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第528章 ??上下一心共赴函谷關
洛陽行宮,李承乾的書房。

李世民下旨函谷關守將不談放一兵一卒進關的詔書已經傳到李承乾案頭。

李承乾身穿一件玄色道袍悠然立在寬大的書案前懸腕揮毫,一個個瀟灑風流,英姿颯爽的瘦金體楷書大字就行雲流水地滑落在紙面上。

李象站在李承乾旁邊沒有看李承乾筆下幾近完美書法,不時往外看看,神色間有些焦急。

「父王,今日天氣已經轉晴您怎麼還不起駕回長安?」李象實在忍不住問道。

李承乾沒有理他繼續寫字,他也想儘快回到長安,王良娣和小李白還在長安城,說實話他有些不放心。

可是自從舉辦完安英大會洛陽這裏就天天下雨,根據從長安來的人說不光洛陽這裏一直下雨,從洛陽往西一路到潼關都在下雨,這讓大軍怎麼行軍?

李承乾隻得耐心在洛陽等待天氣轉晴再率大軍起程,沒想到這一耽誤,李世民就弄出來個這。

現在李承乾更不可輕易起駕,他得先看看他身邊的人到底敢不敢,願不願正面與李世民為敵。

李象小孩子心性,他在長安城吃了虧一直沒有報復回來,現在一心想隨李承乾回長安去報仇。

李象見李承乾不理他,氣的「嗐」一聲便走殿中,在殿中轉來轉去不時還扭頭往外看看。

李承乾見了心裏更煩,只是他現在身人父人君不能自亂陣腳,隻當看不見算了。

按理說李承乾到洛陽城也已經十多天了,函谷關離洛陽很近就算大軍不能行動也可以先派一支精兵佔領函谷關。

可是李承乾不能這麼做啊?

這幾天李承乾在洛陽辦安英大會,把自己的形象弄的那麼偉光正,派兵去佔領函谷關這樣的戰略要地,等於直接對天下人說:自己說的都是假的,自己真正要做就是造自己老爹的反,這讓天下人怎麼看他?

何況他派兵佔了函谷關長孫無忌就有理由調大軍守潼關了。

潼關也是天險,在潼關大戰就算最後能過去了也是兩敗俱傷,何況潼關後產頭還有長安城,就這麼一關一關地打過去?

萬一朝廷敵不過長孫無忌再帶著李世民逃往四川,那樂子可就大了。

何況李承乾最想要的結果是在太極殿裏由李世民親自下詔承認自己的過錯並斬殺長孫無忌與李治一黨,然後再禪位給他。

若是李承乾公開造反了就算他最後登上皇位,也顯得名不正言不順,後面的許多改革都將受到非常嚴重的掣肘。

「啟奏太子殿下,李尚書和諸位尚書求見。」一個內侍輕輕走進殿裏稟報道。

李象一見來了精神,有些興奮地道:「李尚書他們必然是來請父王起駕的。」

李承乾抬起頭看李象一眼,對內侍道:「宣他們進來。」

「遵旨!」內侍聞言就匆匆走了出去。

看著內侍走出去,李承乾直起身子放下手裏筆,一邊輕輕揉著手腕一邊想,李世績等人求見會給自己出什麼主意呢?

李承乾想著不經意間看見李象仍站在原地興奮地搓著手,像是要出去大幹一場似的,心裏頓時更沒好氣了,一甩袖子坐下,沒好氣地道:「你還站那裏幹什麼?還不過來!」

李象抬看見李承乾陰沉的臉,喉嚨裡低嗡一聲,才不情不願地走回李承乾身邊站好。

李承乾看一眼李象心裏暗道:敢跟老子強,回頭再收拾你。

……

……

不一時,內侍引著李世績、褚遂良、杜正倫、薛大鼎、程銘振、蘇定方、劉祥道、薛仁貴、許敬宗、郝處俊、李義府、任雅相、杜荷、上官儀等人魚貫走進來。

「臣李世績、褚遂良……參見太子殿下。」群臣躬身行禮。

李承乾正襟危坐,神色平靜地道:「諸位愛卿平身。」

待眾臣直起身子,李承乾便直接問道:「諸位愛卿求見可是有什麼大事?」

李世績沉聲道:「太子殿下朝廷給函谷關守將下旨不得放一兵一卒西入關中。」

李承乾聽了輕嗯一聲表示自己知道了,示意李世績繼續說下去。可是李世績卻不說話了,他要等李承乾表明態度。

李承乾抬頭目光掃視群臣見群臣也都看著他,知道他們也是想武力過關。

而武力過關的決定只能李承乾自己下,畢竟這是正面與朝廷刀兵相見與造反無異。

李承乾知道他這半天是白等了,不過這些人能來就表示自己無論做出什麼決定他們都支持自己也算不錯了。

畢竟李世民的功績和威望在那裏,還是他親爹,真正的大臣是不會勸他造反的。

想到這裏李承乾神色一肅,緩緩起看著群臣沉聲道:「如今天下一統,函谷關內外皆是大唐江山,斷沒有增兵鎖關的道理,這分明是長孫無忌一黨下的偽詔。」

褚遂良聽到這裏便猜出李承乾的意圖,張了張嘴什麼卻都沒有說。

李承乾頓了頓見沒有人出來說話,緩步走出書案直面群臣沉聲道:「函谷關守將若是知道天下大勢,人心向背自然會開關迎王師凱旋,若也是國賊一黨拒不開關,那孤王也只有破關而入,萬沒有把凱旋之師拒在關外的道理。」

「父王所言極是,兒臣願一馬當先為父王開路,率軍衝破函谷關。」李承乾話剛說完李象立即就跳出來請戰。

群臣不由都愕然地看向李象,李承乾也扭頭看一眼李象,看著稚氣未脫的李象一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樣子,心裏好笑,輕斥道:「哪都有你!」

李象被斥也不害怕,伸手抓住李承乾的袖子討好道:「父王就讓兒臣去吧!」

群臣見李承乾沒有嚴辭拒絕,知道李承乾不會禁止李象干涉兵權心裏想法不一。

李承乾一巴掌拍開李象,看向李世績正色道:「英國公」

「臣在。」李世績抱拳應道。

李承乾神色肅穆,上前一步看著李世績鄭重道:「孤王欲明日起駕,率凱旋大軍回長安,若是函谷關守將真遵奉偽詔不開關放行,就由你督戰飛鷹軍從天上攻入函谷關如何?」

眾人聽了都看向李世績,李世績是大唐的開國功臣,功勛卓著,是少有的良將,讓他督戰最合適。

但是李世績善於明哲保身從不參與朝廷內鬥,當年玄武門政變之前李世民暗中聯絡朝中諸將,只有他和李靖明確拒絕了李世民,當然也拒絕了李建成。

這一次班師回朝時李世績就曾請求李承乾由他留守遼東,李承乾沒答應才勉強隨大軍回來,但是一路上極少問過行軍之事。

李世績能答應率軍去攻打李世民嗎?

這是李承乾和一眾大臣都想知道的答案。

李世績自然知道李承乾此時命他去進攻函谷關,是讓他藉此表明立場。

其實李世績今天來到這裏心裏已經有決定了,只見他毫不猶豫地道:「臣謹遵太子殿下命令。」

廳裡的大臣見此都鬆了一口氣,要知道李世績跟他們可不一樣。他們大多數是被李承乾提拔重用的,像褚遂良杜正倫等人這一次都已經受了李承乾的封賞已經算是東宮大臣了。

只有李世績早已出將入相位極人臣,李承乾封無可封提無可提了。歷史上李世民為了讓李世績忠於李治,到了臨死時還找茬貶了李世績,指示李治再把李世績提拔起來,藉此施恩李世績換取他的忠心的。

李承乾也非常清楚這些,他伸出雙手扶起李世績,真誠地對他道:「卿本護國良將,社稷重臣,原不該使卿陷入朝廷紛爭。只是眼下姦邪禍國天下人心不穩,正需卿家這樣負有天下人望的重臣站出來表明立場,讓天下人心有所屬目。」

李世績聽了神色惶恐慌忙躬身道:「太子殿下言重了,如今朝廷奸人當道,臣身為國家大臣食朝廷俸祿豈能置身事外?理應為太子殿下前驅,效犬馬之勞。」

李承乾再雙手扶起李世績,並緊緊地托著他的胳膊道:「愛卿深明大義,是大唐之福,百姓幸甚,孤王幸甚。」

說罷,李承乾轉過身面向群臣神情肅穆道:「諸愛卿,如今朝中奸佞弄權,猖狂到了要以險關阻止凱旋之師回朝的地步,孤王也是別無他法只能揮劍鋤奸。」

李承乾說到這裏廳裡群臣紛紛躬身,表示對支持他的決定。

李承乾見此直接下令道:「傳孤王旨意,明日孤王起駕西行,凱旋大軍隨行護駕發兵函谷關,但遇阻礙先鋒可直接攻過去。」

「遵旨!」

群臣轟然應諾。

「諸卿都下去準備吧!」

群臣退下,李承乾轉身走回書案後,他還有一些公文要處理。

「太子殿下。」

李承乾一抬頭見李世績還沒有走,知道他有話說便直接道:「愛卿有話請直說。」

李世績稍一躬身道:「太子殿下,臣以為明日可由臣率飛鷹軍先行,待臣攻破函谷關,太子殿下再起駕不遲。」

李承乾聽了一想這是對自己最為有利的做法。

現在李承乾若是留在洛陽由李世績率兵攻過函谷關,造反的責任都在李世績,若是戰事不利與長安談判李承乾也有更多的迴旋的餘地。

可李世績和他所率領的軍將攻打函谷關實際是向大唐朝廷開戰,若是李承乾勝了還好說,以後他們就是開國功臣,若李承乾敗了他們肯定比李承乾死的快。

李承乾不能對不起這些拿命支持他的人,而且若是在這個時候李承乾為了保存自身,讓將士承擔挑起內戰罪名,如何讓人信服?

李承乾想明白緩緩站起看著李世績毫不猶豫地拒絕道:「愛卿好意孤王明白,但是孤王現在是大唐的皇太子,以後……遇事不能沒有擔當,此次攻打函谷關孤王必須親臨前線,親自下令。」

李世績從李承乾眼裏看出擔當,暗舒一口氣,斬釘截鐵地道:「臣定不負太子殿下。」

李承乾聞言誠懇地道:「愛卿隻管照令行事,此次無論成敗與毀譽都由孤王一身擔著。」

第二日清晨,太陽還沒有出來,洛陽城外涼風習習。

劍戟森列,旌旗飄揚,一隊隊盔明甲亮的將士列陣而立。

軍陣前面錦秀輝煌的黃羅傘蓋,五彩繽紛的羽扇旗幟簇擁著李承乾的儀仗,身著冕服的李承乾穩穩立在皇太子輅車上,看著眾將士沉聲道:「數年征戰我們滅了禍害我中國數百年的高句麗,數月行軍眼看就要走到長安城了,獻俘太廟,封妻蔭子就在眼前。

請諸位將士隨孤王西入長安誇功獻俘!。」

「西入長安誇功獻俘!」站車下的王方翼和程務挺率領數十名將士高聲傳話。

對面的將士聽了興奮地大喊道:「大唐萬勝!」

幾萬身強力壯將士大同時喊聲傳數裡。

李世民下旨封鎖函谷關的事普將士並不知情,聽說要長安城誇功獻俘一個個都很興奮。

「起駕!」

站在李承乾旁邊的劉葵一聲大喊,李承乾的輅車緩緩向前,旌旗儀仗婉娫隨行,數萬鐵騎邁著堅定的步伐追隨於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