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禦史台-天下清官喻茂堅》第二十一回
臬司衙門查冤獄

秉公執法釋徐海(2)

盧宅仁笑道:「想著憲台必定是尋著驛站而來,福建藩臬二司早就接到了邸報,說禦史不日即將南下,沒想到竟然今日才到,可是路上耽擱了?」

喻茂堅只是擺了擺手,輕描淡寫道:「江西豐城祭祖,被寧王之亂阻了行程,所以才來遲了。噯?時辰還早,其他的司員都不在衙門嗎?」

盧宅仁尷尬一笑,支支吾吾:「這幾日,算著憲台要到了,所有的司員,包括布政使都去驛館郊迎了,住在驛館已經小半個月了。」說罷,反覺得自己沒有去郊迎很失禮,便將後面的話吞了回去。

喻茂堅打開了榮昌摺扇,微微地扇動著:「我一個七品禦史到任,哪裡弄得出這麼大的動靜。」

盧宅仁賠笑道:「禦史隨有七品,但卻是我們這些流官兒頭上的天,哪能不恭敬呢。」

喻茂堅笑道:「也罷,那就讓他們在驛館再住上一夜,明日再給送信兒吧。臬台大人,我為福建道禦史,要常駐你這臬台衙門啦。」

盧宅仁見喻茂堅沒有半點架子,也不像其他禦史那樣威嚴,鬆了一口氣:「求之不得,求之不得!」

當晚,喻茂堅便宿在了臬台衙門。喻茂堅雖然也生於南方,但對於福建的氣候,終究還沒有適應過來,將手裡的桑皮紙扇子搖得飛起,也終究覺得悶熱不堪。晚飯是祖父親自烹製的,一碟榮昌泡菜放在桌子的正中央,上面紅色的朝天椒散發著誘人的香氣。祖父笑道:「這邊地氣更潮熱一些,吃點朝天椒,省的濕氣入體。」

喻茂堅想起了祖父剛才的樣子,笑道:「祖父怎麼膽子小了起來?當日押送糧草,隨時都有寧王叛軍來襲,也不見祖父這般的失魂落魄。」

祖父坐在了喻茂堅對面,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你是代天子受禮,我乃平頭百姓一個,怎麼能受父母官這樣的禮?豈不是折了我的陽壽?」

喻茂堅一邊替祖父打扇納涼,一邊說道:「祖父也是忒小心的。我本就是福建道禦史,難不成還有人蔘我一本嗎?」

喻志善一邊嚼著朝天椒,一邊說道:「正因為禦史官小而掌大權,更應該時時處處敬畏謹慎。你上次說嚴嵩的告誡,此人雖然輕浮,但善於察言觀色。這也是你的短處,他說的也不無道理,指揮使司有朝中的太監坐鎮,不用你插手。而布政司若無貪贓枉法,賣放人命的事,也就由他去,你還是要把眼睛盯在按察使的冤案上。」

喻茂堅點了點頭:「我曾聽說,河南道禦史為了考功,參奏河南按察使領聖旨時出出虛恭(也就是放屁),參了個大不敬,當真是可笑。」

喻志善點了點頭:「不肯用心做事,又要有考績,所以才揪著官員們的短處不放,這回你明白了吧!為什麼官員郊迎小半個月,就怕唐突了你這新上任的禦史。」

喻茂堅點了點頭,待祖父用完了飯才坐下動筷。忽然想到了今日迎接的盧宅仁:「盧宅仁此人,名字真是妙極,宅心仁厚。可是宅心仁厚怎麼能做得了臬司呢?我今日見了,也覺得他過分謹慎了。」

喻志善一邊檢查著泡菜探子的封水,一邊說道:「我看此人另有一番風骨,別人都郊迎了,只有他安生辦差,不是逢迎之輩。你以後還是要接觸才是。」

第二日,聞訊趕來的布政使華曰永拜見了喻茂堅。此人雖不是四川籍,但之前曾在四川任左參議,對喻茂堅故裡贊不絕:「在下任左參議之時,曾前往榮昌辦差,憲台大人有了功名,家小也就免了皇糧國稅。原想著也會和其他鄉紳那般為富不仁,欺壓百姓呢!沒想到喻家真乃忠厚傳家,無論是屯田還是糧儲,路孔鎮都是規製得井井有條,倒省得我們來回奔波了。今日見了憲台,果然名不虛傳,傳聞憲台做縣令的時候,清如水明如鏡,帶著祖父赴任,傳為佳話。」這華曰永一篇喋喋不休,毫無章法的褒揚,倒也說的情真意切。喻茂堅只是囑咐他們安分辦差,至於接風洗塵,一概不去。

安頓下了一切雜物,喻茂堅便來到了臬司衙門,偏巧這一日,有一個紅毛國商人,正被幾個差役押著來到了衙署正門。外面一陣噪亂,看熱鬧的不計其數,都對著紅毛國人指指點點,有的嗤之以鼻,有的怒目而視,衙役們一邊驅散人群,一邊跑到裡面稟告。

盧宅仁對喻茂堅道:「我聽聞,這紅毛國人最是壞了。正德八年,紅毛國船隊第一次抵達沿海,停靠珠江,要求上岸進行貿易。時任廣東藩司不勻,紅毛國隨即佔領了珠江對面的屯門島,在島上修築工事,並刻石碑立界。正德十三年(1518年),紅毛國船隊停靠在廣東懷遠,他們故意穿上穆斯林的白布長袍,冒充已被滅掉的馬來王國使臣,企圖騙取明朝「朝貢勘合」(貿易許可證),藩司臬司幾經訊問,戳穿了他們的冒充把戲。紅毛國人承認自己是「佛郎機國」使臣,立刻大撒金銀,賄賂廣東地方官以及鎮守太監,使臣允準入京,覲見當今聖上。這次前來,不知道要做什麼,憲台大人還是小心為上,驅逐出去也就罷了。」

喻茂堅想了半晌:「既然求見,我們總要聽一聽他想說什麼。」

有差役下去傳令,只見一個衣著怪異的人,還真的和傳說中一般無二,是紅色的頭髮,打著卷垂在雙耳,高鼻樑,深眼窩,眸子竟然是藍色的。走上大堂右手撫胸,用生硬的漢語說道:「這位官員老爺,我是弗朗機國商人,受舊港宣慰司的中國人所託,將死在那裡的大明朝人民的骨骸要回來,還請官員老爺妥善安置。」

這商人口中的舊港宣慰司,是大明王朝海外的一塊國土,隨鄭和下西洋的鞏珍在《西洋番國志·滿刺加國》中記載,舊港位於今日的馬六甲海峽,是三寶太監下西洋的必經之所。在此處整飭商船補給,等候信風的所在,後因禁海,這裡也被遺棄了。至今滿刺加國的故地馬六甲仍然留有三保山、三保城、三保井、三保廟等古跡。雖然禁海,但福建兩廣的民間商船也屢禁不止,這裡又成了海盜的據點。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