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李如初回憶錄》澳宋:揚帆起航 第十九章 啟程
3月1日,北海灣市某軍港。

我戴著一頂草帽,臉上架著一副墨鏡,一邊伸手解開襯衣最上面的扣子,一邊看著站在面前的陸軍士兵們。

陳尚奇站在我側後方,向我介紹此次將運往遼東的士兵情況。

昨晚我出席了輪換士兵的動員會,算是和這批新兵們見個面,讓他們認識一下自己的團長。會上我講了一番遼東的戰略情況和我們已有的部署,安慰一番新兵們遼東其實並不危險,雖然目前是我大宋除了北美洲殖民地以外第二遠的控制區域,但他們將面對的敵人卻遠比西班牙或者葡萄牙人弱小,不過是一群小部分拿著粗製濫造的上一個時代的火器,大部分還是用著比中南半島土著好不了多少的弓箭長矛的。

說著說著我把剛見到的陳尚奇拉出來做介紹。這傢夥之前在我手下當連長,金州之戰時指揮陸戰隊的步槍連,在二十幾米的距離上被某個運氣比較好的建奴射了一箭,結果連身上的盔甲都沒穿透,倒是被撞倒在地上扭了腳,撐著拐杖過了一周。

現在還是早上,熱帶的海風吹來尚有點涼意。士兵們吃完早餐後就整隊來了港口,正在排隊登船。

這次運輸是搭乘太平洋艦隊組織的例行運輸艦隊,要派往西太平洋地區的士兵會一起出發,在途中再分開。

往遼東的軍隊會登上「華運020」和「華運021」兩艘運輸船,和我們同行的還有要輪換到南海總督區的一個陸軍營。他們會和我們一起到呂宋,也就是西班牙人說的菲律賓,然後往西北方向去廣州。

運輸船上發來旗語,我扯著嗓子喊了一聲,連長們立刻結束了休息,開始組織士兵登船。

這次的運輸船已經是蒸汽混合動力的新船,在無風帶依然可以保持速度,不至於像以往一樣慢吞吞地挪動。

隨著士兵們登船完成,運輸船拉響汽笛,滾滾黑煙在海風的吹拂下飄揚起來,近千噸的運輸船開始駛離澳洲大陸。

那時我站在高層甲板上,軍官們都在巡視士兵的船艙,只有我一個人在悠閑地看著慢慢遠去的本土。

運輸船要到外海去匯合,到時候還要在海面上停半個多小時,等到船隊集合後再由幾條驅逐艦護送。

其實這一路上真不用護航。船隊要沿著北方省(新幾內亞島)西部海岸線行駛,再經過呂宋總督區西海岸,然後由巴士海峽進入歸屬中國總督區的台灣,最終抵達旅順。一路上都在我國的絕對控制區,根部沒有什麼海盜或者敵國海軍的威脅。

接下來是一段長達兩個月的漫長航行。為了避免士兵們產生心理疾病,船隊會在一些港口城市停泊,並讓士兵們上岸放鬆幾天,再繼續旅程。

不過現在討論什麼時候能上岸還為時過早。剛上船的士兵們還處於進入新環境的興奮中,尚未從水手們戲謔的笑意中感受到海上生活的枯燥和乏味。

事實上,在此時的歐洲,「遠航水手」幾乎就是流氓的代名詞。漫長的枯燥生活使得船員們不得不通過一些不那麼文明的遊戲緩解壓力,諸如賭博和基情等活動便在水手中流行起來。

當然,在澳宋,這類容易引發衝突和素質下滑(還有使士兵們的感情變質)的業餘活動是被嚴格禁止的。

由軍樂團和雇傭的戲曲劇團將會為船上的生活帶來繽紛的色彩,每晚舉行的音樂表演和各類戲劇能大幅度地改善士兵們的心理狀況。

我親自安排了明國四人的船艙,有意識地把吳堅忠和另外三人放在不同樓層。

吳堅忠是個很聰明的人。在之後的航行中,我多次單獨和他談話,他也很快明白了我,或者說是軍方,對他的意思。

我國從獲取第一塊殖民地開始,就一直注重扶植當地土著中的一些人成為首領。在土著勢力弱小的地方,我們傾向於直接推翻原有的統治集團,選擇一個傀儡成立政府,(比如呂宋和後來的斯裡蘭卡)等到消化完畢後再將之廢除。而在土著勢力比較強大的地方,例如明國和之後的印度,我們則扶植一些願意合作的土著做代理人,讓代理人自己爭奪權力。

說到這裏,可能有一些年齡比較小的讀者不了解那時的殖民地劃分制度,我在此簡要介紹一下。

首先「殖民地」是一個統稱。我國對於統治區域有一套具體的細分標準,即「本土」,「殖民地」,「總督區」以及「管轄地」。

其中本土自然包含澳洲大陸,東方省(新西蘭)和北方省(新幾內亞),是我國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地區。

殖民地在1627年初的時候,包括群島殖民地,(除了蘇門答臘島和蘭芳島以外的印尼群島),海峽殖民地(蘇門答臘島和馬來半島南部)。它們是預備的本土範圍,同化程度很高。

總督區則包括了蘭芳總督區(蘭芳島),南海總督區(明國海南島,廣東大部,廣西大部,安南大部),呂宋總督區(呂宋群島),中國總督區(明國台灣島,山東小部,遼東半島南部,朝鮮西部,琉球群島),東印度總督區(緬甸南部,安達曼群島,印度東部沿海),南美洲總督區(智利大部,阿根廷大部,面積非常大)。其中呂宋總督區有些特殊,之後會介紹。

總督區的功能主要是建設城鎮,吸引移民,開發荒地,以及消滅或者同化土著,攫取經濟利益。

管轄地比較少,包含斯裡蘭卡管轄地(斯裡蘭卡島,很快會被併入東印度總督區),日本管轄地(九州島西部),和北美洲管轄地(夏威夷群島,美國西部沿海)。管轄地的存在意義,大約就是展示我國在當地的存在感,建設一些軍事上的堡壘和基地,在國民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以及作為阻止歐洲殖民者擴張的防線。

我國在統治區域的軍事力量,包括我國本土軍隊,他們的優先度最高,待遇最好,當然戰鬥力也遠遠超過其他軍隊。

其次就是廣大的附庸軍集團,包括協從軍(以前宋帝還在時叫做「皇家協從軍」,簡稱皇協軍。在實行共和製以後改名為「協從軍」。)這一部分軍隊主要是有著華夏血統,並且沐浴在中華文明光輝下的附庸軍隊,比如中國總督區的東江鎮,在日本和南洋徵召和組建的華裔雇傭兵等。他們享有僅次於本土軍隊的待遇,不用被投入一些有去無回的戰場。

再次就是附庸軍,包含那些血管裡沒有留著神聖華夏族血液、但接受華夏文明照耀的民族組成的軍隊,比如日本和朝鮮人、安南人、南洋族裔以及一些女真人和蒙古人,甚至還有在美洲雇傭的印第安人。他們就得乾臟活累活,沒有什麼所謂的尊嚴,在需要的時候要時刻準備著為了偉大的澳宋獻出生命。

最後就是雜兵,正規名字是炮灰軍,主要成分是在南洋抓獲或者強製徵召的猴子們。由於不具有華夏血統,也沒有受過華夏文明的光明,(再加上很多歷史原因)他們基本就是用在必死的戰鬥中消耗敵人士氣的。還有少數是沒錢贖回的白人俘虜,和一些罪大惡極的建奴。他們要在戰鬥剛開始的時候被趕出去衝擊敵人陣線,或者在攻城的時候被強迫去填平敵人的壕溝,算得上是人形工具,一群奴隸罷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