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鋼鐵蘇聯》第1972章 炮手快樂柄
第1974章終極王者(下)

放二戰這年頭,IS7那機動性完全可以說是大寫的兩個字:無敵。

在德國佬的虎王還在使用700馬力發動機的時候,和其一個噸位同等重量的IS7,就已經用上了最大輸出功率高達1250匹馬力的發動機。

試問德國佬要是知道還有這事兒之後會怎想?

呃,震撼德棍一整年還是怎麼著?

隨他去吧,反正馬拉申科覺得這事兒吧指定是能把德國佬嚇尿褲子的,幾乎快要兩倍於虎王的最大馬力輸出聽上去確實夠驚悚,尤其是這事兒發生在敵人身上的時候,不是嗎?

動力系統很強固然是件好事,但比起這個,馬拉申科其實還是更在乎IS7內在的更多東西,很多外表看不到的東西其實才是提升坦克戰力的關鍵,就和發動機一樣。

「裝甲很不錯,機動性也超強,那麼火力方面呢?我想這大概是最關鍵也是你最引以為傲的吧?我說的對嗎?沙什穆林同志。」

的確如馬拉申科所言這般,沙什穆林故意把最關鍵重要的火力屬性留到最後去講,其實很大程度上是有「最強的優點要留到最後壓軸出場」這樣的想法的。對於熟知IS7的馬拉申科來說,這樣的事其實並不難以猜到。

被馬拉申科一語說中了小心思的沙什穆林多少顯得有些不好意思,不過有一說一,自己最自豪之處確實也就是這260原型車強大、具有突破性的火力了,甚至比裝上了超強發動機之後的機動性還要更加值得吹噓。

「被您說中了,將軍同志,事實也確實如此。」

帶著馬拉申科一路繞到了坦克正前方、站在箭簇型的車體首上裝甲板一旁,仰頭看著頭頂上高懸的那門又粗又壯超大管子主炮的沙什穆林,不論是眼神中亦或是話語間都充滿了無比的自豪之情。

「紅海軍的同志們幫人幫到底、好事做到底,不光為我們提供了一台超強的適配發動機原型,而且還給我們提供了同樣強大的主炮,就是這個,130毫米的驅逐艦艦炮。」

艦炮上車,這是個長久以來一直存在於蘇聯紅軍當中的經典議題,實際操作的例子倒也確實不少。

比較著名的一個例子便是SU-100Y坦克殲擊車,這玩意兒用早期重型坦克的底盤直接扛起了130毫米驅逐艦艦炮。由於技術不成熟加上是試驗性工程車等原因,實際建造完成的SU-100Y原型車並不算完美,甚至可以說是缺點很多。

比如說車體臃腫龐大,無炮塔的全封閉戰鬥室再加上這門沉重的130毫米艦炮,使得這玩意兒的實際火力反應表現比預想中還要差。

「一炮遮百醜」這話說的是沒錯,但SU-100Y這玩意兒何止是百醜,渾身上下除了這門炮確實夠強以外,剩下的幾乎就沒有一處是令人滿意的,縱使這門炮再怎麼牛逼卻也依舊遮不住這麼多的優點。

所以理所應當的,SU-100Y在造完了原型車並進行了幾輪測試、收集完了測試數據之後,很快就被請進了博物館裡當做蘇聯裝甲車輛發展史的一個見證品。

整個項目到這兒也就算完事了,往後再也沒被提起過。不過在其身上所積攢下的有關130毫米艦炮上車經驗,卻是對後續未來的紅軍裝甲車輛起到了很好的探路和參考效果,甚至於就連IS7的武器系統設計也從中受益頗多、借鑒了不少。

「基於SU-100Y的失敗經驗,並一定程度上參考了德國佬對大口徑主炮的上車經驗,就是那個128毫米主炮的獵虎。我們對260工程的武器系統進行了諸多優化升級與革新設計,重點是要加強這門笨重主炮的靈活性,SU-100Y當初失敗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這個。」

不急於介紹這門主炮到底有多火力強勁的沙什穆林,選擇先講清楚主炮設計的過程中少走了哪些彎路,這話倒是確實引起了馬拉申科的興趣。

「等等,我要是沒理解錯的話,你的意思是說.是說這門主炮,或者說裝備這門主炮的巨大炮塔擁有高度的靈活性,實戰火力反應速度很好,是這個意思嗎?」

整個武器系統的實戰反應靈活性其實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挺複雜的一件事,這其中是要講體系,而不是說主炮輕了一些、火控系統改良了一點就能搞定的事。

主炮、火控、方向機、高低機、甚至還可以把光學觀瞄的人機功效也算進來,能把這些關鍵要素全都做到強大,那才能真正是說這個武器系統的實戰反應靈活性做到了很高。

如若不然的話,木桶效應的道理大家都懂,決定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的不是最長的那塊板子、而是最短的那塊。以上這些關鍵要素裡要是有一環沒跟上、出了岔子,那麼整個武器系統的實戰反應靈活性就會大打折扣,即便做的最好的那項再怎麼強力都於事無補、屬實白搭。

舉個例子,假如260工程原型車的方向機和高低機都不錯、速度很快,主炮本身對炮塔的適配和體積縮小等方面也都做的沒問題,但唯獨就是光學觀瞄系統的人機功效做的不到位。

車長找著目標下達鎖定瞄準命令,炮手眼瞅著面前的觀瞄著急上火,但就是視野受限有問題、找不到目標,遲遲開不了火進而錯失戰機。

真要是這樣的話,你就是其它部分做的再好也白搭。

武器系統的實戰反應靈活性已經被最拉胯的那個子系統拉低了上限,炮手再怎麼牛逼,那也沒辦法突破這狗血設備的極限。該蹩腳還是得蹩腳,充其量就是老兵用著比菜鳥純抓瞎強一點、但仍然很不舒服。

馬拉申科聽到沙什穆林這話之後,心中第一個反應就是「這哥們應該是很清楚地意識到這點並考慮到設計當中了,否則不會這麼說」,並緊隨其後朝著沙什穆林試探性發問,想要求證結果。

事實真相倒也確實不出馬拉申科的預料,沙什穆林的確把整個系統的綜合水平做得很好,光是這接下來的話就是一番絕對信心十足的模樣。

「確實可以這麼說,將軍同志,但是這還得到車裏才能一探究竟。」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