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妖神在唐朝》第181章
看完結好書上【完本神站】地址:免去追書的痛!

這時才無拘無束地笑起來,和一個剛剛成人的大男孩沒什麼兩樣。

就在剛才,他的心裏還在倒海翻江地想著東方朔獻策中許多似曾相識又似懂非懂的問題,而現在,當他作出去召東方朔來長安的決定時,心中才算真正地踏實了許多,那種孤獨感和焦慮感,頓時好像無影無蹤。

李家的未央宮大殿是一座能夠聚集滿朝文武的宮殿。李高祖劉邦當初剛得天下,讓蕭何建造宮殿時,一再吩咐,要以秦為鑒,不可大興土木,皇宮要以緊湊、適用為宜。那蕭何果然把宮殿群體修建得甚為緊湊,但唯獨這個未央宮,修得非常龐大。劉邦當時見了,還很生氣,怪罪蕭何太鋪張;而蕭何則說:「現在我把未央宮建得大一些,一是為了顯得帝王氣派,二是讓後代的子孫們覺得夠用,讓他們覺得無以復加,免得後來有好大喜功者再行興建。」可是這樣一來,從未央宮到后宮,就顯得甚為窘迫了,只有數十步之遙,李家的天子們,剛才還在昭陽宮與皇后相會,馬上就可到長樂宮去見過太后,而從太后處再到未央宮正殿,也不過片刻功夫。再說這未央宮,殿邊有個耳房似的小廳,叫宣室,是皇上非正式召見大臣議事或與心腹們說悄悄話的地方,和后宮之間有走廊相連。而在正殿之前,專修了一座承明殿為門戶,讓那些來候早朝的人在此休息,準備奏章;或者安排不是朝官而等待接見的人物和外國使節,在此等候。

這天東方剛剛發白,早有一行人在此等候。地上堆著許多書簡,幾個學生似的人在一旁恭敬地陪著。一人居中而立,這就是名動天下的廣川大儒董仲舒。

根據大弟子公孫弘的建議,董仲舒今天帽兒高高,衣著寬大,叫做「峨冠博帶」,準備等候皇上重重封賞,給一個大大的官兒。公孫弘如今已是殿前負責文書詔命的博士,他和皇上的秉筆太監所忠一內一外,一個宣旨,一個草詔,只要郎中令再一首肯,皇上的詔書就出去了,天下將為之震動。公孫弘官位三品,僅次於郎中令王臧,再升一格,就逼近禦史大夫趙綰和宰相竇嬰了。在董仲舒師徒看來,沖著一個多月前皇上對他奏章的喜愛勁兒,董仲舒今天少說也要封個和郎中令並駕齊驅的中書令,說不定還能和竇嬰來個分庭抗禮,弄個左右二相的局面來。所以,當凌晨雞叫頭遍時,董仲舒就起身沐浴,準備入朝了。而公孫弘更是鞍前馬後跑個歡快,他們到承明殿時,整個殿內還黑黢黢的,大約半個時辰,眾官員才陸續到來。而公孫弘當著百官之面,不時地給他的老師彈彈帽子,撣撣灰塵,好像馬上就會封侯拜相一樣,惹得衛綰、莊青翟等幾位常在太皇太后身邊跑的老臣們很不自在,心裏酸酸的,鼻子氣哼哼的。好在竇嬰是個很有胸懷的人,他一到來,就向董仲舒施禮問候,其他人也只有隨之禮遇,即使是不太服氣的老臣們,或前來搭訕,或敬而遠之,倒沒鬧出什麼亂子來。

上朝時辰已到,未央宮裏動靜漸多。所忠一句「皇上駕到」,引得大臣們魚貫而入,山呼萬歲。不知皇上今早是被皇后阿嬌纏得太緊,還是昨晚攻讀甚遲,心不在焉地應付幾句,竟忘了今天要宣董仲舒上殿的事,見眾大臣沒事要奏,便示意所忠,準備退朝。還是竇嬰,屈膝稟告:廣川大儒董仲舒已應召來朝,正在外邊等候。

皇上這才想起今天要召見董仲舒的事兒。廣召天下賢良方正之士,這是他登基以來燒的第一把火,效果確實不錯,天下各類人才狗才奴才蠢才蜂擁而來,上到八十歲的齊國轅固老人,下到身高尺余的小不點兒的侏儒,把長安的客舍旅館,擠得處處爆滿。正當小皇上高興的時候,他的母親首先不安起來,幾次將兒子叫去,再三提醒:不可違了祖宗無為而治的法度。他已知道老祖母太皇太后為此大不滿意,兩隻瞎了多年的眼睛居然越睜越大了。還有他的舅舅、太尉田鼢,本來也是不滿黃老的什麼也不做那套治國之法,拚命慫恿外甥有所作為的,如今聽了太后的旨意,一個勁兒地往回縮。可是,路得往前走,下了詔就要有結果,不然滿京城的才子們,不能再來一道詔書打發回家啊。禦史大夫趙綰和郎中令王臧兩個人,倒是不管這麼多,,死活也要往前走,整天勸皇上重用儒生,冊封賢良,快快重用董仲舒。董仲舒三個字,原來是可以讓皇上一聽就興奮的,如今卻成了他耳朵中的繭子,怎麼摳也摳不掉了。無奈地將他再召上。封他個高官吧,太皇太后不幹;封個小官吧,他的得意門生公孫弘和眾人都看不下去;不封,當然更不行。為此,他昨晚整整想了半夜。加之最近那個要當武帝的念頭時刻縈繞於懷,他更覺得董仲舒等大儒未必那麼重要了。所以,今天一上朝,他就忘了這件事,竇嬰一提起,他倒有點奇怪了:怎麼這個酸乎乎的大儒最近沒有生病呢?

董仲舒還是被隆重地召上殿來。他邁著方方正正的步子,三叩九拜地走近聖駕所在,從大殿到武帝跟前,所走的時間足足有別人的好幾倍。上次朝見時,他的這種畢恭畢敬的方式讓小皇帝十分滿意,他曾想過,應讓所有的官員們都這樣對皇帝頂禮膜拜才對,所以那天龍顏大悅。而今天,武帝看到這個樣子,心裏著實著急得很,好好的時間都被他給浪費了,如果大家都用儒家的這些禮節,大好的光陰豈不白白扔掉了許多?如果是邊關有十萬火急的事情,文武大臣們都像他這個樣子三叩九拜地來議事,豈不是什麼都被耽誤了?想著想著,他的心裏無奈地樂了一下,居然連對董仲舒說聲「平身」的話也忘了。好在所忠及時地扯了一下他的龍袍,他的目光才從未央宮的大門移到面前貼著地的高帽子上。

「平身吧,董愛卿。有什麼高見,朕洗耳恭聽。」

(本章完)

《完本》網址:書友超喜歡的【全本】書籍站,手機可直接下載txt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