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李如初回憶錄》日本:帝國主義の懲罰 第七十三章 西南諸藩會議
5月10日上午,北九州城內。

這座剛剛經歷了戰火的城市已經恢復平靜,在戰國時代的混亂中成長起來的日本平民們對紛爭的戰局非常適應,現在再次熟練並且麻木地為了生活而工作著。

在幾天前的夜戰中,跨過淺淺的馬關海峽偷襲北九州的長州新軍沒有破壞港口。這座九州北部第一大的海港如今也在正常運轉,將大量來自台灣和江南地區的商品輸入九州島,同時將從城內搜刮出的大筆白銀和黃金運走——這是長州藩佔領軍先手支付的資金,用於在後續的一個月裡訂購大批軍火。

快十點的時候,我和錢然乘坐的致遠號戰列艦慢慢駛入港口。此次我們是作為澳宋方面的軍方代表來參加會議。這次會議的與會人員除了國防軍海陸軍方人士,還有我國許多公司的經理、反幕府聯盟的佐賀藩、平戶藩、長州藩,還有處於幕府陣營的小倉藩、熊本藩、柳川藩,以及中立陣營的一堆無需多提的小藩。需要註明的是,目前被全境佔領的柳川藩是沒資格參加這種會議的。

會議地址是北九州城內的一家澳宋式酒樓。這家酒店是戰前由我國商人開設的,戰爭爆發後被貪婪無恥的細川家霸佔,現在自然要物歸原主。

原先像這樣重大的外交場合,總督閣下也是需要出席的。只是從歐洲一路漂洋過海來中國總督區的新任司令兼下一任總督會在近幾日抵達台灣,秦總督要在台北舉行歡迎儀式,所以這次隻委派了他的副官作為全權代表前來。

總督的副官姓杜,單名一個「舟」字,和我在總督府裡有一面之緣。此刻,杜舟正和我們坐在同一輛馬車上,趁著趕路的時間最後統一一下意見。

很快,馬車便停在了飛雪大酒店門前。穿著軍禮服的士兵走上前來,輕輕拉開車門,一隻手抵在車門頂部防止我們下車時碰到腦袋,一手按在胸前行禮。

我向他微笑一下,從右側下來,伸手輕輕調整一下胸前的功勳章位置,和錢然並肩踏上撲在酒店門前的紅毯,朝室內走去。

此時日本已經進入夏季,穿著一身嚴整華貴的校官禮服無疑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幸運的是酒店內佈置了很多冰塊盆子,放下簾幕後能明顯降低溫度。

杜舟帶著我們走到位於三樓的會議室前,向我們示意一下,隨即一名侍者便高聲唱名道:「中國總督區總督特使,杜舟先生到!」

紅木製成的大門緩緩開啟,一聲黑色宋裝的杜舟踱入會議室,向已經在座位上等候多時的二十幾個藩主微微頷首,然後保持著高傲的態度走到主位上坐下。

「國防軍海軍代表,錢然中校到!」

「國防軍陸軍代表,青松子爵世子李如初少校到!」

我朝錢然齜牙笑了一下,立即變換出一副「完全符合貴族和勝利者的傲慢冷肅的」表情,和他一起大步踏入室內,以銳利的目光掃視一圈,才走向位於杜舟左右側的位置。

等我們坐好後,杜舟才淡淡地說:「好了,既然大家都到齊了,會議就開始吧。」

門外,兩名侍者慢慢關上沉重的大門,將無數光明或黑暗的政治交易隔絕在門後。

這場會議...或者說談判持續了兩個多小時。中午快一點的時候,所有藩主參加的大會議才終於結束。

在一樓吃了一頓自助餐後,各個藩主可以自由交流...不過這群老狐狸都曉得,所謂「自由交流」不是讓他們自己跟老夥計們湊一起追憶似水年華,而是說「澳宋官員們可以自由挑選交流的對象」。

於是他們要麼是幾個有相同利益訴求的人聚在一起,要麼是乾脆借故回到酒店上層的房間裡,等待可能的上門訪問。

於是又是一番數個小時的談判、撫慰、承諾和威脅。

在這裏我還是要深深地感謝我的母校。國立海軍大學北海灣分校,嗯,確實在注重培育優秀海軍軍官的同時,投入大量精力和資源來鍛煉我們的外交和政治能力——這對我和錢然在本次會議中非常重要。(當然,我那個貴族老爸在我小時候的家庭教育方面也是下了大力氣)

晚餐時分,負責跟各個勢力代表接觸的外交人員已經撰寫好了一系列的條約內容。我在這裏為大家羅列一些比較重要和有代表性的。

首先是和我國的親密盟友長州藩的條約:《澳宋-長州北九州條約》

第一條:本條約具有優先性。凡與本條約相悖之澳宋共和國與長州藩之前簽訂之條約之相關條款,一概以本條約為準。若無與本條約相悖,則之前兩方簽訂之條約依然有效。

第二條:毛利家族是長州藩唯一合法、並將永遠合法的統治者,澳宋共和國保證毛利家族在長州藩的統治地位不受動搖。

......

第八條:澳宋共和國將以優惠價格為長州藩提供軍火,並將接納長州藩軍事人員前往濟州陸軍學校和台北海軍學校進修,相關詳細內容見【附錄一】。

第九條:澳宋共和國將接納長州藩加入「西南諸藩經濟互助條約」,並按規定給予長州藩「創始加盟藩」的地位和待遇。

......

第十七條:長州藩將允許澳宋共和國駐軍馬關,並且允許澳宋共和國在馬關城另外修建一座軍港。其中,這座軍港將不對長州藩開放。具體駐軍規定見【附錄二】。

......

第二十一條:長州藩一次性支付澳宋共和國價值五萬兩白銀(注1)的軍費補償,可以以貴重金屬、農牧漁業產品和各色原材料支付。

這二十一條,共一百零三款條約,後來被簡稱為《二十一條》。它是我國與西南各藩乃至於和德川幕府締結條約的基礎。

另外值得專門記述的是,我國與西南諸藩共同簽署的《澳宋共和國、九州及長州地方諸藩聯合聲明》和《西南諸藩條約》,在法律意義上宣佈德川幕府對我國日本管理地的武力入侵已經完全結束。嚴格來講,下一階段我軍對江戶的威懾已經是另一場戰爭了。不過在史學上,更多地把它作為第一次宋日戰爭的延續,並不命名為「第二次宋日戰爭」。

在簽署完一系列條約之後,整個九州島和本州西部的長州藩,實質上已經或主動或被迫地脫離了幕府的管轄,成立了一個名叫「西南諸藩公約組織」的聯盟(簡稱「西盟」)。這個組織將由澳宋共和國派人擔任常任主席,佐賀藩、長州藩、熊本藩、薩摩藩四藩作為創始加盟藩,其餘各藩一律作為普通加盟藩。在西盟成立後,各個加盟藩內發生的一切矛盾,必須在聯盟內部通過和平方式解決,澳宋共和國將監督這一規定的落實。

同時,各加盟藩必須遵照聯盟內部的規定進行裁軍,還要按月支付軍費到聯盟帳戶內,用以組建由主席團直接統率的「西盟快速反應部隊」。這支部隊在正常情況下只會對非加盟藩作戰,但是「在必要時」也會對不服從聯盟規定的加盟藩進行懲戒。

最後,在西盟成立的會議上,各藩代表表示將捐棄前嫌,一同團結在以澳宋為核心的聯盟旗幟下,為在日本一地建設建成富強和諧的先進區域而奮鬥...並且與會各藩全部同意,在戰後要將四國地區作為征討的主要方向,爭取儘快將被幕府殘酷統治的四國人民解放出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