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鐵血皇朝之天啟大明》第207章 林丹汗的前世今生
等公鼐等人坐好之後,孫承宗便將林丹汗的事情,以及林丹汗與大明之間關係大略說了一遍!

這位林丹汗名叫孛兒隻斤·林丹巴圖爾,萬曆二十年(1592年)生人,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也就是林丹汗十三歲時,從他爺爺布延徹辰汗手中繼承了蒙古大汗的汗位,汗號為呼圖克圖汗,在繼位之初林丹汗信奉黃教,後來又改信紅教!

不過在林丹汗繼位時,蒙古大汗的權威已經喪失的差不多了,漠南蒙古的科爾沁、內喀爾喀、土默特、鄂爾多斯諸部已經各自為政很久了。

林丹汗這位蒙古大汗能夠支配的只有遼河套地區的察哈爾部,也就是齊特、奈曼、克什克騰、烏珠穆沁、蘇尼特、敖漢、阿喇克卓特、主錫惕為主的八個部落!

要說林丹汗這人也是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之人,他在成為蒙古大汗的時候,就立志要重振孛兒隻斤家族的雄風,而且他一生也致力於此,只不過當時蒙古各部分崩離析多年,他一個小孩子也沒實力做這件事。

直到林丹汗繼位十年之後,威望與實力才逐漸攀升,為了能樹立自己的威信,林丹汗於萬曆四十年(1612年)至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期間,三次率領大軍掠奪大明邊塞,在從廣寧到錦州長達數百裡的邊界線上頻繁出擊,一時造成了極大的聲勢。

不過這幾次大規模掠邊行為,雖然讓林丹汗嘗到了一些甜頭,但是總體來說收效不大,更可以說是有些得不償失,因此在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時,林丹汗送還了擄掠的大明百姓,主動與明朝修好,並且因此獲得了與大明互市的權利,同時林丹汗為了加強汗權,還修建了都城察漢浩特。

可惜就在林丹汗正要施展他的雄心壯志的時候,努爾哈赤又強勢崛起建立了後金,這不但給大明同時也給蒙古各部造成了巨大的威脅,而林丹汗本著攘外必先安內的原則,一邊設法統一蒙古各部,一邊實行聯明抗金的策略。

不過在原本的歷史上,林丹汗因為從原本信奉的黃教改信了紅教,引起了廣大信奉黃教的蒙古部落的不滿,這讓他統一蒙古的大業變得更加困難。

而在針對後金的戰爭中,因為明朝和蒙古各部接連失利,林丹汗最終不得不在天啟七年(1627年),為了規避後金的鋒芒選擇西遷,並在一系列的戰爭中,統一了相對弱小的蒙古右翼諸部。

不過在接下來的幾年裏,林丹汗的運氣好似耗盡了一樣,他雖然轉戰各地,也打了一些勝仗,但總的來說實力卻越來越弱,最終在崇禎五年(1632年)被皇太極在青海擊敗,成了喪家之犬!

為了獲得生存的資源,林丹汗不但數次襲擾大明邊塞,還對其他蒙古部落進行掠奪,最後甚至達到眾叛親離的境地,不過就在林丹汗不屈服於命運的安排,聯合了一些不信奉黃教的勢力,準備東山再起時,卻在崇禎七年(1634年)因為天花,死在了青海茫茫草灘之上!

在林丹汗死後的第二年,他的兒子額哲投降了後金,從此蒙古帝國正式宣告滅亡!

當然在朱由校所在的這條時間線中,林丹汗的命運會如何還不得而知,只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從朱由校登上大明帝國皇位開始,林丹汗的命運就徹底改變了!

本來在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明朝已經派遣監軍王猷出使察漢浩特,雖然林丹汗百般矯情,還是以每年四千兩賞銀的代價,令林丹汗同意與大明結為聯盟,共同抗擊後金。

可是朱由校登基之後,對大明軍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原本積弱的明軍戰鬥力有了飛躍式的發展,林丹汗不但沒拿到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的賞銀,自己手底下的不少部落,還被明軍給收拾了!

本來面對這種情況,林丹汗是要聚集部眾給大明一個教訓的,可是一來因為明軍表現出來的戰鬥力實在讓人畏懼,二來大明忽然無條件的大開互市,讓整個蒙古草原都為之震動。

過去大明的互市是以一種賞賜的形勢,對那些曾經對大明造成威脅,後來又與大明交好的蒙古部落開放的,這樣一來與大明互市的基本都是原本就強大的部落,這也促使那些弱小的部落,為了獲得利益而主動依附大部落,可以說大明的這種互市賞賜,很大程度上促使了蒙古各部落的整合。

可是朱由校這次卻是直接開放互市,這讓很多原本弱小的部落,逐漸向大明方向遷徙,並在因為同大明的互市中獲得了好處,增長了實力。

而原本強大的部落,卻無法靠近大明,互市過程中,他們也被大明方面有意無意的打壓,如果是以前,這些部落會毫不猶豫地動刀子,可現在明軍的刀子更加鋒利,所以他們為了獲得利益,不但要忍氣吞聲,甚至還要巴結大明方面。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林丹汗如果非要出兵襲擾大明邊塞,那麼不用明軍給他強力的打擊,就是那些害怕大明關閉互市的部落,也不會跟從林丹汗做這種傻事的!

看清了當下形勢之後,林丹汗為了能夠樹立自己的威望,同時從大明獲得更多的好處,這才派了使節出使大明!

而林丹汗派出使節的目的,已經通過錦衣衛被送回大明了,孫承宗最後也是根據錦衣衛的情報說道:「自從陛下登基以來,朝廷與林丹汗的聯繫就停頓了,並且通過連續不斷地軍事打擊,削弱了蒙古各部的實力,同時通過互市逐漸分化蒙古各部,讓大部落漸漸衰落,而小部落卻漸漸壯大,使得林丹汗統一蒙古各部的困難進一步加大,所以這次林丹汗派出使節的目的,應該是想讓朝廷支持他統一蒙古各部!」

朱由校微微一笑道:「他倒是打的好算盤,可惜朕可沒那個心思幫他!」

「陛下!」朱由校話音剛落,公鼐便起身道:「陛下此言差矣,老臣記得東虜叛明之初,原遼東經略楊鎬曾提出『製東夷在先款西虜』,後來又有幾位大臣提出以夷製夷之策,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監軍王猷也曾去察漢浩特,以每年白銀四千兩的賞銀,令林丹汗同意與大明共抗後金,如今林丹汗既然有求於我大明,陛下何不看在同盟之誼上幫幫他呢?」

朱由校看了看公鼐,漫不經心地問道:「敢問公愛卿,朕若是幫了林丹汗,大明能得到什麼好處?」

公鼐不假思索地說道:「陛下若是幫林丹汗統一蒙古,林丹汗勢必會成為我大明剿滅東虜的臂助,這難道不是好處嗎?何況我大明既然與林丹汗又盟約在先,如果不遵盟約,實在難以彰顯我大明天朝上國之風範!」

朱由校假裝溫言請教道:「可如果林丹汗統一了蒙古各部,也消滅了後金,轉過頭來對付我大明又該如何?」

公鼐聞言頓時一愣,他是個老學究,可不是什麼戰略家,對於國與國之間爾虞我詐這種事情只是管中窺豹,至於什麼長遠的計劃他是沒有的,所以他雖然極力思索,最後也只能說道:「啟奏陛下,我大明當下之急是剿滅東虜,至於其他可以以後再說!」

「哼!」朱由校忍不住怒道:「依朕看大明的當務之急不是剿滅東虜,而是怎麼讓某些人換換腦子,別整天總是想著那些虛無縹緲的仁義道德,上國風範,而是把大明帝國的利益放在心上!」

說完,朱由校豁然起身對孫承宗道:「孫愛卿朕去休息一下,你跟這些禮部的大人講講什麼是國家利益,如果他們能明白就留下,如果明白不了,就趁早離開!」

隨即朱由校也不等眾大臣施禮,便徑自離開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