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建造盛唐》第162章 單純的楊萬春
金德曼、扶余義慈默默的看著平壤城樓上高掛的白旗,看著高句麗二十幾代經營的號稱不落城的平壤,此刻城門大開,都默然無言,完全不知應該該喜該悲,滿以為高句麗能夠堅持幾天甚至幾月。

怎麼也想不到居然連一天都沒有堅持住!

李世民滿意的看著左右一眼,下令讓李道宗去接受高句麗的請降,接管城中的防護,並且掃平城中隱患,同時讓高延壽、高惠真這兩個降將協助,負責安撫城中的功勛官員。

在野外、小縣將就了近乎一年,今天他打算在高句麗的王宮過夜。

在李道宗派兵控制了平壤四門以及王宮之後,李世民大膽的進了平壤城,同時還傳令三軍入城。

李世民這剛入皇宮,長孫無忌悄悄的在他的耳旁說了一句話。

這位大唐皇帝思量片刻,道:「將他帶來見朕,順便將楊萬春也帶來。」

他說著對金德曼、扶余義慈道:「你們先回營,去將軍勢解散了。明日辰時三刻,朕會與你們商討海東政務。」

金德曼、扶余義慈一個新羅女王,一個百濟王便如臣子一般,躬身退下了。

李世民走進了高句麗王宮大殿,坐在高句麗王座上,讓諸多將校各找各媽,隻留下了岑文本、李元璦兩人,方才說道:「剛剛無忌帶來了消息,說李績的部下擒拿了高句麗的傀儡王高藏,問朕是殺是留。」

李元璦聯想到了之前李世民叫楊萬春來的舉動,笑道:「就看陛下是選擇方便,還是良將了。」

能夠攻克平壤,岑文本以難得的笑道:「陛下求才若渴,自是選擇良將無虞。不過對於高句麗王,不可放任,必須押回長安,否則會重蹈曹魏覆轍。」

歷史上的高句麗就曾在曹魏面前跳,直接讓曹魏拍死了。

不過曹魏不曾將當時的彈丸小邦看在眼裏,沒有斬草除根。

沒有多久,高句麗就悄悄復國,並且趁著中原陷入五胡之亂,快速壯大,成為海東一霸。

李世民淡淡的說了一句,道:「我大唐還是養得起蛀蟲的,當年頡利的府邸不還空著?留給他吧!」

輕描淡寫的一句話,決定了高句麗的傀儡王高藏的後半生。

高藏先一步抵達殿外。

李世民並沒有立刻接見他,而是讓他在外邊等候。

直到楊萬春抵達,李世民才讓兩人入內覲見。

李元璦看著歷史上讓李世民鎩羽而歸的高句麗名將,粗眉怒目,身材不高,手足卻奇大,顯得矮小精幹,頗為不凡。

看他紅光滿面的,顯然雖是俘虜,待遇卻不錯。

反倒是高藏,一臉恐懼,臉上無半點血絲,畏畏縮縮,情不自禁的往身旁的楊萬春靠,似乎尋求安慰,窩囊氣十足。

本來他就是一個傀儡,淵蓋蘇文又不是傻帽,哪裏會立一個英明的傀儡?

「見過唐皇陛下!」

楊萬春頗為不卑不亢的向李世民行禮問好。

李世民目光瞧著高藏,等他的問候。

高藏讓李世民這一瞧,直接嚇得跪伏在地,畏畏縮縮的道:「高、高藏見過唐皇,屁下……」他緊張的都差點咬到了舌頭。

本來身為高句麗王,高藏的華夏語水平是毋庸置疑的,可這一緊張,直接說了帶著古扶余語腔調的華夏話。

「大王!」

楊萬春大感焦慮,叫了一聲。

高藏卻不管不問,老老實實的趴在地上。

李世民微微一笑道:「楊將軍,朕給足了你時間,今日是最後一問。你若歸我大唐,高藏可活。若不歸,朕不舍殺你,放你離去。但是高藏必須死,還有高句麗皇室,朕一個不留,絕不會重蹈覆轍……」

高藏嚇得「啊」出了聲。

楊萬春身子晃了晃道:「唐皇陛下此舉,不怕引起眾怒?」

李世民道:「朕讓高句麗在歷史上消失,讓高句麗百萬百姓,成為無國之民,讓十數萬兵士成為無主孤魂,還不算引起眾怒?只要絕了起複之望,仇恨終有消散一日,朕與大唐都等得起。有人勸朕,說斬草除根。但朕以為,為了你,值得冒這個險!」

楊萬春神情複雜,慘然一笑,單膝跪地拜道:「楊萬春以是無國之人,得唐皇器重,願為陛下效命!」

李世民大喜過望,屁顛屁顛的上前,將楊萬春扶起,然後昂首大笑,聲如洪鐘,「太好了,朕不喜得平壤,唯喜得將軍爾。」

李元璦莫名覺得這話有點耳熟。

李世民左右一看,直接將自己的佩劍卸下,遞給楊萬春道:「朕沒有什麼好東西贈與將軍,這把寶劍是去年匠師打造的百鍊劍,就送給將軍了。」

楊萬春握劍在手,腦海中徒生一個念頭,若以此劍挾持面前之人,逼迫他退兵,簽下不攻契約,豈不保住了高句麗?

這念頭只在一掃而過,隨即為李世民這份信任所感動,想著自己被俘時的待遇,想到唐朝文化的燦爛,想到君王的信任,跪拜道:「得陛下如此信任,楊萬春定以死相報,以謝君恩。」

李元璦瞧了暗笑,送了兩個字給楊萬春「天真」。

他真以為自己能夠輕易的挾持面前的這個李唐皇帝?

開玩笑!

這傢夥衝鋒陷陣從不含糊,行軍打仗向來沖在最前邊,打仗的時候不忘記打獵,導致了打獵遇上王世充的萬餘部隊,五百人給上萬人追著殺。

王世充的兩萬兵馬出陣,李世民想看一看王世充虛實,派屈突通率五千迎戰不過癮,自己帶著幾十名精銳騎兵,直接給王世充大軍打了個對穿,殺到身旁只有丘行恭一人,不一樣殺出重圍?

最後更虎,率領三千五百人,直衝十萬人的軍營。

史書都感慨,如李世民這樣喜歡冒險的皇帝能活著,是個奇跡。

支持這奇跡的背後是非凡的騎射武勇。

即便在戰將如雲的唐朝,李世民的武藝也是名列前茅的。

儘管他現在胖了,可真玩命打起來,一個楊萬春未必夠他打。

李世民敢這麼乾,那是對自己武藝絕對的自信。

楊萬春很單純的以為這是信任!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