出的。商人們哪怕是朝廷,也得遵守這一規則。

像這些年代久遠的老錢,李利以後都會在錢莊設立專櫃,讓人進行回收、兌換。設立一個比市場默認匯率要優惠一點的政策來進行回收兌換,從而將老錢換成新錢再流入市場。

這樣百姓會很樂意,覺得自己的錢升了值,自家佔了便宜。而李利也不虧。他鑄幣本來就是個賺錢的買賣,現在還有老幣回收來抵消成本。更是大賺特賺。。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