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一生風月且隨緣》第五十六章 批判
彭令弗小時候常去顏家玩,顏夫人認識她,當然她也認出了那個被自家寶貝兒子邀請跳舞,還誇下海口,一年內娶進來的小姑娘;顏夫人喊住了彭令弗,道:「那兩個是你同學吧,叫上一起去吃飯。」

易歡不願去,撒謊道:「我跟人有約。」

「你跟誰有約?」彭令弗追問道。

「我大姐。」易歡隨口答道。

彭令弗隻得這樣回復顏夫人,顏夫人不好強求,遺憾地道:「這樣啊,那就下次吧。」一直在打戰,兒子傷還沒痊癒,可是就又上前線去了,這小兒媳什麼時候才能娶過門啊?孫女已有四個,她想抱孫子。

易歡與曾少薇分了手,並沒有馬上回家,而是去餛飩店吃了碗餛飩;在店裏聽聽市井之言,也是一種樂趣。正吃著餛飩,從店外走進兩人來,一男一女,都是易歡認識的,是劉昆濤和廖春麗。

廖春麗眼尖,一下就看到了易歡,打招呼道:「易同學。」

「廖同學,劉同學。」易歡笑著頷首道。

兩人和易歡拚桌坐在一起,在等餛飩上桌時,兩人聊起天,聽他們說,準備募集一些東西,組織一批學生送去前線,易歡嚇了一跳,趕緊道:「前線在打戰,子彈無眼,你們去太危險。」還給士兵添亂。

廖春麗正顏道:「易同學,你這想法是不對的,誰都是人生父母養的,都是血肉之軀,士兵們不怕危險,我們也不怕,我們要去慰問士兵,給他們鼓勁,讓他們奮勇向前殺敵。」

「我知道你們是一番好意,但你們沒有經過軍事化訓練,此時去交戰的前線,幫不上忙,還要抽人出來保護你們的安全,你們是在增加士兵的負擔。」易歡何嘗不知道後方安寧是有人在負重前行。

「易同學,我們去前線,怎麼可能是在增加士兵的負擔?我們是為了鼓舞他們,也讓他們知道老百姓是感激他們的。」劉昆濤認真地道。

「你們不用親自去,把募集到的東西交給軍方,讓他們送往前線就可以了啊。」易歡不想他們去冒險。

「不行,我們要去感受戰火的洗禮,只有經過血和火的歷練,才能成為真正的戰士。我們的民族從我們都不存在的時候,從我們的祖輩甚至更遠的時候起,就一直堅定地生存著,並將繼續把這段血脈延續下去,將來這個民族還會忘記戰爭的痛苦,還會有人背叛這個國家,還會有人為私利而拋棄整個民族,還會有人在危難時刻苟且偷生甚至發國難財。但是這個民族從未毀滅,因為她總還有那麼一批人,在她窮的時候不拋棄她,在她弱的時候不鄙視她,在她需要的時候不背叛她。他們覺得這個社會黑暗得不值得去愛,曾經覺得自己的人生在那些富豪官僚面前卑微得象一根稻草,曾經痛恨爹娘為什麼要把自己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卻還是為了這個糟糕的世界而拋棄了小小的家園、愛情、前途,把自己碾碎在歷史的車輪下。易同學,我們要為華夏的強大而努力,我們不能貪圖這虛偽的安寧,而苟且偷生。」劉昆濤舉起捏著拳頭的左手道。

易歡被他的長篇大論給說懵了,轉眸看廖春麗面色潮紅,兩眼癡迷,還在不停地點頭,啞然無語,他們倆還真是志同道合,好吧,她不能阻攔人家為國奉獻。

「易同學,和我們一起去前線吧,去看望那些浴血奮戰的士兵們吧。」廖春麗邀請道。

「我捐點物資吧,前線我就不去了。」易歡有自知之明,若她是訓練有素的軍人,她願意抗槍去打鬼子,可她只是一個有錢的老百姓,那就該做老百姓該做的事,不去給人添亂。

「易同學,如果人人都像你這樣,捐點物資就算了,哪誰去打倭人,誰去趕走這些佔據我們國家的豺狼虎豹?」劉昆濤沉聲質問道。

廖春麗勸道:「易同學,你是個有夢想的人,你說過雖然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會有許多荊棘,刺痛我們的手腳;會有許多艱辛,讓我們流下淚水和血汗,但只要我們執著地走下去,終有一天,我們的夢想將會實現。我們應該去戰鬥,去吶喊,去為實現夢想而努力啊!」

易歡看著她口水四濺,也不知道有沒有噴到碗裏,胃口全無,擱下湯匙,「老闆結帳。」

「易同學,你還沒有吃完。」廖春麗看著碗裏的兩個餛飩道。

「吃不下了。」易歡扯扯嘴角,假笑道。

「易同學,你知道外面還有許多人沒飯吃,要吃野草樹皮,你怎麼能這麼浪費?」劉昆濤痛心疾首地道。

話不投機半句多,易歡不想搭理他們了,淡淡地道:「你們慢慢吃,我還有事,先走了。」

不等兩人再說話,易歡已然落荒而逃。

易歡回到家,發現趙漢霖來了,穿著一身軍裝,英姿勃發,他是來道別的,新兵營要去前線打戰,三日後出發。趙漢霖已是軍人,上戰場是早晚的事,易母雖然擔心他的安危,卻也不能說出不讓他上戰場的話,只是叮囑他小心之類的話。易歡易歡說了句,「表哥,衝鋒陷陣,也要注意自己的安危,別讓家裏人為你擔心。」

「放心,我心裏有數。」趙漢霖為能上戰場而開心。

「不是說要和談了,怎麼還增兵打戰?」易歈問道。

「這個我不是太清楚,上面下命令讓我們去前線。」趙漢霖答道。

「連你們這些才訓練了一個月的新兵都要派出去,看來前方戰事有些不太好。」易父皺眉道。

趙漢霖想了想道:「其實不管從兵力還是從戰場形勢來看,我方都已經佔據了絕對的上風,只是倭人囂張慣了,不肯承認失敗,和談不是太順利,我們新兵營過去,只怕是表明一種態度,不會與倭軍交戰。」

「倭人窮兵黷武、桀驁自大,要想讓馴服他們,就得打怕他們。」易欩不僅對種果蔬有興趣,也專門研究過倭國;易欩也覺得華倭必有一戰,而要對付倭國必須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二表哥說的沒錯。」趙漢霖贊同地道。

吃過晚飯,趙漢霖告辭離去。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