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第536章 百二秦關正東開
看著數百個巨大的熱氣球遮天蔽日直朝函谷關城頭飄來,長孫沖也知道李承乾破關就在眼前,想到自己一路快馬加鞭來到函谷關,不但撈不著一點功勞,馬上還要因為函谷關失守被人攻擊……

長孫沖不由長嘆一聲道:「老天為何如此厚待李承乾?」長孫沖哀嘆命運不公,卻不知道他已命不久矣。

「公子我們守不住函谷關,還是退守潼關吧。」長孫沖身邊的家將建議道。

長孫沖聽了再看一眼已經快飛到函谷關城頭的熱氣球,猛地轉身道:「我們走。」

只是他們剛轉過身還沒有來得及對包圍他們的牛延福等人說話,他們就被巨大的陰影所籠罩,一個熱氣球已經飛到他們頭頂上。

「大唐皇太子令曰:長孫沖假傳聖旨,封鎖函谷關,阻攔凱旋大軍回都,意圖不軌,我大唐上下將士皆有責斬此奸賊。凡有將長孫沖的人頭砍來獻者,賞錢千貫,官升一級。」

這是昨晚李承乾擬定好的宣傳口號,把罪責歸咎給長孫沖和他的家將,這樣容易消解函谷關守關將士的抵抗心裏,減低雙方在攻城守城中的消耗。

當然也是給牛延福一個機會,畢竟牛延福主動投靠他還有皇家軍政學院的關係,李承乾不可能不作理會。

不過現在殺死長孫沖與剛才李承乾的大軍一到關下就殺了長孫衝出關迎駕的意義已經完全不同了。

如果牛延福一開始就直接殺了長孫沖一夥然後開關迎駕,他們就是李承乾過函谷關最大的功臣,可以進入李承乾隊伍的核心。現在他們殺死長孫沖只能算是迫於形式,之前送的信也只能算是兩邊下注,不太容易被李承乾看作死忠。

儘管如此,他們現在也只能拚了命殺死長孫沖,否則就會被看做跟長孫沖是一夥的,即便最後投降都只能算是戴罪立功。

所以牛延福一聽熱氣球上的命令,立刻雙眼通紅地大喊道:「太子殿下有令長孫沖圖謀不軌,殺——」

說罷當朝長孫衝殺進長孫家的家將中間,朱順德緊隨其後,他們的心腹跟著蜂擁而上。

長孫沖被三百家將護在中間沒有戰鬥,只是兩眼通紅地死盯著空中的熱氣球,雖然身前的家將已經死傷慘重,但是長孫沖還是不敢相信:李承乾敢直接下令要他的人頭。

眼看從小跟著自己孫三被朱順德一刀砍倒鮮血飆飛,長孫沖是又恨又怒猛然轉身抽出腰刀,撞開面前的家將也殺進戰團。

牛延福和朱順德都是邊關的悍將,又在皇家軍政學院學習過,無論是他們自己還是手下帶出來的兵將武力都是一等一的。長孫家的家將雖然也十分勇武,但在人數上劣勢明顯,又遇上這樣的強將悍卒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不到一刻鐘城樓上三百長孫家的家將就被砍倒了一半,剩下的大多數家將再也沒有反抗的勇氣紛紛放下兵器伏地投降。

只有兩三個家將還護著長孫沖與函谷關守將拚殺,牛延福知道長孫沖身份特殊,如果活捉押到李承乾面前也必然使李承乾為難,不如直接殺了獻上人頭省事。

於是親自帶著心腹殺上去,沒用幾下就把長孫沖幾人通通砍死。

長孫沖一死,牛延福抓著長孫沖的人頭大聲道:「去城下!」城下門口還有長孫三和的兩人守著城門。

城頭上的戰鬥結束的很快,守在城樓下的長孫三和還不知道城上的事,就看見牛延福一手提刀一手提著長孫沖的人頭殺了過來。

長孫三和隻帶兩百人比長孫沖的人還少,但是面對拿著長孫沖人頭的牛延福他們卻發瘋一般拚命反抗,反比城頭上的戰鬥更慘烈。

不過在人數的絕對優勢下,長孫三和也沒有撐多久就被朱順德殺了。

城頭上發生的事很快就有人報告給了李承乾,李承乾聽了點點頭,回頭對李象道:「派人把我之前寫的詩送去長安城。」

「送去長安城?」李象問道。

李承乾臉露出冷色道:「是的,不必再送進太極宮,隻讓長安城的百姓傳唱起來就行了。」

這一刻他對李世民完全怒其不爭,因為李世民的錯誤導致在太平盛世函谷關城上大唐內部血拚,他也該承受些什麼。

李承乾真的很想看看李世民在知道函谷關不攻自破,又看到這首詩會是什麼反應。

李承乾這裏正說著厚重的函谷關城門被緩緩打開,東升的陽光照進昏暗城門洞裏,牛延福和朱順德提著長孫沖和長孫三和的人頭率眾走出來。

李承乾看見心裏便認可了牛延福和朱順德,只是等他過了函谷關不能再讓這兩人在他的大軍之後鎮守這座天下第一雄關了,為了不使他們生出異心便對劉葵道:「你去傳牛延福和朱順德前來。」

劉葵立即下車上馬,跑到陣前把二人傳到李承乾車駕前,而薛仁貴則率領先前集結將士大步走進函谷關。

「末將牛延福、朱順德參見太子殿下。」牛延福、朱順德朝車駕上的李承乾躬身行禮。

「二位卿家平身。」李承乾微笑著抬手虛扶道。

「謝太子殿下!」二人再次躬一禮才直起身子,但是都低眉順眼不敢抬頭看李承乾。

李承乾知道他們心裏緊張,便也不多說什麼直接道:「孤王昨日就收到你們的信,知道二位卿家深明大義。

今日城下擺開陣勢給城上的長孫沖及其心腹以壓力,使二位卿家行事更方便。二位卿家果然不負孤王所望斬殺長孫沖等逆賊,該加官一級留在孤王身邊聽用。」

牛延福和朱順德聽了李承乾的安排心裏驚疑不定,不知道李承乾如此安排到底是什麼意思,但是在李承乾面前卻不敢有任何不滿的情緒,當下躬身領命道:「末將謹遵太子殿下詔令。」

李承乾聽了點點頭道:「好,你們回去收攏函谷關內的守軍隨孤王一起西入長安城。」

牛延福和朱順德一聽準許他們帶著函谷關的將士一起進長安城,心裏立時大喜,畢竟李承乾若是不信任他們不可能讓他繼續帶領函谷關的將士。

李承乾安撫了牛延福和朱順德,薛仁貴也順利接掌了函谷關,李承乾這才起駕進關。

函谷關後頭其實是一座小城,城裏還住著一些人,因為這裏長安去洛陽主要關口來往商旅行人很多,所以這座小城十分繁華。

李承乾的車駕進關城裏商旅百姓紛紛走出家門來迎接,被士卒攔在大路兩邊,李承乾的車駕一走到近前全部彎腰行禮,大聲喊著各種祝願辭彙。

李承乾站在車上不斷朝兩邊的百姓揮手,對於老百姓的真心擁戴心裏十分感動。

想想自己穿越以來做的所有事情除了把李厥留在長安以外也沒有什麼好後悔的,李厥的事自然也要算在李世民和李治身上,想到這裏李承乾不由恨的直咬牙。

「父王、父王你怎麼啦?」李象在低聲喊。

李承乾扭頭見李象神色擔憂地看著他,才回過神來道:「沒什麼。」

原來剛才李承乾咬牙時表情扭曲李象以為他生病了,在百姓前強做笑顏。

「哦,父王兒臣想把這首詩先在函谷關裡傳播。」李象拿出李承乾抄的李太白的詩句道。

李承乾這會兒正恨李世民聽了點點頭道:「傳吧,反正這首詩早晚都要傳播天下的。」

李象聽出李承乾聲音有些低沉,便不再說話,隻站在旁邊看著李承乾擔心他突然出什麼事。

不大的函谷關關城很快走完,不過在李承乾的儀仗出了函谷關之後,他身後的大軍才開始進入函谷關,然後也是穿城而過。

城裏的百姓和過往商人一直精神亢奮地站在街道兩旁觀看大軍過城,直到太陽偏西大軍過完才轉身回家。。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