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禦史台-天下清官喻茂堅》第六十六回
真定府茂堅查劣紳

開府庫知府賑災民(4)

喻茂堅擺了擺手:「你們且各自回縣,把有千頃牌的大戶名單記檔給我,還要有這些年的認定變化和實際的丁銀數量。若是辦得好,算你們將功折罪,說不定今年的考績,我會給你們寫薦書,去吧!」眾位縣官才如蒙大赦。轉身要走。喻茂堅卻說道:「慢著!都給我到戒碑前面,瞻仰戒碑上的十六個大字!」

喻茂堅到任的第二日,便給了河間府各縣知縣一個下馬威,然後走到了同知黃文遠面前,說道:「黃大人,你千錯萬錯,不該在賑災施粥的時候敷衍了事。我聽聞南門的粥廠,每日粥裏面只有幾十粒米?」黃文遠徹底被喻茂堅的正氣震懾了,唯唯諾諾地說道:「是下官處置左了,這就命人籌糧賑災。」

喻茂堅嘆了一口氣:「籌糧?簡直是杯水車薪麽,現在府庫裡還有多少糧食?」

黃文遠說道:「還存糧三千擔不到。」

喻茂堅想了想:「無妨的,你去放糧,記著,要立筷而不倒。」

黃文遠看了一眼喻茂堅,心下暗自掂對了一下:「喻大人,不能讓這些饑民吃得太飽,倘若造出了什麼亂子,可不是玩的。」

喻茂堅點了帶頭說道:「我自有料理。」

說罷,便回到了東廂。東廂原是內眷住的地方,可是喻茂堅上任,沒有帶女眷。便把這裏充作書房。此刻喻茂堅鋪紙研墨,準備給皇上寫奏摺。此時小賴子已經換上了一身乾淨的衣服,在書房門口逡巡,他很想找個機會,再端端正正的給喻茂堅磕個頭,但是卻被喻應台拉住了:「祖父有一個習慣,就是在寫奏摺的時候,不能有任何人打擾,咱們還是去看看粥棚吧。」兩個人便攜手出去了。

張璁自從在嘉靖皇帝處吃了癟之後,便也謹慎了很多。但終究是有功的,作為殿閣大學士。有拆閱過往奏章的差份。此刻正在文淵閣,打開了為首的一封奏摺,卻是嚴嵩寫來的。上面寫著「臣奏祥瑞一事。白石產棗陽,有群鸛集繞之祥」,「碑物入江漢,有河水驟長之異。」立碑時,「燠雲釀雨」,「靈風颯然」。

張璁只是笑了笑,便將節略刊在了箋紙上。又打開了一封,還是嚴嵩上的奏陳。這一封卻是沿途所見河南天災,所在旱荒,盡食麻葉、樹皮,飢殍載路。市易餅餌則為人所攫取,子女鬻賣得錢不及一飽,孩稚至棄野中而去。聞洛陽、陝州、靈寶諸處尤甚,人相殘食,旬日之內報凍死二千餘人。

張璁一手拿著一份奏摺,好像是在手裏掂量著沉重,忽然破顏一笑,自言自語地說道:「嚴嵩此人不能小覷,又報祥瑞,又報災情,於皇上還是於百姓,都是敢言正值之人。」正此時,一個身穿大紅的黃門太監走了進來,緊接著便是腳步雜遝。有湧進來四五個太監,手持香爐。躬身侍立。王寶唱喏一樣地喊道;「皇上駕到。」張璁忙跪拜了下去,說道:「臣接駕。」

嘉靖皇帝邁步走進了文淵閣,見值差的卻只有張璁一人:「今日閑暇,摺子節略還沒有呈進去。朕便來文淵閣瞧瞧。」說罷,便坐在了東邊的大炕上:「今日可有什麼奏報嗎?」張璁說道:「回皇上。臣還沒有來得及理清節略,上面的幾分摺子是臣理過節略的。」

王寶便將拆了一半的節略以及一疊摺子遞給了嘉靖皇帝。嘉靖靠在迎枕上,看著字跡工整的節略,漸漸的霉頭皺了起來:「去,傳欽天監正使見我。」

王寶彎腰應了一聲,便退了出去,不到片刻,欽天監正使便趨步過來。嘉靖皇帝說道:「這幾日星象可有什麼變數?上月南方第二宿鬼金羊主星驟亮,你說是主不吉之照,先已然趨於好轉,怎麼天下還是有這麼多的災禍?」

欽天監正使仔細的思量著,他知道嘉靖皇上信奉道教,對天相也略知一二,不敢敷衍,小心翼翼答道:「回萬歲。凡事都有個過程,況且鬼金羊主星驟亮,也不是一朝之功。今雖漸漸消退,也未必就說明災厄已過,請萬歲明鑒。」

嘉靖皇帝擺了擺手,叫他下去了。這才嘆息說道:「鬼金羊主凶,近日王守仁病逝,河南旱災,直隸也是災荒。真是天象不利啊,好在大明還是有祥瑞的。」

張璁忙附和道:「正是這般,聖主在位,即便是天象不利,皇上可以寫青詞禱告上天,以降祥瑞。」

嘉靖皇帝點了帶點頭,沉吟著說道:「不過知天命,也要盡人事,讓戶部調撥糧食,賑濟直隸、河南百姓。」

張璁拱了拱手:「河南大旱也還罷了。只是這直隸飢荒,卻是頗多蹊蹺。這裏有喻茂堅上的奏陳,請皇上過目。」

王寶將喻茂堅的摺子轉呈給了嘉靖皇帝,嘉靖讀罷,面沉似水:「傳旨,給喻茂堅專斷之權,這些黑心的官員鄉紳,可以不交部議處。他喻茂堅便可以在河間府審決。另外,著戶部發糧賑濟。」

張璁躬身說道:「皇上說得是,只不過微臣聽說,這喻茂堅在河間任上,有欺君罔上的事。」

嘉靖皇帝坐正,盯著張璁,似乎有些不可思議。審示了良久,發現張璁面色如常,才緩緩地說道:「有禦史的彈劾奏章嗎?」

張璁回到了桌案前,將一份禦史摺子雙手奉上:「皇上,直隸糧道禦史張德清上書彈劾喻茂堅隱瞞府庫餘糧,蒙蔽上聰。」嘉靖皇帝接過了摺子,上下看了一眼,又看了看喻茂堅上的乞求賑濟的摺子,砰的一聲拍在了桌子上:「發文,叫喻茂堅如實奏朕。」說著,便離開了文淵閣。

張璁垂著頭,按捺住了心中之喜:「皇上,那直隸賑災之事?」

嘉靖皇帝沒有回頭,只是揮了揮袖子,說道:「照常。」

很快,江浙運往直隸的賑濟糧食,便源源不斷地運往了河間府。城外的百姓歡欣鼓舞,卻沒有出現黃文遠所懼的暴亂。出榜安民,接下來放糧賑濟,除了施粥,還贈送百姓種子糧。另外,各縣也將兼並莊戶的名單遞了上來。喻茂堅又擬了一份摺子,將這些酷吏劣紳彈劾的體無完膚。沒想到摺子還沒有拜發,吏部的文書卻先到了,上面批複了嘉靖皇帝的原話,叫喻茂堅如實奏上去。

喻應台本也不解,為什麼祖父會隱瞞府庫中還存糧的消息。喻茂堅說道:「若不這樣的話,這封彈奏摺子便是明發,說不定還會留中不發了。現在皇上旨意,要「如實奏上去」。那祖父接下來送上去的摺子,只能是皇上親閱了。再者。你不知道這些賑災的混帳事。帳面上的錢糧和運抵的錢糧定然是不符的。所以這樣,才能多請下些賑濟糧食。民戶除了今年赿冬的糧食,還有明年的種子糧,一舉多得。」

喻應台聰慧,略一思索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那皇上不會怪罪嗎?」

喻茂堅望著北方,似乎目光能船頭千山萬水,與嘉靖皇帝對面而談,隨即柔聲地對喻應台說道:「只要不存私意兒,一心為公,皇上斷然不會怪罪的。」

注1:見《大明一統志》卷2

喻茂堅,正德時期任河間知府,當時河北荒災,喻茂堅開倉放糧,救活了數萬人。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