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李如初回憶錄》澳宋:揚帆起航 第五章 槍與軍事改革
「嗚!」

隨著汽笛聲響起,蒸汽車頭噴湧出仿若夏季的北海灣市常見的烏雲一般的濃煙,煤炭燃燒產生的熱能將溫水加熱到沸騰,翻滾的蒸汽推動著齒輪和槓桿高速轉動起來,帶動鋼鐵車輪緩緩前行。

我和江小白坐的是靠窗的上等座,他的管家則坐在靠走道的位置上看報紙。

長安距離章平市有三百多公裡,「乙」級列車大概要跑四個小時出頭。(注1)

江小白把窗戶關的小了一些,防止吹進了的風把我掛在鈎子上的帽子吹跑。現在盤踞在長安城上空的烏雲已經化為大雨,劈裡啪啦地打在鐵皮車廂上,發出令人久聽欲睡的聲音。

江小白示意我靠近他,以便我在雨聲中聽清楚他說什麼。

「你的畢業論文是不是寫的和線膛槍有關?」他問。

我點點頭道:「對,題目是《關於在數年內推廣線膛槍的作用及線膛槍的戰術的討論》,當時發表在校刊上。」

江小白微笑著從管家手中接過一本雜誌,翻開後遞給我:「你看,這是最新一期的《輕步兵》,上面已經宣佈要逐步換裝共和1628型線膛槍了。」

我接過來快速瀏覽一遍,聳聳肩:「上面要現在海峽殖民地和群島殖民地全面換裝,然後是本土。要輪到我們的中國總督區,那沒準已經是本世紀四十年代或者五十年代的事情了。」

「但是為什麼要在赤道殖民地先換裝?打那些未開化的土人還要用線膛槍的?」

我解釋道:「因為海峽和群島兩個殖民地被統治已久,上面的成建制的反抗勢力早就在上個世紀被清理乾淨了,還在頑抗的都是一些熱帶叢林裡的土著和遊擊隊,打他們第一是發動大軍去圍剿效率很低,軍費又貴,算起來不值得,第二就是他們所在的地形不適合使用線列步兵。」

「你看最近幾期的報紙,上面關於殖民地國民購買槍支的補貼又提升了,這大概是鼓勵移民們自費購買線膛槍,以自衛隊的形式去清繳土人。」

江小白點點頭,又問道:「那以後的戰術也要變了?」

「那是自然。」我笑道,「我們讀大學的時候不也見過線膛槍嗎,那時候用擴張彈的有效射程都有400米以上,現在的共和1628步槍估計能打五百米。」

「要是用能打一裡遠的步槍,還拖到互相能看清楚對方面孔的30米再開槍,這樣的軍官要被送上軍事法庭的。」

「在我的論文裡我就提出,在線膛槍被廣泛裝備給陸軍士兵後,士兵們的第一次齊射距離應當在200-250米(注2)。在這個距離上,士兵們在靜止狀態時的首次射擊命中率是最高的。而在第一輪齊射後,士兵應當立即轉入自由射擊狀態,裝填好子彈後即自主尋找目標射擊,無需等待軍官指令。」

「為什麼要放到兩百米再射擊?線膛槍的有效射程不是有五百米嗎?」

當時我愣了一下,覺得就算江小白是個學港口管理的海軍,這種問題也不該問出來。後來我想明白了,在滑膛槍還主宰著戰場的當時,絕大部分的軍人都沒有意識到要給敵人留一段輸出距離的戰術要點。

「因為我們要考慮到對敵人的殺傷量啊。」我有些苦口婆心地解釋,「如果在五百米外就開始射擊,一方面是那麼遠很難擊中目標,另一方面是在五百米的距離上開始殺傷敵人,敵人很容易就會失去進攻的慾望,轉而開始撤退或者直接逃跑。這兩種情況下,我們最好只能打出擊潰戰,差一點的還會被對方成建制地撤離,我們連追擊都很難——因為我們要先跑完五百米的相對距離。」

「相反,如果我們在兩百米左右開始射擊,敵人就會進入兩難的局面。若是要一鼓作氣直接衝上來打排槍或者近戰,他們必須在我們的精確射擊下位移接近兩百米。」

說到這裏的時候,我想起了英國的龍蝦兵,當然此時還沒有這些穿大紅色軍裝的精銳步兵。如果我有朝一日能看到澳宋共和國的遠征軍踏上不列顛的國土,不知道龍蝦兵們能不能扛著燧發槍挺近到線膛槍射手30碼範圍內。

我繼續說道:「兩百米的距離,如果要保持隊形的話,敵方每秒大概只能走兩到三米,就需要大概80秒的時間。而一分鐘足夠我們打五輪(注3)。」

說到這裏,我和江小白都笑起來。顯然,能抗住殺傷力越來越大的線膛槍齊射五輪還能保持隊形的軍隊,這個世界上是不存在的。

或許只有澳宋最精銳的近衛軍才有這樣的紀律和士氣。

「若是對手在我們兩到三輪的射擊後開始逃跑,那就更好了,我們的戰士可以繼續心平氣和地射擊他們三百米,就像我們在秋天去射野鴨一樣。」

我聳聳肩:「那三百米就是他們的死亡長廊。」

江小白輕出一口氣,向後靠在椅子上,抬頭看著車廂頂,一副沉醉在射野鴨的戰場上無可自拔的樣子。

我一口氣給他複述了一遍自己的學士論文,也有些累,接過管家遞來的菊花茶便一口飲完。

「先生。」

身後傳來一個聲音。

我連忙起身,看向身後。

和我打招呼的是一位男士,大概三十齣頭,穿著淡灰色的漢服,戴著一副金絲眼鏡,眼睛很有神。他向我伸出手:「很抱歉剛才情不自禁地聽完了您和您的朋友的聊天,我是南方軍事科技公司的經理,鄙名趙拔。」

我有些詫異地和他握手,不知道這位和我背靠背隔著椅背坐著的經理有什麼事情:「你好,趙先生,我是海軍少校李如初。」

趙拔微笑著雙手遞給我一張名片,道:「剛才聽李先生談及線膛槍的戰術,鄙人內心深有感觸,不知李先生是否願意繼續賜教?」

他問了問我身邊的座位是否有人,得知江小白將它一起買下來後,便提出希望能以雙倍價格買下那個座位。

「不用客氣,先生。」江小白起身和他握手,「您願意坐的話,就過來坐吧。」

趙拔謝過江小白,繞過椅子坐在我旁邊,微笑著指著桌子上的雜誌說:「您看,國防部即將列裝海峽殖民地的線膛槍就是本公司負責生產的。」

我看了看,還真是,就笑道:「沒想到共和1628的產家就在我們身邊,看來剛剛是班門弄斧了。」

他搖頭笑道:「哪裏如此,李先生身為一名海軍軍官,對線膛槍的戰術反而比我們接觸的絕大部分陸軍軍官還好。說出來不怕您笑話,有不少灰衣服還想著搞排隊槍斃。」

灰衣服是對陸軍的蔑稱,看來這位經理對他們怨氣不小。

「您覺得線膛槍的戰術還有什麼需要修改的嗎?」他問,「我們願意向您支付報酬。」

我想了想,便說:「隨著線膛槍逐漸普及,排隊槍斃戰術應當被快速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全面的散兵戰術。」

「您指的是獵兵?」趙拔微皺著眉頭問。

「是的,就是類似現在的線列步兵前方,那些負責騷擾敵人陣列的獵兵。」我說,「以後應當取消線列步兵,轉而將他們轉化為以三人為一組或者五人為一組的散兵。」

「我們目前採用線列步兵戰術,其原因並不是齊射能提高命中率或者能增加消滅敵人的速度,而只是因為滑膛槍單獨射擊命中率過低,敵方士兵看到身邊的人一個一個倒下,其產生的心理衝擊遠遠小於一下子倒下一排人。」

趙拔似乎有些明白過來:「對的,我在陸軍裡聽到的解釋也是如此,現在的齊射是為了摧毀敵人的心理防線促使其崩潰逃跑,而不是單純地為了消滅人。」

我笑道:「正是這樣。但是當我們列裝了線膛槍,特別是後裝線膛槍後,士兵的獨射殺敵效率已經得到了爆炸性的提升,這時允許他們自由射擊,完全能夠在敵人崩潰之前射殺足夠多的敵人。」

我又推薦他看看我的畢業論文。國立海軍大學北海灣分校是全國頂級的海軍院校,校刊還是非常有名的,想找到前幾年的刊本還是比較容易的。

注1:根據《1625年度火車提速規定》,乙級火車的平均速度是80千米每小時。

注2:《擴張彈射擊命中率統計表》,國防部第一輕武器局,1628年12月月刊。

注3:《共和1628型線膛槍射速表》,國防部第一輕武器局,1629年1月月刊。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