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李如初回憶錄》明國:風起遼東 第九十六章 守城(1)
鑲藍旗東面兩公裏外,東金州灣。

停泊在這裏的旅順艦隊上,炮手們紛紛將炮口的擋板取下,露出一排排大炮。雖然說是艦隊,但實際上這支戰前才臨時編成的船隊,一共只有三條驅逐艦和十幾條炮艇。東金州灣是後金攻打金州防線的主力所在,兩條驅逐艦和七條炮艇被佈置在這裏,為守軍提供火力支援。

指揮這支艦隊的是海軍少校張維剛,我當年還在實習時便與他熟識,一個有點悶的中年人。此時張少校正站在驅逐艦的船台上,眺望著一公裏外的後金部隊。他心中一點也沒有戰時的緊張情緒,反而有點閑得無趣。遠處的防線長牆上,陸軍部隊已經在熱火朝天地開火,而他只能待在靜止的船上曬太陽。

在這個距離上,以肉眼看到的後金兵比腳下的螞蟻還小。如果他們不移動的話,張維剛還真的無法把他們和沙土分辯開來。在遠處的後金部隊和一百米外的沙灘之間,稀稀疏疏躺了一百多具殘破的屍體,以及被打碎的盾車、翻倒的大炮。這是旅順艦隊剛部署到東金州灣時,後金髮起的試探性進攻。他們倒是沒出動水師——可能這也和他們沒有水師在東金州灣有關,而是在夜間出動一些炮兵,拖拉著火炮抵近轟擊。

然後艦隊朝天上發射了照明彈。

之後就是半個小時的打靶時間。陸地上零零散散的後金炮手被他們十幾倍乃至幾十倍的艦炮集火,紛飛的實心彈如暴風雨中的雨水一樣淋到頭上。隻用了不到不到五分鐘,後金兵們便失去了對射的勇氣,一個個用最快的速度往回跑。一個連的海軍陸戰隊劃著舢板上岸,輕易地炸掉了建奴遺留在海岸邊的大炮,然後又不急不緩地回來。

在那晚以後,後金便明智地選擇和船隊保持一公裡的距離。目標超出射界的艦隊徹底變成存在艦隊,海軍們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甲板上釣魚和跳水。

嗯,果然是海軍一等人。

防守此段防線的是登州軍的青州團,團長是前任登州鎮參謀長劉破軍少校。劉破軍這次北援遼南,其實算是回援故鄉。他原先就是東江鎮收留的遼東難民,被轉移到山東後參軍,一路升上參謀長的位置。

如今已經是上午10時許,劉破軍正待在高出防線五米多的指揮台上觀察建奴。早上的時候他收到戰情分析,駐守岫岩的東江鎮守軍放棄城池,在內河艦隊的支援下突圍,沿著五重河南下出海抵達鹿島,後續會撤回東江鎮本部。岫岩沒有經過棱堡化改造,現在還是個正正方方的普通城池,火炮數量不足,守軍也是二線部隊,失守是正常的。

圍攻岫岩的兩紅旗建奴順勢南下,增援進了莊河和黃骨島堡,每日巡查海岸,防止駐石城島的尚可義(注1)部上來打遊擊。

解決了東線的隱患後,待在復州城的皇太極可以把全部精力投注在金州前線。根據最新的情報,後金這次動員的規模比之前預計的要大,八旗總共動員了接近兩萬人,其中披甲人和余丁對半分。除了後金八旗之外,新組建的漢人部隊烏真超哈也成建制出戰,戰兵人數接近五千人。不算這些戰鬥人員,各部帶領的包衣人數也超過三萬,還有約數萬人負責運送後續軍糧物資,總人數超過八萬。

以後金當時的國力來看,這次皇太極是要賭國運了。後金投入了超過一半的全國武裝力量,運輸部隊從蓋州一直延伸到復州大營,川流不息的車隊和馬隊日夜不休。後金的運輸部隊過了熊嶽驛後,便正式進入我軍的遊擊範圍,特種部隊和偵察兵的破襲無處不在。皇太極決心堅定,派出大批巴牙喇剿殺我軍。這些山林出身的獵人身手不俗,加上有主場地利,很快將我軍散兵趕出大道。

今日已經到了6月初,後金大隊抵達金州一帶已有十餘天。就在今天清晨,偵察兵報告上來後金出現進攻傾向,劉破軍便吹響集結號,自己穿戴整齊準備迎戰。根據戰後得到的情報來看,皇太極在修整一周多後直奔劉破軍所在的防線而來。他沒有任何猶豫,即便他並沒有得到相關的情報資料。

戰爭在一開始,便進入白熱化階段。第一批投入戰鬥的是正藍旗,旗主為莽古爾泰。莽古爾泰在幾年前曾經率軍攻破旅順,殺害張盤,沒想到幾年後再來,面對的卻是澳宋大軍。

曾經穿過金州地峽的莽古爾泰,現在肯定對於這裏感到十分陌生。原來的原野幾乎消失,地上的石頭樹木全部被搬走。金州防線北面的平野上,無數溝渠縱橫,最外圍是彎彎拐拐的數道攔馬溝,只有半人高,周圍沒有壘土。然後是一道大約寬一丈的深壕,挖出的土在背後堆成為土牆,土牆高一丈,是鋸齒一樣的形狀,每隔百步左右還有一個堠台,高度超過土牆不少。

那土牆上飄揚著許多旗幟,上方還有夯土的垛口,其中安裝了大大小小的火炮。牆上不時有人影閃動,卻是傳令兵在快速跑動,將上級的命令傳達給基層軍官。

越過連綿的土牆,五米高的金州防線在陽光下反射出淡淡的光彩,遠遠望去有種不真實的感覺。這道青灰色的長牆連接了朝鮮海和渤海,沒有一處地方沒有重兵把守,試圖找到薄弱之處突破,完全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中午11點多,接近12點。遼南大地已經變成後金兵的海洋,各色旗幟和甲胄鋪滿大地。後金陣線前方雷聲陣陣,閃動著紅色的炮焰,大概二十門各種口徑的紅夷炮不斷發出怒吼,將六磅到十二磅的鐵彈打向一裡半以外的金州土牆。一顆顆鐵彈呼嘯著落入土牆前後,濺起片片黑色的泥土。土牆則一片安靜,沒有任何還擊。

劉破軍面對的建奴火炮數量很多,單位長度戰線配備的火炮數量並不遜色於青州團。這個距離上開火,後金必須用很大的仰角開火,炮彈接近垂直地落下來,倒是能越過擋在登州鎮士兵前的土牆。

土牆後自然修建了防炮洞,留守土牆的戰士們可以蜷縮在裏面躲避從天而降的炮彈。當然,如果不是特別倒霉的話,坐在土牆後休息也沒事,這個距離上能被砸死的概率真的很低。大部分的士兵此刻還停留在金州防線裡,他們會等到後金大舉進攻後再進入土牆防守。

國防軍駐守在這裏的重炮營也在還擊。他們裝備的是專門用來轟擊城牆的大倍徑加農炮,客串打一下人倒也可以。炮兵們完成測距後便調好炮架,黑洞洞的炮口以大於三十度的角度指向北面的天空。隨著幾聲巨響,炮口噴出的氣浪捲起大片泥沙,在前方形成一片白煙和黃沙混合的塵埃。

重炮後方的炮兵們鬆開捂住耳朵的手,調頭看著堠台上的觀察員。他們處在土牆後方,並不能直接看到炮擊效果,因此需要專門的炮兵觀察員協助。等到觀察員報出炮彈的落點後,炮手們再參照火炮手冊算出調整角度,修正後再打一輪。

如此幾次後,觀察員給出肯定的信號,二十幾門加農炮便以戰鬥射速開炮。重炮團配備的是澳洲本土生產的26倍徑「颶風」型加農炮,射程比對面後金的紅夷大炮遠很多。他們的目標並不是分散佈置的建奴炮兵,而是直接對著建奴的步兵營地炮擊。在觀察員的望遠鏡裡,人山人海的後金大隊不時被炮彈擊中,人群中瞬間出現一條彎彎曲曲的血路。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