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快穿之掌家女主隻種田》【一千三百一十六】陪葬女種田記四十四(五千一百)
,快穿之掌家女主隻種田

第1321章【1320】陪葬女種田記48

接下來又是吃野菜的季節,香椿,榆錢,構樹穗,槐花,掃帚苗尖尖,灰灰菜,莧菜等多的你根本就吃不完。

好消息也接二連三的傳過來。

先是唐家村的房子拾掇好了,乾娘嫂子在縣城外面擺了個攤專賣豆製品的涼拌菜,生意還不孬呢,一天能賺個百十個銅板,雖然很辛苦,但至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啊!

再是衛贏離家之後,每經過一個地方都會給她寄一封信,信裏面將各地的人土風.情都介紹的很詳細,幸好他不會寫文言文,要不然她看起來也費腦子。

這些信小芒進城看母親的時候也會順帶幫她帶回來。

最重要的是,他們還真的運氣好的問到了一個莊子,帶一座幾十米高的小山,人家種的都是果樹林,山下有差不多百十畝的地,有旱地,有水田,還有良田,光地要價就達到了一千兩,加上那座山,一共要價三千兩銀子,夏收過罷就可以過戶。

白荷也過去看了,莊子裏水田那兒有井還有水車,良田那兒也有一口井,旱地那兒雖說啥也沒有,但也是平整的好地。

農莊有豬圈羊圈家禽窩,還有僕人長工住的土坯房,主人前來度假住的青磚瓦房。

人家主人說了,要不是兒子在府城發了財,他們還捨不得這個莊子呢,三千兩是最低價,一口價,拒絕還價。

白荷去鏢局,拜託鏢局的人查了這個莊子,確定沒有任何問題,才在立夏前將莊子過戶到了翔子的頭上。

為什麼是翔子呢,因為她是女人,未婚女子是無法立戶的,所以還得用翔子的名字。

衛贏走之前交代她有事尋求幫忙可以找鏢局的陸鏢頭,她覺得這莊子不能錯過,才帶著水果去拜訪了人家。

沒想到這陸鏢頭還挺爽快,三天就給她查清楚了,她也不敢說是自己要買莊子,隻說是幫朋友問的。

免得再遭人嫉恨了。

莊子在立夏前就過了戶,但莊子要到夏收之後才能接收,這期間莊子的所有收益還是原主人的,這是無可厚非的,至於莊子裏的人,她都不要,反正夏收之後接盤時,這個莊子得是無人的狀態。

夏收的時候,連乾娘和嫂子也趕回家參加勞動,小芒和乾爹早就在地裡忙得汗流浹背了。

往年她和柳兒都會給他們送飯,今年沒有例外,照舊送了涼皮涼麵涼粉這些解暑的食物。

他們家荒地裡種的是菜籽,早在夏收前就已經收割完成,隨後又種上大豆,回頭再做些豆醬。

荒地收成並不好,主要是位置不太好,缺乏陽光的養護,病蟲害也比較嚴重,古代又沒有農藥,都是看天吃飯,如果蟲子實在太多了,柳兒就去捉蟲子,回來餵雞,累是累了點兒,但效果卻立竿見影的好。

顆粒盡數歸倉後,還要折騰下一季的水稻。

很快,翔子回來了,說莊子已經拾掇好了,可以帶著家裏這些家禽去莊子了,這也意味著家禽也能擴大養殖範圍了,不過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得聯繫長工來給他們家的莊子種下一季的糧食。

「麵攤我已經關了,姐,咱整了這麼大個莊子出來,一百畝地啊,我如今也是妥妥的地主老爺了,時間上已經不允許我再去擺攤了,所以我只能關了麵攤,接下來全身心的倒騰這個農莊。」

「你這反應倒是迅速,我正想跟你說這事兒了,沒想到你就安排上了,既如此,那你就別擺攤了,全身心的折騰你的莊子,接下來我的安排是,水田三十畝種水稻,良田四十畝,二十畝種藥材,二十畝種菜,旱地三十畝種小麥,大豆,高粱,小米這些雜糧。種地的長工短工可好找?」

「好找,這些都不用自己找,到了時候他們自己都主動送上門來了,不過咱家人太少了,我一個人也忙不過來,就算有衛叔幫我,我看也夠嗆,姐,要不然你就過去幫我吧?那莊子離唐家村也近,小芒和柳兒也過去,人多力量大,還得買點人,長工短工到點兒就下工回家了,他們不在的時候,這莊子正常的秩序也得轉的開才成。」

白荷光是想想就覺得頭大,「這莊子咱買的太大了啊,就那還沒顧得上照顧山上的果樹呢是吧?」

翔子也發現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了,感覺進了這個莊子,哪兒哪兒好像都是問題,睜開眼都得想著今天的活有多少,多少張嘴吃飯,長工來這兒幹活,一天至少要管人家一頓飯,一百畝地,沒有三十來個人,那都轉不開。

萬事開頭難,翔子發愁也是應該的,除非將來這套程序走的熟悉了,莊子的規矩都立下來了,她再偷懶隱居深山也不遲,現在,怕是沒那麼容易睡到自然醒了。

於是兩輛驢車分四趟往返,總算將家裏的家禽牲畜,鍋碗瓢盆啥的全都轉運到了莊子裏,包括衛家的一些東西,也都拉過去了,用衛叔的話來說。

「生活用品放都放壞了,還不如拉過來用,反正一時半會兒也回不去。留一套臨時回家用的都成。」

像是被褥、衣裳、醬料缸子,能裝到驢車上的,都裝了,實在裝不下的,她偷偷的轉移到了空間。

村裏眼瞅著她要搬家,都捨不得啊,她這一走,他們再生病,那不得花錢了?

白荷只能安慰他們:「我隔三差五還回來呢,你看我們的房子還在這兒,怎麼可能說不回來就不回來了?」

但他們問她搬到哪兒去,她也只是說:「這不我們親戚家弄了個莊子,讓我們過去幫忙,還管吃管住,我先過去幫一段兒時間的忙,只要閑了,就立馬回來,」

到底也沒告訴他們她具體住哪兒,不是怕他們去打秋風,也不是怕給他們看病,而是她實在還沒穩定下來,不想憑空增加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咱們的小家看著不大,沒想到還挺能裝東西呢,四趟都沒拉完,剩下的那些也夠咱們偶爾回家用的上了。」

來到新家,新莊子,大人小孩兒都特別的高興,衛叔那兒隻說是她賣葯掙的錢,除了翔子之外,沒人知道那是打劫來的錢。

翔子和衛叔去了府城一趟,帶回來五個做飯中年婦人,五個中年漢子,十個青少年,年齡在十歲到三十歲不等,一共二十個人,都是用來幹活的,長期在莊子裏務農的,他挑選的也都是有種田種樹餵養牲畜家禽有經驗的苦命人。

人手買回來後,翔子就派有經驗的中年漢子開始招呼著那些長工種地,識字的負責記工時,他們這每天乾夠五個時辰,下工走之前就可以到柳兒這兒領當天的工錢。

五個時辰就是十個小時,考慮到養家餬口不容易,白荷給他們每人三個銅板,再送每人四個大窩頭,一份鹹菜,相當於每人每天差不多五個銅板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們家吃飯不限量,隨便吃,吃飽為止。

可以說晌午那頓飯長工吃飽,晚上四個窩頭一份鹹菜,可以拿回家和孩子們一起分享,這種人性化的安排,絕對是十裡八村的頭一份,長工們一個個感激涕零,白荷也覺得幫到了他們,也讓自己利益最大化,何樂而不為呢?

就是每天需要換不少的零錢,還挺麻煩的,於是實行幾天之後,就採取了記帳的方式,月結,當然,誰有急用可以隨時來借,月底扣出來就行,都是乾體力活的,每天十個小時的工作量,面朝黃土背朝天,白荷覺得一個月給他們百十個銅板,也是他們應得的。

至於買來的這些人,女人在五兩銀子左右,男人年輕的十兩銀,中年八兩銀,既然是買的,那就是奴隸一樣的存在,按理說管吃管住已經可以了,但白荷為了激勵他們幹活,會給予獎金制度,根據每個人的表現,每個月給十個銅板到三十個銅板不等的獎勵,畢竟他們也是要生活的。

白荷覺得自己就是開了個公司,旗下有臨時工和長期工,這兩種工種需要用不同的方式來約束才行。

衛城和翔子每天都忙活在地裏面,柳兒和前頭的這些婦人們負責做飯。

白荷本來是想找葯農過來種植藥材,後來發現時間上不太允許她種植太多品種的藥材,乾脆就全讓種上了蔬菜瓜果這些,這樣一來,地裏面的事兒她就不用操心太多了,每天就是領著三兒在地裏面巡邏,看這些工人們種地種菜。

莊子裏養牲畜是為了積肥,要不然那些地的肥料從哪裏來?靠從外面買得買多少才是個頭兒?

於是農莊這邊的家禽牲畜也一下子擴大了規模,豬圈裏一下子逮了二十頭豬,二十頭小牛犢,牛犢養起來,那可是為耕地做準備的,驢子也買了八匹,湊夠了十匹,還順便去了一趟馬市,買了五匹馬,掏了點小錢將空間的八匹馬也立了身份,於是這十三匹馬她用三次轉到了莊子裏。

雞鴨鵝鵪鶉兔子也都安排起來,每一種都在五十隻以上。

如此規模一折騰起來,連翔子都覺得他們家的糧食不夠吃了,時不時的都要出去拉一車回來。

畢竟不只是人啊,還有這些動物們,雞鴨鵝兔子好說,這個季節到處都是草,直接往後山一放,山上野菜都沒人挖,草籽蟲子都是它們的食物,可省了他們不少事兒,還不擔心被人偷,整座山都是他們家的不說,後山是峭壁,也沒人能上的來。

照這樣規模發展下去,雞生蛋蛋生雞,很快就能靠賣雞賣蛋回本兒了。

為了這些雞鴨鵝能在固定的地方下蛋,不至於讓他們漫山遍野的去找蛋,他們想辦法圈出來一個固定的地方給它們活動,區域外是兔子的地方,區域內就是雞鴨鵝的地盤兒,防止它們飛過去,天上連同果樹還織了網,搭建了窩棚,預防天不好的時候,它們來不及轉移到山下棚子而淋病。

頭一年家裏的牲畜都還不大,不能幫忙幹活,只能去租牛過來耕地,麻煩是麻煩了點兒,當減輕了這些長工們的工作量,還提高了效率。

來種菜的多數附近村子的婦人們,她們這群娘子軍都是按短工來聘請的,不管飯,每人每天兩個銅板,但卻是八個小時的工作量,下的也都不是體力活,即使如此,也是有的是人來報名,而他們規矩也簡單,不要混吃混喝濫竽充數的人,發現一個非但沒有錢,他們家的長工也會被攆出去。

長工們找來的短工,不是自家姊妹就是媳婦親戚的,這連帶責任一說,誰還敢瞎湊數偷懶?

畢竟這年頭找個穩定的工作不容易,這家還管吃送吃的,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兒了。

所以人人都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但不代表有人不抱僥倖心理,在翔子果斷的開除五個人之後,他們意識到這是來真的,再也不敢造次了。

柳兒撥弄算盤算帳,看著這錢像流水一樣往外流,就心疼的不行。

白荷還勸她:「因為現在是農忙季節,種子,人工,肥料,租牛的費用,動物們的草料糧食,人的口糧蔬菜,還有買回來這些人一年四季的衣裳,被褥,可不都是花錢如流水了?但到了秋天豐收的時候,你就會覺得花出去的錢總算物超所值了。」

「其實,也不用等到秋天,你看這些菜,還有那些家禽,山上的果樹,這不都是凈收益?牲畜有公有母,將來還能繁衍出來送到馬市上賣,不能光看眼前啊,後期收益多的你看不見。」

主人住的這青磚瓦房格局和唐家村的一樣,三間堂屋,東西廂房各兩間,唯一的區別是房子比較小,在農莊裡單獨隔出來了前後院子,院子裏小橋流水,養花養魚,後院兒還整了個荷塘,甚至荷塘那邊還有個小橋亭子,美是美的很,也很適合居住,但夏天蛙聲此起彼伏,吵的要命不說,還有蚊子!

後院就是荷塘,蚊子多的難以想像,艾草熏過能管一個晚上,第二天還得重新熏,可憐每天頂著大包的三兒了。

但小傢夥來到這兒撒歡卻高興的很,人多,動物多,味道也是原生態的很,他每天都跟在翔子後面樂此不疲的湊熱鬧,也不嫌累,看啥都是好奇的,看啥都是稀罕的,就是天天跑來跑去的,人上的肉不見掉,反而更壯實了。

他們又專門買了一頭公羊,有了公羊後,其中一頭母羊可就懷上了,速度之快,令人怎舌。

看家護院的土狗,翔子一買就買了六隻,因為地盤大,即使有高高的圍牆,也需要整天巡邏。

短短一個月,翔子就瘦了十斤,把白荷心疼壞了,想方設法給他補身體。

當然,在這莊子裏,他們一家的夥食是單獨在小院兒做的,不是柳兒做,就是白荷做。

莊子裏的人她從不讓他們伺候自個兒一家老小,頂多她忙不開的時候,會讓他們幫忙照看三兒,不會讓他們給自家洗衣服做飯,他們只要管好買來的那一撥人就行了。

端午節的時候,白荷和婦人們坐在一起包了好多的粽子,每個人至少能領到四個粽子作為節禮。

粽子的花樣是南北都考慮到了,兩個甜粽,兩個肉粽。

包粽子的粽葉是他們專門到附近的河邊去採摘的蘆葦葉,甜粽裡放了紅棗花生,肉粽裡放的是鹵好的肉,大米也是滷汁浸泡過的,香的很,不過她吃不慣,因為她是北方人,所以只是白粽和甜粽,白粽就是什麼都不放,蘸點糖吃,就覺得美的很。

這也算是他們莊子頭一個節日,節禮四個粽子雖然聽起來不多,但每一個都有拳頭那麼大,還是純正的糯米包的,味道好不說,裏面的料也足的很,吃過的就沒說不好吃的。

端午後又忙活了大概半個多月,短工就盡數回了家,長工即使來幹活,也不用從早忙到晚,差不多半天時間就搞定了。

禾苗穩定後,又去採買了一萬條左右的鯽魚鯉魚放到了稻田裏。

彼時,算上買莊子,以及前期的這些準備工作,他們已經花了差不多四千兩銀子。

也難怪柳兒會心疼成那樣。

莊子裏的帳目是她建立的,採用的是後世的複式記帳法,左面是借,右邊是貸,後面是餘額。

這種記帳方法清晰明了,現金和銀行的日記帳也有,什麼往來帳,總帳,她也按照農莊的管理辦法進行了設計。

古代沒有銀行,她就是銀行,柳兒借錢也是從她這兒借,她拿現金帳,她自己留著銀行帳,裏面清晰記錄每一次撥錢的數額。

雖然暫時還沒有進項,但手裏有餘錢,他們一點兒也不慌,翔子只要一有空,還會做點兒糕點送到城裏去賣,人閑不下來,一閑下來就覺得慌,反倒是衛叔,整天在莊子裏轉悠,時不時的看看這個,摸摸那個,只要有什麼需要修了,就上材料去做木工活了,尤其那些牲畜家禽的窩棚,都是他靠時間打發出來的精細活。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