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鐵血皇朝之天啟大明》第50章 天下紛擾(下)
不過所有人都不知道,一封比劉一燝那封信更快的信,早已經到了南京鎮守太監手裡,隨即東廠在南方的人全部發動起來,把同意開海運糧的人家和反對開海運糧的人家一一記錄在案,這些都是秋後算帳的證據!

同時這封信裡還繪製了玉米、土豆、地瓜這三種作物的圖樣,並且命令南京鎮守太監,無論如何都要找到這三種作物,只要找到就是大功一件,因此在搜羅幾大家反應之餘,搜尋著三種作物也就成了整個南方東廠番子的要務!

朱由校之所以派人尋找這三種作物,目的自然是不言而喻的,這三種都是高產作物,尤其是玉米和地瓜,幾乎撐起了後世清朝的農業產量,也是公認的清朝能夠達到四億人口的糧食保障!

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三種作物其實在十六世紀中葉前後,就已經隨著西方的船員,來到了中國,甚至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就有過對土豆的記在,只不過對於這些從未見過的作物,中國從上到下都沒有重視,以至於錯失了解決糧食危機的良機!

但是朱由校會犯這種錯誤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作為一個穿越人士,儘管他不確定自己穿越的,跟自己原本知道的歷史是不是在同一條時間軸上,但大體的情況應該沒有什麼區別,所以他才派人在南方尋找這三種作物!

按照朱由校自己的話說:「如果把這三樣寶貝找到了,那大明朝的困局就解決了三分之二!」

在南方東廠番子沒頭蒼蠅一般,尋找玉米、土豆、地瓜時,北方各地也出現了打著黃龍旗的車隊,這些車隊主事的都是宮裡的宦官,但說了算的卻是工部裡經驗極其豐富的工匠,車隊沿著已經乾枯凍結的河道在大明北地擴散開去!

車隊每到一處需要修繕的地方,便有宦官拿著黃緞子聖旨,跑到各村裡去宣讀,聖旨的內容很簡單也很明了,就是皇家出糧食雇傭當地農民修繕水利雲雲,這讓見到縣官兒就如同見到天泥腿子們,感到極其不真實!

不止一個村子派人跑到縣裡去報官,說是村裡來了騙子假傳聖旨,可是得到的回復卻只有一個,就是大板子打出來,很顯然縣太爺很生氣!

那麼多糧食,那麼多好處,自己撈不到,不生氣才怪!

不管怎麼說,糧食不會騙人,壯勞力一天三斤糧米,不用多加水,半乾不稀的也夠一家人填飽肚子了,何況工地上女人和孩子也可以去,儘管女人一天兩斤米糧,孩子隻給一斤,可能掙來糧食,誰還管多少呢?

有了糧食人就有了奔頭,再加上工地上插著代表皇家黃龍旗,讓人感覺多少有些振奮,每天發放米糧的時候,總有一個傳說中的太監,尖著嗓子喊幾句,要記得萬歲爺的恩典,讓這些泥腿子覺得自己的力氣沒白出!

不過最讓這些一輩子都難走出鄉間三十裡的人興高采烈的是,管事的太監大人喜歡跟他們拉家常,一到了吃飯的時候,太監大人就會用那種極為獨特的嗓音,跟他們說京師裡的事情。

這幫從前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泥腿子,第一次知道了京師裡有一位為了能讓他們吃上飯,砍了好些個大臣好皇帝,還有一幫根本不管他們死活,專門跟皇帝作對奸臣!

於是河道工地上皇帝的聲望在以無與倫比的速度躥升,每到下工領米糧時,那些拿到一天工錢的農戶,總要衝著北京的方向叩頭,像模像樣地喊著謝萬歲爺恩典!

與此同時文官的名聲也在以難以想象的速度在北方各地崩潰,一些想要去工地上展現一番自己親民形象的官員,很快就發現不但那些宦官不拿正眼瞧他們,就連那些農夫見到自己時,也沒有了以前那種深深的敬畏,取而代之的卻是一種鄙夷!

在遼東,李如柏帶著一百萬兩銀子,以及上百車的布匹、鹽巴、茶磚回來了,以為天已經塌了的李家頓時活了過來。

雖然誰都不知道皇家近衛軍騎兵指揮使是個什麼職位,但李如柏沒掉腦袋,還被皇帝封了官,這卻是千真萬確的!

於是散落的李家親兵又都聚集了起來,雖然人數跟李家鼎盛時期沒法比,但也有三千多人,很顯然李如柏跟朱由校說他們家還有八千親兵是在吹牛!

不過李如柏有一件事沒說錯,那就是有了布匹、鹽巴、茶磚和大把的銀子,想要拉起來一支幾萬人的騎兵絕對不是難事,現在遼東正亂,想要當兵的人還是不少的!

李如柏徵兵也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只要會騎馬、會射箭、敢玩兒命的,不管年紀大小,也不管是漢人,是蒙古人,還是女真人,但凡自己牽著馬來的他都要!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李如柏很快就拉起來五萬人的騎兵,又用大批的財貨從蒙古人和女真人手裡換取了不少戰馬,可以說李如柏一下子就成了遼東最強悍的一股勢力!

遼東經略熊廷弼派人來問到底是怎麼回事,李如柏直接以皇命在身為由把熊廷弼的人打發了,剛剛打了一場大勝仗的努爾哈赤也派人過來騷擾了一下!

結果李如柏一改往日曖昧的態度,直接將努爾哈赤派出來五百精騎殺了個精光,明軍徹底打不過女真,那是十年以後的事情,現在的明軍真要是拚起命來,女真的騎兵其實也就是那麼回事兒,吃了虧的努爾哈赤沒敢再有動作,而是將兵力收縮回了赫圖阿拉!

在大雪封道之前,李如柏帶著全家老小和五萬騎兵,七萬匹戰馬浩浩蕩蕩地進入山海關,往北京方向進發,一路上各地警迅不斷,但李如柏手中有聖旨和令牌,所以地方官再怎麼膽戰心驚也只能放行!

當李如柏帶著人回到北京時,已經是接近十二月了,好在朱由校早有準備,讓人領著北京城的閑散雜人,在京西二十裡的地方,蓋起了一座足以容納十萬大軍的簡易營地,這才沒讓李如柏帶回來的大軍露宿野外!

一支五萬人的騎兵忽然進駐京師,整個京城自然為之震動,方從哲、劉一燝連忙進宮面聖,雖然他們已經有了極其不好的預感,但還是要第一時間知道小皇帝要幹什麼!

當大明朝的首輔、次輔見到朱由校的時候,發現英國公張維賢、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也在,見到這兩位方從哲和劉一燝心裡那種不好的預感就更強烈了!

只不過方從哲已經把自己賣給小皇帝了,所以哪怕小皇帝做出最惡劣的事情,他也只能幫著掃尾,甚至在關鍵時刻把自己那條老命給搭進去!

不是方從哲有多忠義,也不是朱由校身上的王八之氣鎮住了老方,而是朱由校已經給方從哲開出了他無法拒絕的條件,文官封爵在大明朝總共就威寧伯王越、靖遠伯王驥、新建候王陽明這三位,可這三位沒有一個是乾過首輔的啊!

劉一燝就不同了,雖然被朱由校敲打了好幾次,也給東南大戶去了信,但他骨子裡那種文人第一的脾性是拗不過來的,所以當他發現小皇帝似乎有意拋開文官,自己搞一支強悍的武力出來,一種大明朝要脫出文人掌控的危機感便油然而生!

這時候劉一燝忽然發現以前自己堅信的那些文人的驕傲和氣節,在五萬精銳騎兵面前似乎一文不值,儘管劉一燝不相信朱由校會將滿朝文官殺個一乾二淨,可劉一燝卻相信有了這五萬騎兵在手,朱由校想乾的事情就更沒人能阻止了!

「方閣老、劉閣老你們來了,朕這裡正好有兩道旨意,你們二位看看妥不妥!」朱由校沒等方從哲和劉一燝見禮,便直截了當地說道。

方從哲和劉一燝匆忙見了禮,然後接過了宦官捧過來的兩道聖旨,第一道上面寫的是任命英國公張維賢為兵部尚書。第二道上面寫的則是在大明爵位中增設勛爵,但勛爵沒有封地,沒有俸祿,而且不能世襲!

對於第一道聖旨方從哲和劉一燝都有心理準備,畢竟這個風聲已經傳出來很久了,只不過小皇帝一直沒有動作,漸漸的大家都淡忘了,現在看小皇帝根本沒忘了這件事,而是在等那五萬騎兵的到來!

可是這第二道聖旨他們就有些不明白了,自古以來爵位分五等分別是公、侯、伯、子、男,大明朝革去了子爵和男爵,隻留下公爵、侯爵、伯爵,可這個勛爵卻是誰都沒聽說過的!

何況這樣一個爵位既沒有封地也沒有俸祿,而且還不能世襲罔替,那要這個爵位有什麼用呢?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