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李如初回憶錄》明國:風起遼東 第九十三章 重兵雲集
西元1629年5月24日,旅順。

距離總督府發出動員令已經有一段時間。從一周前開始,陸續趕到的軍隊便讓往日肅穆冷清的旅順變成軍旗的海洋。

5月17日,從台灣出發的國防軍第一團——也就是我的團,第二團,抵達旅順。

5月18日,從濟州島出發的國防軍一個營抵達旅順,一起抵達的還有自九州抽調的一個重炮團。這三團一營共同組成國防軍遼南旅。

5月19日,從山東出發的登州協從軍第二團(登州團)、三團(青州團)抵達旅順。先前抵達長生島的登州軍第一團(萊州團)直接停駐長生島,沒有前來旅順。這三個團加上朱國斌的獨立騎兵營共同組成山東旅。

5月21日,東江軍遼南旅動員完成,分別前往長山列島。

5月22日-23日,從九州島出發的日本附庸軍、從鐵山出發的朝鮮附庸軍陸續抵達,他們被以民族為單位劃分成朝鮮師團和九州師團,各轄有三個步兵團。

至此,本次戰役的所有陸軍力量已全部整合完成。不算沒有人權的附庸軍部隊,我軍已有8個步兵團,1個重炮團,以及由登州軍和東江軍共同編成的1個騎兵團,人數接近一萬四千人...要是算上附庸軍,人數妥妥超過兩萬。講道理,參謀部一鼓作氣動員這麼多軍隊,橫跨兩個協從軍兩個附庸軍軍事,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審查他們的軍事技能和組織能力,整合國防軍手底下的各個體系,為日後完全同化做準備。嗯,要是目的是為了跟後金乾一場的話,那後金的歷史可以在6月內結束了。

在後金被滅亡後的幾十年歲月裡,很多歷史學家和軍事學家一直有一個疑問,如此強大的澳宋軍隊,為什麼在面對後金的進攻時一直消極抵抗,指揮官們的目的似乎僅僅依託金州防線擋住後金。而在後期發起斷頭台行動時,我軍又如何在那樣大的優勢下,被已窮途末路的後金軍隊突圍,錯失聚殲建奴的大好機會?

我在前幾版回憶錄中,對此一直避而不談。現在,根據最新的解密規定,我將在這一版中詳細回答讀者朋友們的問題。

首先我要介紹的是斷頭台行動的提出者,時任遼南集團軍司令的齊武少將。

在我之前的印象裡,齊武將軍是一個很古板的人。他留著漂亮的八字鬍,頭髮總是梳理得很整齊,衣服沒有一絲褶皺,任何時候都把最上方的風紀扣扣好。但這樣一個嚴肅的指揮官,卻在戰前的戰略會議上提出了斷頭台那樣一個堪稱瘋狂和大膽至極的計劃,實在是讓我們感到驚愕。

斷頭台行動是一個足以載入史冊的計劃,它是我軍歷史上第一次付諸實踐的海陸鉗形攻勢——雖然這種理論之前就有人提出。我曾和齊武將軍的參謀長穆懷安大校交談過,從他口中得知了齊將軍提出計劃時的場景。

————————————————

穆懷安記得那是一個下午。當時實際負責指揮集團軍的澳宋軍官們都集中在會議室裡,對著一個巨大的沙盤和地圖討論戰術(注1)。那時候大家已經連續幾天開會,屋子裏的窗戶全部打開,海風將白色的窗簾吹得飄起。室內的人們解開領口的扣子,將衣袖挽到胳膊肘,不時大聲發出爭論。

齊武從中午開始就在盯著地圖,不時走到沙盤處,和海軍方面派來的參謀低聲交談。穆懷安和齊武是多年的老搭檔,從在歐洲時就一起配合。他早已注意到齊武的不尋常,這個老夥計眼睛裏一直有危險的神色,嘴角因為興奮帶著不經意地微笑,面上泛著紅光,顯然已經有了腹案。

「懷安。」他發聲打斷了軍官們的討論。所有人都沉默下來,目光集中在齊武身上。他眼睛一動不動地看著沙盤,又抬起頭看著掛在牆上的地圖,大步走到地圖前,雙手像螃蟹一樣張開舉起,從旅順出發,以弧線指向新金和紅咀堡:「你看看這裏,我們能不能直接佔領這裏,把後金堵在新金一線和金州防線之間。」

穆懷安雙手背在身後,皺著眉頭看著地圖。他迅速回憶了一遍海軍提供的資料,回答道:「有可能。」

齊武是知道自己的參謀長的性子,他說有可能就是「很有可能」的意思。聽到參謀長的回答,齊武眼中的神色越來越明亮。他轉過身,雙手撐著桌子,聲如洪鐘:「命令,參謀部現在以『後金被金州防線擋住,陸軍部隊從旅順出發,同時攻佔新金城和紅咀堡,並原地建立防線』為目標,建立方案。請通知中國分艦隊,請求派遣更多的海軍參謀前來配合工作!」

隨後的一周多時間裏,設置在旅順的參謀部燈火不息。從海軍到陸軍,上百名參謀不間斷地討論、修改計劃,再討論,再修改計劃。這是一個非常繁重的任務,要在建奴大部隊已經進駐北金州城,金州防線全線進入戰時狀態的時期,在這樣短的時間裏制定出這樣複雜的計劃。如果不是採用遠超同時期世界各軍事強國的參謀部制度,我們絕無可能完成這樣偉大的成就。

到了第二次金州戰役(注2)開始的第二天,參謀部已經拿出了5份詳細的計劃書交給齊武選擇。

「海軍陸戰隊即刻出發,先去西中島待命。」齊武下令,「國防軍第一團一起過去。」

「紅咀堡交給長山列島的東江鎮,隻留一個團守島,其他野戰部隊準備全部投入戰鬥。請求日本艦隊支援一些運輸船來。」

一道道命令從司令部裡發出,巨大的戰爭機器開始發出嘶鳴。成千上萬的命運從此發出改變,而沒有人知道,在我們身後,在他們身後,上億人民的未來,也將發生變化。

就在我帶領第一團前往港口準備登船時,東北方上百裏外,金州防線處,駐守的東江軍鎮江團、鳳凰團和日本附庸軍的鍋島旅團,正在和猛攻防線的建奴鏖戰。

金州防線從東到西,截斷金州地峽。這座防線長十幾公裡,由五座容納上千人的堡壘和連接它們的長牆組成。防線完全由我國的土木工程師設計,以混凝土為主體,關鍵部位已鋼筋加固,算得上是堅不可摧的壁壘。

鎮江團的團長是孔有德,他在九州和平後和一批東江軍軍官一起被調回遼南。與和倭人打戰相比,孔有德對於跟建奴打一場充滿無窮的鬥志。他爸爸在鐵嶺領導反抗建州戰死,他在南逃的路上遇到黃斯通,遂一起南下東江鎮,到現在已經和後金打滿十年。

現在是後金開始進攻金州防線的第二天。從昨日開始,孔有德就以超人的激情投入戰爭中。在後金尚未開始進攻時,他一般會待在司令部裡。這座司令部設立在南山上,海拔只有116米左右,位於金州城南一公裡,左挽金州灣,右扼大連灣,是扼製通往大連和旅順的交通要道。天氣晴好時,從司令部往下看,孔有德可以清楚地在望遠鏡裡看到金州城內飄揚的建奴旗幟。

此刻的孔有德已經進入一線。雖然金州地峽寬度有十幾公裡,但適合大軍同行的道路卻不多。他面前的是建州的軍一部,飄揚著鑲藍旗。這是金州部隊的老對手,從防線建成開始,多鐸手下的鑲藍旗就一直和他們較量,彼此早已知道對方的斤兩。

孔有德嘴裏叼著煙鬥,目光不懷好意地打量一裏外的建奴。鑲藍旗的建奴面對東江軍已經有了經驗,其他旗依賴的盾車在這裏是基本見不到的。在防線上密密麻麻的火炮面前,再大的盾車也是一個一碰就碎的蝸牛殼。這些建奴們驅使著漢人包衣挖掘坑道,以「Z」字形逐漸接近。彎彎曲曲的坑道可以防止被實心彈一通到底。

孔有德對此並不在意。後金想挖,就讓他們挖便是了。現在距離隔得遠,他確實拿坑道沒辦法。等到建奴挖到一兩百米了,現在還在靜坐戰的炮兵們就能讓老對手們感受一下大炮的滋味。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